试论PICC置管在血液病应用中的护理管理
2018-09-20高改燕梁晓莉
高改燕,梁晓莉
(新疆军区总医院血液科,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
0 引言
血液病其特殊的病理因素对临床PICC置管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血液病患者因其普遍病情重、变化快等容易发生感染、不配合治疗以及静脉血栓等不良事件,并且意外情况随时发生,对患者预后造成了不利影响[1-3]。相应的护理管理有利于预防PICC置管后发生的感染以及静脉血栓等不良事件,对保证血液病患者治疗质量有着重要作用。为此,本次研究前瞻性随机选取本院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接收的20例血液病进行对照实验,针对其中的10例血液病患者进行PICC置管护理管理,旨在为临床提升PICC置管在血液病应用的护理管理水平提供临床依据,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研究资料
随机选取2016年6月至2018年6月到我院接受诊治的20例血液病患者。本研究获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均同意本研究。采取随机数字表达均分为两组。纳入标准:(1)均符合血液病诊断标准;(2)患者家属同意本研究者。排除标准:(1)精神疾病史不能配合研究者;(2)合并严重疾病预计生存期较短者。其中观察组10例患者采取PICC置管护理管理,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21.2~50.3岁,平均(47.28±0.37)岁,对照组10例患者采取PICC置管以及常规护理,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22.5~50.9岁,平均(47.36±0.94)岁。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PICC置管以及常规护理,包括健康宣教以及一般处理等,观察组10例患者在此基础上采取PICC置管护理管理。
(1)置管前实施护理管理,护理人员应注意手部卫生,严格执行无菌操作。第一个选择为贵要静脉,充分评估血管状况,防止导管置入后感染和其他相关并发症。肝素帽应该每隔一周更换一次。污染发生后,也应该及时更换。对静脉炎采取预防护理措施。穿刺前,血液病患者应给予适当的消毒剂。血液病患者的皮肤干燥后再进行穿刺。
(2)置管后与输液前实施护理管理,首先采取生理盐水冲洗导管并完全消毒。输注后,及时冲洗导管以保持导管无菌。肝素盐水用于在输注前后脉冲正压密封导管。密封时间间隔为每次8h。脉冲冲洗管产生的涡流有利于彻底冲洗导管壁上附着的物质。放置试管后的一天更换薄膜,每隔一周更换一次,肝素帽同样每隔一周更换一次。
(3)输液过程中实施护理管理,输液泵用于控制输注速度,以确保导管顺利输注24h。输液泵用于监测是否有堵塞。当导管堵塞时,输液泵将向工作人员发出报告,提示工作人员采取相关措施及时处理导管堵塞。
(4)在输液前,行导管堵塞预防干预。工作人员遵循药物相容性原则分配药物,总结临床经验,避免药物相容性和混合后药物颗粒堵塞导管的现象。
(5)强化PICC知识宣教,告知血液病患者PICC的必要性和相关注意事项,防止血液病患者在更换应用时拔下导管,提高血液病患者导管维护的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20例患者对护理内容的评价,采用李克特五级评分法,调查内容主要为PICC知识宣教(25分)、导管堵塞预防干预(25分)、感染预防与处理(25分)以及无菌操作(25分)。
1.4 统计学方法
将20例患者以及受试者临床相关数据录入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10例患者PICC知识宣教、感染预防与处理、导管堵塞预防干预、无菌操作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PICC知识宣教、感染预防与处理、导管堵塞预防干预、无菌操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PICC知识宣教、感染预防与处理、导管堵塞预防干预、无菌操作比较(±s)
?
3 讨论
血液病临床上较为常见,其病情较为特殊,血液病患者在PICC置管时除需要控制穿刺操作外,还需要对整个措施实施护理管理,尽量可能避免因血液高凝以及血小板异常等导致并发症发生。研究证实因为PICC行化疗治疗的血液病患者因为病情影响等导致免疫功能受损,更容易发生感染,影响血液病患者生存质量[4-7]。在骨髓造血系统受损等影响下,血液病患者体内血液高凝以及血小板异常等状态极易引发静脉血栓,在没有及时进行干预消除血栓的情况下有一定几率导致血液病患者死亡。为避免感染、静脉血栓等风险因素,临床通过PICC置管护理管理可以有效预防静脉血栓以及感染等并发症。PICC置管护理管理对降低血栓脱落等危险事件发生率有积极意义[8-10]。本次研究通过PICC置管护理管理使操作中尽量减少导管摩擦,有效提升了患者对护理的评价
综上所述,通过PICC置管护理管理严格无菌操作、遵循手卫生等提升了护理评价,其临床效果值得临床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