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区实现审计全覆盖的方法路径探析
2018-09-19韩翠
韩翠
摘要:基于开发区管理模式的特殊性,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主要存在着管理模式不统一、审计资源力量薄弱、审计监督缺位等问题。结合现状,从规范开发区审计管理模式、统筹使用审计资源、制定审计规划、加强项目质量管理以及落实审计整改等方面探索开发区实现审计监督全覆盖的方法路径。
关键词:审计;监督;全覆盖
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发[2014]48号)以及中办、国办印的《关于完善审计制度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配套文件,对完善审计制度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明确要求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全覆盖,做到应审尽审、凡审必严、严肃问责。开发区作为政府的派出机构,其兼具政府运作模式和市场化运作模式,是工业突破的主战场,是集聚项目、吸纳资本的主阵地,对地方经济发展有着引领和带动作用。面对区域内经济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速的形势,改善审计监督保障机制、实现审计全覆盖势在必行。
一、开发区审计工作现状及主要存在问题
(一)开发区审计管理模式不统一
由于开发区不是一级独立的行政机构,不具备相应的法律地位和权限,管理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具有特殊性,开发区审计的管理模式也不统一:一是规模较小的开发区未设置审计部门,由市审计局代管;二是审计作为财政系统或纪委的内设部门,缺乏独立性;三是作为独立审计机构存在,具有政府审计职能,实施“双重管理”,开展业务较全面,但此类管理模式实施的比较少。开发区审计管理模式不规范统一,审计职能受限,不能保证经常、及时、有效的经济监督,审计在维护财经法纪和经济秩序,防范风险、完善管理和提高效益等方面发挥的作用也就非常有限。
(二)审计队伍力量薄弱
相对于日趋繁重、审计边界不断延伸的现状,审计人员,尤其是复合型审计人才的欠缺无疑成为制约审计工作发展的瓶颈。就专业技能而言,审计人员既要精通会计、审计等基础知识,还要掌握法律、管理、金融、工程等专业知识,开发区审计机构一方面是编制受限,人员较少,另一方面是工作任务繁重,培训学习时间减少,审计人员及其专业技能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审计工作复杂性,总体的技术力量还显薄弱。
(三)审计监督存在缺位情况
开发区兼具政府运作模式和市场化运作模式,其审计机构应当兼有内部审计和政府审计的双重功能。而目前审计工作的保障力度不够,审计工作过分依赖社会中介结构的审计结果,自行组织开展财政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重大项目全过程跟踪审计等项目能力和经验不足,审计监督还存在缺位的情况。
二、开发区实现审计全覆盖的意义
审计全覆盖就是要对公共资金、国有资产、国有资源和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实行审计监督,不留监督盲区和死角,是有深度、有重点、有步骤、有成效的全覆盖。基于开发区在我国改革开放实践中扮演的独特角色、发挥的独特功能,在制度创新、产业升级等方面起到的极为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对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动力,对开发区实现审计全覆盖是必要且必须的。审计全覆盖,是动态意义上对审计监督对象的全面覆盖,即通过合理选择审计方式方法,使所有监督对象在一定时间内都能接受审计监督,形成周期性的动态审计全覆盖,让审计工作真正起到揭露问题、解决问题、预防问题的作用,对于开发区防范经济运行中系统性、潜在性风险,维护财经法纪和经济秩序,服务开发区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三、开发区实现审计全覆盖的方法路径探析
(一)规范开发区审计管理模式,进一步加强开发区审计工作
为了保证审计职能的发挥,保障审计独立性,应进一步加强开发区审计工作,根据《审计署关于加强内部审计工作的规定》(审计署第11号令)要求,对开发区审计机构设置和人员管理、领导体制、职责权限、审计结果运用和责任追究等方面进行规范。同时,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开发区审计制度建立健全情况、审计职责履行情况、审计工作质量情况等方面的业务指导和监督,且在对开发区进行财政财务收支、基本建设项目、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情况审计时,可以充分利用开发区审计机构的审计力量和审计成果。
(二)加强审计人力资源管理,统筹使用资源
实现开发区审计全覆盖,审计力量薄弱是制约的重要瓶颈,为此加强对审计人力资源的管理尤为重要。一是搭建符合现实需要的人力资源架构,在明确机构岗位职责的基础上,配备的人员应具有相應的专业水平、业务能力和工作经验,例如,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岗人员应当具有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或相关工作经验。二是有效整合审计资源,一方面,充分利用和调动开发区管委会下属单位内部审计力量,共同组成审计组对开发区相关审计事项进行审计监督,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另一方面,社会中介机构审计力量也是一个有益补充,能够提供较为专业和高水平的审计服务,要充分利用中介机构的审计力量,也要对中介机构的规范性和诚信进行监督。三是建立培训制度,支持和保障内部审计机构通过多种途径开展继续教育,不断促进知识更新,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胜任能力。
(三)以开发区经济发展大局为中心,制定好审计规划和年度计划
审计全覆盖要使所有监督对象在一定时间内都能接受审计监督,形成周期性的动态审计全覆盖,开发区实现动态审计全覆盖的重要路径之一,就是要围绕开发区经济发展大局,把审计发展规划和年度审计计划相结合,在审计发展规划中对审计事项确定审计周期,在审计周期内有计划的推进全覆盖,结合年度审计计划,对重点审计对象每年审,对其他审计周期审。对重大政策措施、重点专项资金、重大基础设施、土地开发利用、重点企业等重点领域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不能所有领域、所有项目平均用力,确保审计效果。
(四)加强审计项目质量管理,提升审计监督的深度和层次
加强审计项目质量管理取决于科学且符合实际的审计目标、高效的审计现场管理、高质量的审理复核。一是制定的审计目标应具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应该是建立在对被审计对象充分调查了解基础上的,应层次分明,突出重点,确定重点关注的领域和风险点。二是审计过程中随时关注审计实施方案的执行情况,根据具体情况适时调整审计重点和调配审计人员,及时与被审计单位沟通协调,提高审计效率。三是开发区审计机构应设立审理岗位,对审计业务事项、审计报告等进行检查与监督,有利于提高审计结果的准确性,在提升审计质量、防范审计风险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加强审计整改,严格追责问责,促进审计真正发挥免疫系统功能
审计全覆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发挥审计免疫系统功能,而不仅仅是审计范围的大而全。审计整改的目的是提高公共资金使用效益,促进廉政建设,保障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对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落实,一是应加强审计结果的追踪调查,可以建立审计整改报告制度、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制度、审计整改问责制度等,以制度化保障审计整改的落实;二是应把审计监督与党管干部、纪律检查、追责问责结合起来,建立问责、问效机制,把审计结果及整改情况作为考核、任免、奖惩领导干部的重要依据,并对审计发现的违法违纪问题线索、提出的审计建议、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和整改的运用提出具体要求;三是对同类问题屡审屡犯的情况,应当转换角度,对难以整改的问题从行业环境、制度政策层面深入问题成因,多方位发挥审计作用。
参考文献:
[1]须文渊.强化开发区审计监督的思考[J].中国内部审计,2011(11):91.
[2]朱林.填补开发区“政府审计”缺位 强化国家治理工具[A].江苏省审计机关第五届青年审计论坛论文集,2013:76-79.
[3]徐薇.国家审计监督全覆盖的实现路径研究[J].审计研究,2015(4):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