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康复3原则

2018-09-19余周伟

家庭用药 2018年7期
关键词:王大爷偏瘫残疾

余周伟

王大爷今年65歲,脑梗入院,医生查房时发现他半躺着,指挥着家里人给他喂饭、按摩左侧的手脚。询问王大爷的情况,他回答:“其他都挺好的,就是左侧手脚不灵便。可以站,但是不敢走动。”

王大爷又问医生,如何才能快点好。医生笑了笑:“如果想好得快,接下来要靠您自己了。您要少躺着,得多多锻炼。”

“啊?不是应该卧床养病吗?”王大爷很惊讶。

“有病要静养”不绝对

其实,像王大爷这样“有病要静养”的观念,很多人都有。然而,对于脑卒中的患者,长期卧床静养会带来很多不良结局,如影响功能恢复潜力(特别是平衡功能);增加深静脉血栓形成和关节挛缩的风险;影响呼吸、心血管功能;影响神经肌肉功能;影响免疫功能。

中国每年新发脑卒中患者约200万人,其中,70%~80%的脑卒中患者因为残疾不能独立生活。为了避免上述情况,减轻残疾,最重要的手段就是康复训练。现代康复理论和实践证明,脑卒中后进行有效的康复能够加速康复的进程,减轻功能上的残疾。脑卒中康复的目的,就是为了减轻残障和改善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最终让患者回归家庭、回归社会。

康复3原则

很多脑卒中的患者及家属最大的问题在于没有正确的康复观念。其实,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康复要早

只要病情稳定,就尽早做康复治疗。所谓病情稳定,主要是指生命体征稳定,症状体征不再加重和进展,具体的需要医生评估。一般来说,在病情稳定后2~3天就可以考虑康复治疗。部分脑卒中轻到中度的患者,在发病24小时后就可以进行床边康复、早期离床的训练。

早期康复有很多好处。研究证明,脑卒中患者病情稳定后,早期进行离床训练,如坐位训练、起坐训练、站立训练等,能够提高3个月后的步行能力。早期下床也是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主动锻炼

康复训练要主动。通俗地说,偏瘫侧的肢体,能动多少就尽量动多少,在康复医师的指导下,还可以做高强度的渐进式抗阻训练,更好地提高偏瘫侧的髋膝力量,提高运动功能。

完全瘫痪,一点都不能动怎么办?运动想象!这个时候,想象您的手指、手臂、脚趾、大腿等部位在活动,也就是大家平时说的“意念”。别小看意念的力量,这个在专业上叫做“运动想象疗法”,是有研究支持的。“运动想象疗法”大意就是,在脑海中反复演练运动动作,而不做实质性的动作,借以提高运动能力。

最近研究显示,运动想象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运动功能。

由于运动想象与实际运动涉及的脑区相似,所以,通过想象训练,刺激相应脑区,反复强化脑至肌肉的运动模式,促使受损运动传导通路的修复或重建,最终提高偏瘫肢体的运动功能。

摆正心态

刚说脑卒中后康复要趁早,那么是不是意味着所有的患者都要赶着下地走路呢?不是的,得看情况。病房里常常可以见到这种场景:患者偏瘫太过严重,连站立都不行,却被两个家属强行架着在地上拖着走以“积极锻炼”。

这种过激的锻炼行为是非常有害的,会导致关节受损和肢体运动异常(如上肢收缩、下肢伸直、脚向内翻、走路画圈等),上述情况出现后反而会使接下来的康复变得非常困难。因此,循序渐进才是正确的。

康复是个长期的过程,它的本质是再学习。因此,要保持初学者的那一份耐心。另外,要有合理的预期。病情比较轻的康复效果好;病情过重的,无论采取哪种康复手段都可能无效。解决能解决的,接受不能解决的。总之,问心无愧就好。

猜你喜欢

王大爷偏瘫残疾
膈肌训练在脑卒中中促进偏瘫康复恢复中的应用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的早期康复护理效果
漫画
王大爷趣事
高手
那人那鸟
残疾预防 不容忽视
片名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