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凯蒂的“肿瘤”

2018-09-19杨秉辉

家庭用药 2018年7期
关键词:淋巴瘤凯蒂小花猫

杨秉辉

王凯蒂同学今年16岁,父母都从事文化工作,父亲大学中文系毕业,在一家出版社任编辑,母亲则是当地电台的音乐节目主持人。他们把学术的、文艺的基因都遗传给了凯蒂。凯蒂的奶奶是退休教师,关心孙女的学习;外婆则是退休护士,关注外孙女的健康。独生子女政策时代,3个家庭、4个老人、2个大人,都在关注着凯蒂的成长。万千宠爱集于一身,王凯蒂也不负众望,努力学习、品学兼优。

寒假第三天的下午,凯蒂到学校附近的钱学森图书馆做志愿者,向参观者讲解钱学森生平事迹,这也是学校安排的寒假活动之一。傍晚,凯蒂回到家中觉得很是疲倦,便睡了。

晚餐时外婆叫吃饭,凯蒂亦无食欲,勉强吃了一点,外婆看出这孩子病了,忙拿出体温表一量竟有38.5℃,问她有何不适,似乎只觉疲倦无力,不思饮食。外婆仔细看看觉得凯蒂两眼有些充血,又问她咳嗽、流涕等情况,则皆不明显。外婆虽是退休护士,到也一时难下诊断,心里估计:大致是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一类,便让她多饮水、多休息。

凯蒂躺在床上也睡不着觉,因为平时很少生病,脑子里便乱想起来:不会是生了什么严重的病吧,生了严重的病不能去上课了怎么办啊?

“喵呜,喵呜”。一只黑白相间的小花猫跳到了凯蒂的床上,轻轻地走到凯蒂的枕边,凯蒂伸出手来抚摸着它,她想一定是花猫知道我生病了,来安慰我的……

去年一个寒风萧瑟的傍晚,凯蒂放学时,在马路转角处的一处旧房的墙洞中发现了一只小猫孤苦零丁地倦缩着。凯蒂走过去,想想又回头,用手抚摸它,她发现小猫在瑟瑟发抖。这时刚好有位老爷爷走过,看到这一情况,便说:“你喜欢它便带它回去吧。”凯蒂似乎是得到了允许,便抱着小猫回家了。爸爸不赞成养猫,急得凯蒂差点哭了出来,最后还是外婆说:“这也表示孩子的一份爱心吧。”爸爸才勉强同意。不过,过了一阵子,连爸爸也喜欢这只小花猫了。

第二天凯蒂仍然有些发热,外婆不让她起床,要她卧床休息。凯蒂睡在床上,无意中摸到颈根部有一个“肿瘤”,吃了一惊,她知道肿瘤是一种难治的病,怎么办呢?外婆做了一辈子护士,认识许多好医生,也许还有办法,不管怎么说总得让外婆、爸爸、妈妈知道啊……

外婆听凯蒂说她长了个肿瘤,忙说:“不会的、不会的。”但还是来检查了,伸手一摸心中一惊:真的是一个肿块,有白果般大小,质地坚韧,表面不红,有轻微的压痛。外婆还是有经验的,她觉得这肿块是个淋巴结,但是这淋巴结怎么突然肿大起来了呢?淋巴结发炎了?淋巴结怎么好好儿地发炎了呢?扁桃体发炎?但凯蒂说她喉咙不痛,外婆又让凯蒂张开嘴巴来看,扁桃体好好的呢。外婆再一想:坏了,发热、淋巴结肿大,有淋巴瘤(一种恶性的淋巴系统肿瘤)的可能!她一面先向凯蒂说:不要紧张,这只是个淋巴结发炎罢了,但会带她去医院看看,看需要吃点什么药。一面计划着怎么去看医生了。

晚饭后外婆悄悄地对凯蒂妈说了:“凯蒂颈部下方有一个淋巴结,这病可能有点麻烦,明天要带她去医院检查。”凯蒂妈听说也大吃一惊,过来摸了一下,真的有个淋巴结,而且不小了。如今许多人都是把淋巴结与“癌”联系在一起考虑的,而且她妈妈说“可能有点麻烦”不就这个意思吗?爱女心切,一夜无眠,但还决定暂时不告诉她爸爸。

第二天,两对母女一共三人来到市立第一医院,外婆在这医院工作了一辈子,熟门熟路,找到血液科主任办公室。血液科的林主任是位50来岁的女医生,知名的淋巴瘤专家,见到老同事来到,忙起身相迎。

林主任明确了来意,便帶凯蒂到附近的一间空屋里做了个简单的检查,检查没有发现凯蒂有贫血、肝脾肿大等情况,除颈部有一枚淋巴结肿大外,其他如腋下、腹股沟等处的淋巴结皆不肿大。典型的淋巴瘤应该有全身多处淋巴结肿大,后期还会有贫血、肝脾肿大等情况。但林主任是淋巴瘤专家,见多识广,确实见过只有一处淋巴结肿大的淋巴瘤,甚至见过身体表面都摸不到淋巴结的内脏淋巴瘤。所以此时林主任确实也觉得眼前这个花季少女不能轻易排除患淋巴瘤的可能。当然,作为资深的医生也应该考虑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即医学上的“鉴别诊断”。林主任想到颈淋巴结核,这是结核菌侵入淋巴结所致,一般见于较为严重的结核患者,患者也会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不过如今由于我国结核病防治的成效,此种重症结核患者已经颇为少见,而且颈淋巴结核多数是数枚淋巴结成串,不似这女孩颈部的单一淋巴结肿大。但是,正如可以有摸不到肿大淋巴结的淋巴瘤一样,医学上有很多不典型的病例。确立诊断的方法是做淋巴结穿刺,取得淋巴结组织做病理切片检查。

林主任向三人说明了做淋巴结穿刺检查的必要性,外婆自然明白,妈妈心里也清楚,而凯蒂关心的是:“医生,穿刺痛吗?”

“不痛、不痛,医生会打麻药的。”外婆代林主任回答了,她此时并不希望林主任对孩子多说什么,以免露馅。

林主任安排了凯蒂的淋巴结穿刺和一些相关的检查,穿刺后等病理检查报告。

医院出病理报告了,一早外婆和凯蒂妈妈就到了医院,她们一拿到了病理检查报告就赶紧看,报告上写道:炎性坏死淋巴结组织,饱和银染色发现多形革兰阴性小杆菌,请结合临床诊断。

这个报告凯蒂妈看不懂,外婆也看不懂。但是,不是淋巴瘤!这让这对母女如释重负。11点半,外婆将病理检查报告交到林主任手上,林主任看了一眼,便道:“还好、还好,是炎症。”在肿瘤专业的医生看来,只要不是肿瘤,似乎都问题不大。

“多形革兰阴性小杆菌感染问题严重吗?”外婆提的是很内行的问题。

“你等等。”林主任说。

这是个特别的感染性疾病的问题,真是隔行如隔山,淋巴瘤专家对这种病原体并不很熟悉,而作为一个主持了这个患者诊断的医生,有责任回答这个问题,更何况面对的还是本院的一位老同事。林主任想了一下,拨通了病理科李主任的电话请教。

李主任查了一下病理报告存根,随口就问:“患者是否被猫抓伤过?”接着说道,“这多形革兰阴性小杆菌是立克次体属的赛汉巴通体,若患者有被猫抓伤或咬伤的病史,发现此菌可诊为猫抓病。”

“噢,谢谢。”林主任顿时明白了,她疏忽了问这个病史。便转而问外婆:“你家养猫的吧?”

这一问到问得外婆莫名其妙起来,只得回说:“养的,我外孙女养一只小花猫,挺可爱的。”

“那么,你外孙女有没有被猫抓伤或咬伤过呢?”

这个问题又出乎外婆意料之外,只好说:“没听她说过啊。”外婆心里想:常常看到凯蒂和小花猫亲近的样子,说不定有可能,至少被轻微的抓伤是有可能的。

“若有被猫抓伤或咬伤的病史,病理检查发现这种病原体,便是猫抓病。”

“猫抓病?”外婆做了一辈子的护士,但过去养宠物的人少,生这病的人一般也不到医院治疗便自己好了,所以对此病亦不了解。

林主任觉得对于猫抓病自己也要加强了解,便查出一篇基本的文献,打印下来,边看边向外婆做些解释:猫抓病因被猫抓伤或咬伤而引起,其病原微生物是一种介乎细菌与病毒之间的称为立克次体的病原体,患者皮肤上可有伤痕、小水疱,可引起发热、眼结膜炎、疲倦、食欲不振等症状,可有局部淋巴结肿大,少数病例(约5%左右),可发生脑病、肝肉芽肿等严重情况,用抗菌药治疗有效。但大多数为自限病程,即不经治疗一般一周左右热退,2~3个月肿大的淋巴结亦可消退。预防猫抓病的办法是:避免被猫抓伤、咬伤。

外婆将林主任下载的文献带了回来,又仔细看了看凯蒂的颈部,果然还可看到两条细细的抓痕,不过伤口早已愈合,凯蒂的发热也退了。

晚上,凯蒂一家人讨论是否继续养猫的事,她妈妈主张不养了,凯蒂流着眼泪回房去了。最后是她爸爸动手剪了小花猫的趾甲。

又过了两个月,凯蒂的颈部淋巴结也消失了。

猜你喜欢

淋巴瘤凯蒂小花猫
以皮肤结节为首诊表现的滤泡性淋巴瘤转化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一例
美好的奇迹
玫瑰花之路
淋巴瘤为什么不叫“癌”
小花猫
早餐店的秘密
肿瘤专家眼中的癌症治疗
无误解无伤害关于淋巴瘤,我们只要正解!
小花猫
小花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