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在脑部,根在心脏
2018-09-19邵永丰
邵永丰
脑梗幕后“元凶”竟然是房颤
70岁的林老退休后,每天和老友下棋度日。这日和往常一样,林老正在下棋时,突然发现眼睛和手不听使唤,站起来的一瞬间,头晕目眩,栽倒在地。初步检查林老患了脑梗死(俗称脑中风)。随后医院对他进行了详细检查,原来林老患有房颤,而这次正是因为房颤引起的脑中风。
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之一,在各个年龄段都会发生,但随着年龄增长,发生率明显上升, 60岁以上的发病率为1%,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预计在未来40年,患病率将增加5倍以上。据流行病调查研究,全国有近1 000万例患者,他们随时都有脑中風的危险。
房颤患者,心房的颤动频率每分钟可达到300~600次。由于收缩频率过快,压力就比较小,会让左心房中血液流动速度变慢,心房尤其是左心耳容易产生血栓。血栓脱落后会随着血液流到全身各个地方,随血液流动到肾脏会引起肾栓塞,流动到大脑就会引起脑梗死,其中90%会流动至大脑引发脑梗死,即人们常说的中风。
“迷宫”手术巧解难题
针对林老的病情,心脏外科厘医生给林老施行了外科胸腔镜下的“迷宫”手术:即在双侧胸腔镜下进行手术,每一侧仅有三个微小切口,分别为0.5厘米、0.5厘米和1米。通过一次外科手术,同时解决房颤和切除左心耳(血栓形成高发部位)这两大主要问题。目前林老恢复情况良好。
临床上,房颤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导管介入治疗、外科手术治疗、外科微创射频消融治疗等。最新的外科胸腔镜下射频消融+左心耳切除“一站式”治疗房颤,避免了传统手术的弊端,既提高了房颤治疗效果,同时对左心耳进行切除,将血栓的“大本营”连锅端,大大降低了脑梗死发生的危险。患者术后3~5天即可康复。
房颤患者血栓形成主要起源于左心耳;在非瓣膜型房颤,左心耳血栓占心房血栓的90%左右;美国心脏学会/欧洲心脏病协会心房颤动治疗指南明确指出:左心耳切除,能够从根本上减少房颤治疗术后血栓栓塞的概率。外科射频消融治疗房颤均可以在直视下结扎或切除左心耳,操作经济简便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