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北京世园会:打造一个永续的“万花之园”

2018-09-19罗曙辉

WTO经济导刊 2018年5期
关键词:世园园艺合作伙伴

人间最美不过四月天。一年后的4月,北京延慶将迎来为期162天的园艺界“奥林匹克”盛会——2019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以下简称北京世园会)。

这届国际园艺生产者协会(AIPH)批准的最高级别的世界园艺博览会,由中国政府主办、北京市政府承办,2017年底已经被国展局副主席、规则委员会主席博格评价为“树立了A1类世园会筹办工作新标杆”。

作为一个迎接100个国家和国际组织、100个国内省区市及国内外企业代表和1600万人次游客的展会活动,北京世园会以“绿色生活 美丽家园”为主题,通过开展可持续管理,已经朝着“世界园艺新境界生态文明新典范”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全方位融入可持续理念

北京世园会园区位于延庆新城集中建设区西部,横跨妫河两岸,西起西玉路,东至延康路,北起新城集中建设区边界,南至百康路,总面积503公顷。从规划、施工、技术和材料应用以及运营全过程都融入了可持续的理念,将向世人呈现一个永续的“万花之园”。

规划:生态优先、以人为本

在园区的核心,原本有一个废弃鱼塘,设计者将其拓展,改为景观水面,与妫水河相依,形成一片连绵水泽,这片湖同时像海绵一样,承担着雨水汇集等生态功能。而期间产生的土方,就近堆出山体,打造梯田式花田景观,传承与展现农耕文明的生态智慧,这座高达25米的天田山,山顶建设永宁阁,作为全园的制高点和标志性建筑。

类似于这样的“生态优先、师法自然、因地制宜”的规划方式在北京世园会随处可见。北京世园会园区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将现场规划、土地开发和具有生态保护作用的雨水控制技术结合起来,尽可能维持或恢复开发区域开发前的水文特征。

在水资源利用方面,园区实现了90%的雨水回收再利用;在植物方面,北京世园会世园会景观设计遵循“尽量不破坏现有景观,尽量原地保护原有树木”的原则。紧挨中国馆东侧千翠池,是世园会的核心景观之一。为了保护原本矗立在李四官庄村村口近百年的旱柳树,以及明朝就有的古井,“千翠池”一连三次优化设计方案。

与此同时,园区在规划设计时,还注重人性化、舒适度的考量。譬如在安检通道,利用现状杨树林,设计林下安检区,让游客充分体验一届绿荫中的世园会。承担世界各国、国际组织室内展览以及举办国际园艺竞赛功能的国际馆,由94把花伞构成,在美观之余,建筑师在若干朵“花伞”下留出了开放的公共空间,像一个城市遮阳伞,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的驻足停留、休憩区域。

绿色科技:呼吸式幕墙、地道风系统、覆土展厅……

在场馆建设中,此届世园会不仅将采用可回收、可拆卸的建筑材料,并采用室内空气质量监控、过滤技术,对室内污染物进行控制,主要建筑均积极运用绿色科技和生态环保技术打造绿色建筑。

其中,中国馆将成为级别最高的三星级绿色博览建筑,呈现了中国传统建筑式样的坡屋顶、琉璃瓦与光伏发电系统的一体化,体现本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据测算,中国馆采用绿色技术,能降低采暖和空调能耗需求50%以上。这将使本届世园会成为历届中最为节能和节水的一届。

中国馆在设计时将梯田的元素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利用土壤恒温的特点,将基座覆土巧妙地作为一种被动式技术用于降低建筑能耗。而根据人员活动需要在展馆不同部分进行了空间差异化设计,观景平台和首层的“半室外空间”,不仅提高了舒适度,更节省了大量能源。地道风技术在风进入室内时利用地道,在夏季对室外空气预降温,在冬季预升温,利用土壤温度变化幅度小、蓄热能力强的特点,也实现了能源节约。

前文提到的国际馆,外立面采用玻璃幕墙,并在顶面设计了天窗,最大限度保证场馆的自然采光和通透性。花伞的立柱可将收集屋面雨水,使其渗入蓄水池,当雨水过多时,将会流入排水沟,用于景观用水、绿化用水、路面冲洗等。在花伞的上方采用新型光伏发电材料,提高光伏发电效率,用于整个建筑的内照明、动力等用能需求。

可持续地运营园区

在施工方面,北京世园会要求施工方在施工现场设置污水收集和简易处理设施,避免水环境污染,制定严格的大气环境污染防治措施,有效控制扬尘;对临时堆放场地,设置围墙,做好防护工作,以减少水土流失;对开挖裸露面等及时恢复植被,开挖面上进行绿化处理,使绿色施工理念贯穿建设全过程。

在管理上,北京世园会运用了智慧管理的方式,采用了先进的地下综合管廊的设计,将各种地下管线统一放在地下的走廊内,一旦园区内部地下管线突发异常,2公里以外的运行控制中心仅用几秒钟便可收集到相关数据并发出警报。同时可精确锁定异常管道位置,运行人员就能及时对异常情况进行处理。如此一来,保障了市政管线的日常安全管理和应急维修,实现园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集约高效,也避免了以往挖开路面、断路施工、“开膛破肚”的抢修对于景观以及游客的干扰,提高园区综合承载能力。

在后期利用上,自规划之初就考虑到北京世园会园区横跨妫水河,与万亩森林公园交合相融,与周边的自然美景融为一体,展现北京世园会“让园艺融入自然 让自然感动心灵”的理念。因此,北京世园会后,园区将转型为区域性大型生态公园、园艺产业的集聚区,承担园艺科研、生产、展示、交易等职能。同时,通过打造这张“北京花展”名片,这里也将成为市民游客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责任携手供应商与合作伙伴

在这场盛会的背后,北京世园会承办方与合作伙伴、赞助商、供应商付诸了许多努力,北京世园会对供应商进行了责任审验与可持续管理,鼓励合作伙伴开展可持续相关议题的研究与合作,为呈现一个绿色生态的园艺盛会贡献创意与智慧。

特许商品生产商的责任审验

对于特许商品生产商,北京世园会特别提出要具有良好的社会形象和商业信誉,通过国际质量、环保体系认证或符合我国相关法律规定的质量、环保及用工要求,未发生重大的法律诉讼事件。

对于北京世园会特许商品,北京世园会还要求在内蕴上努力契合世园会绿色环保理念,将世园之美、生态之美加以外化,充分彰显世园情怀。由此诞生了一大批具有集绿色、科技于一体的创意产品。比如,“迷你宝贝”环保儿童餐具,采选优质天然稻谷壳纤维、淀粉类粘合剂高温压制而成,可自然降解;首款毛绒玩具,以世园会吉祥物小萌芽、小萌花为创意原型,采用环保材料,创新设计工艺。

此外,北京世园会尤其注重特许商品的知识产权保护,首次在历届世博会、世园会等大型活动中应用智能防伪码技术,实现一物一码,防伪溯源。并且上线特许经营信息管理系统,从防伪标的使用申请、审批等监管环节入手,提供高效、合理、成熟的管理手段,以协助有效地进行防伪标签的使用管理,保护北京世园局、特许企业和消费者的利益。

鼓励合作伙伴展开可持续创新

据了解,在合作伙伴招商方面,北京世园会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和力量参与,遴选社会信誉好,具有高度责任感的企业参与北京世园会的筹办和举办工作。在合作过程中,北京世园会鼓励与推动合作伙伴開展绿色创新。

作为场馆建设的合作方,万科在长期经营发展中持续关注全球气候变化、湿地自然现状以及生物多样性等环保课题,并就此开展了很多探索。在四大核心主场馆之一的植物馆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万科集团通过预先制定环境定位计划和提升建筑智能化,做到被动和主动双向节能,始终坚持低碳、低水、低排放三原则,采用超常规的种植方式提高景观植物的种植标准。

并且,万科与欧普照明、东方雨虹、上海良信电器、日立电梯等在设施、设备和建筑材料等方面为植物馆建设提供支持的企业,以及植物馆工作组、中信出版、上海蓝硕、绿叶科技、Marco Maci等成立“植物馆合作伙伴委员会”,全力推出“2019年中国北京世界园艺博览会植物馆合作伙伴计划”。同时,万科公益基金会还代表植物馆与WWF世界自然基金会、红树林基金会共同启动公益环保合作,三方将围绕提升植物馆环境定位标准、保护植物多样性等议题展开深度合作,携手打造一个“绿色”植物馆。

透明、包容地拥抱利益相关方

北京世园会十分注重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参与,通过官方网站、官网微信公众号平台实时公布世园会的筹办情况,及时公示园区绿色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园区设计方案、供应商及合作伙伴的征集、甄选以及合作方案、各国代表参会情况以及其他进展。

北京世园会政府总代表、贸促会副会长王锦珍曾表示,此次世园会设定的目标不仅是“两个100”的招展目标,还将进一步展望未来发展的前景,搭建更多平台,组织研讨会、论坛、文艺演出等官方或非官方的活动,“让更多的年轻人能够接触、参与到相关活动中,让花卉从小就在孩子们的心里扎了根”。目前,北京世园会已经开展了许多线上线下的活动,比如园艺师征集活动、大型公益园艺品牌项目“园艺生活好课堂”等等。

编辑|罗曙辉 shuhui.luo@wtoguide.net

猜你喜欢

世园园艺合作伙伴
分不开的合作伙伴
果树在园林景现中的应用——基于北京世园会百果园景现建设的思考
欢迎订阅2022年《北方园艺》
美印合作伙伴
园艺系
园艺
我和园艺村的约会
世园会对举办城市的影响研究——暨对2019北京世园会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