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分析

2018-09-19王祥霞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8年16期
关键词:顺产盆底肌力

王祥霞

山东省临沂市河东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山东临沂 276034

通过分析研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及康复治疗效果,探讨与分娩方式的关系对为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供依据。该院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该院收治的120例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120例作为研究对象,产后6周的产妇纳入研究,根据分娩方式将其分为顺产组 (n=60),将作为对照组,剖宫产组(n=60),将作为观察组。于产后6周进行调查、妇科检查及盆底肌力测试。以产妇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顺产组(60例),剖宫产组(60例),顺产组的产妇年龄最小在22岁,最大36岁之间,平均年龄(26.5±3.02岁);孕周 37~41周,平均孕周(39.4±1.5)周,产妇体重指数在(23.9±0.6)kg/m2,新生儿体重(3.2±2.5)kg, 新生儿身长(49.5±2.1)cm。

剖宫产组的年龄最小在21岁,最大33岁之间,平均年龄(26.9±3.6);孕周 36~42 周,平均孕周(38.5±1.15)产妇体重指数在(25.9±2.6)kg/m2,新生儿体重(3.32±2.1)kg, 新生儿身长(49.5±2.0)cm,根据两组的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该次要求选取的120例产妇均进行阴道检查法检测,检查时间为产后6周,进行盆底相关肌电指数的测定和盆底肌力的检测产妇纳入研究,根据分娩方式将对于接受了1个疗程盆底肌肉训练方案的患者,由专业人员进行盆底肌力检测,以检测阴道收缩力,回缩力及对盆底肌力的情况判定。在治疗结束时(产后9周)评估盆底肌肉训练的效果。采用尿垫试验法对产妇压力性尿失禁进行检测。

1.3 判断标准

①参照人民出版社《妇产科学》第七版标准,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两大类。根据症状及尿垫试验诊断尿失禁,按照国际尿失禁学会的标准:包括压力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和混合性尿失禁。根据残余尿结果排除尿失禁。尿垫试验:根据国际尿失禁协会推荐1 h尿垫试验。通过超声检查:在患者自觉膀胱有尿意时,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外阴和尿道外口,探头表面涂耦合剂,贴耻骨联合下缘,失状切面进行检查。分别在安静环境下和屏气用力时,显示两种状态下的图像,一条是膀胱角度,(正常小于95°)。安静环境下和屏气用力时测量值的差值为旋转角度(正常小于20°)。根据临床评估盆底综合肌力根据阴道肌肉的收缩状况,将盆底肌力分为6个等级,测试分为0分:阴道无任何肌肉收缩力;1分:检查阴道测手指感觉阴道仅有抽动;2分:检查测手指感觉阴道肌肉轻微收缩力,无压迫感觉或回缩上提感觉;3分:检查测手指感觉阴道肌肉轻微收缩力,有轻微压迫感觉或回缩上提感觉;4分:感觉测手指向下压迫阴道肌肉收缩力量,感觉回缩上提感觉有抵抗力;5分:检查测阴道肌肉有较强收缩力,手指向下压迫阴道时有较强肌肉收缩力感觉,具有持续抵抗力。根据肌力检测以4~5分为正常,0~3分为肌力下降。

②初步测试与治疗方案所有入选病例均在产后6周固定的专业人员检测盆底肌力。进行评估盆底肌力。盆底康复治疗采用盆底表面肌电评估方法,隔天治疗1次,30min/次,10次治疗为1个疗程,共1个疗程。

③盆底表面肌电检测指标,评估指标包括静息平均值(参考值2~4μV)、快速收缩最大值(参考值35.0~37.5 μV)、持续收缩平均值(参考值 30.0~35.0 μV)、耐受测试平均值(参考值25.0~30.0μV)。

1.4 统计方法

运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数据,对于计量资料组间均数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常分布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别用(±s)、[n(%)]表示,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情况比较

两组的妊娠年龄、体重指数、孕周、新生儿体重、新生儿身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情况比较(±s)

组别 年龄(岁)体重指数(kg/m2)孕周(周)新生儿身长(cm)新生儿体重(kg)顺产组(n=60)剖宫产组(n=60)P值24~35 22~38>0.05 23.9±0.6 25.9±2.5>0.05 39.28±1.04 38.5±1.15>0.05 49.5±2.1 49.5±2.0>0.05 3.2±2.5 3.32±2.1>0.05

2.2 两组压力性尿失禁和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比较

产后6~8周随访时,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在剖宫产组为 6.67%(4/60),顺产组为 15%(9/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在剖宫产组为 3.33%(2/60),顺产组为 8.33%(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两组超声检查结果比较(±s)

表2 两组超声检查结果比较(±s)

组别 例数 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 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剖宫产组顺产组χ2值P值60 60 4(6.67)9(15.00)3.001>0.05 2(3.33)5(8.33)4.52<0.05

2.3 两组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剖宫产组膀胱颈角度(82.32±8.6)°顺产组(93.11±12.6)°比较,与膀胱颈旋转角度(15.72±6.60)°及(25.72±10.6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超声检查结果比较[(±s)°]

表3 两组超声检查结果比较[(±s)°]

组别 膀胱颈角度 膀胱颈旋转角度剖宫产组(n=60)顺产组(n=60)t值P值82.32±8.6 93.11±12.6 4.76<0.05 15.72±6.60 25.72±10.60 4.21<0.05

2.4 两组盆底肌力的检测结果比较

剖宫产组分别≤3分8.33%(5/60)≥4分83.33%(50/60)。顺产组分别≤3分 48.33%(29/60)≥4分51.67%(31/60)两组之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盆底肌力检测结果比较[n(%)]

3 讨论

(1)产后女性盆底肌肉受损导致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根据临床比较:①两组的妊娠年龄、体重指数、孕周、新生儿体重、新生儿身长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的盆底肌功能评估,结果显示:研究组持续收缩力为和快速收缩力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在顺产组和剖宫产组之间是存在差异的。盆底肌肉收缩力比较剖宫产产妇与自然分娩产妇的盆底肌肉损伤程度,对比分析观察组产后产妇经剖宫产后,同对照组顺产相比,盆底肌肉损伤程度明显少于对照组,但经统一康复治疗后效果明显。分娩是女性盆底组织的损伤有关,产后盆底组织解剖和功能改变与分娩方式密切关联,康复治疗受到人民的重视,对不同分娩方式的效果是否存在差异也没有定论。

(2)与产后尿失禁和盆腔器脱垂组,结果产后6~8周随访时,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在剖宫产组为6.67%(4/60),顺产组为15%(9/60),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盆腔器官脱垂发生率在剖宫产组为3.85%(1/26),顺产组为 18.75%(6/32),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剖宫产组肌电图活力值、功值均高于阴道分娩组,差异有统计这意义(P<0.05);通过盆底肌力的量化指标观察,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与盆底肌收缩力下降有关。结论观察顺产分娩对盆底组织损伤较重,剖宫产对盆底组织损伤较轻,应该加强保健,尽量避免一些高危因素的发生[5]。

(3)分娩后产妇阴道壁松弛,盆底肌及盆底筋膜失去弹性,分娩过程中巨大儿,第二产程延长,会阴侧切,胎头吸引助产时,对盆底结构组织损伤较重,造成盆腔器官脱垂与Ⅰ类肌(持续收缩)力下降有关;产后尿失禁与Ⅱ类肌(快肌收缩)力下降有关,并为产后盆底功能评估及治疗策略提供了一个客观而实用的参考指标。相对于阴道分娩,剖宫产对产后近期尿失禁的发生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但选择性剖宫产虽然能减少盆底功能损伤的风险,但不能完全避免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

综上所述,产后盆底肌功能训练可改善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包括低频电刺激和生物反馈治疗,有利于产妇的产后康复,提高产妇的生活质量。个体化指导孕产妇盆底肌功能锻炼,能明显降低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发生率,可有效改善盆底肌的功能,因此,有效地促进产妇盆底组织功能恢复,是值得临床推广的。

猜你喜欢

顺产盆底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剖宫产和顺产,应该如何选择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
顺产分娩预防应用抗生素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