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新时代高校“三会一课”实效性的原则与路径探析
2018-09-19钟蕊
钟 蕊
(福建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 福建 福州 350117)
“三会一课”制度是党内组织生活的基本制度,是健全组织生活、严格党员管理、加强党员教育,完善监督服务的一项重要制度,也是我们党经过长期实践证明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党组织生活制度。通过对10所高校千个党支部“三会一课”运行情况进行调研,对存在问题以及相应对策进行深入研究,力求为高校在新时代背景下规范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提高基层党的建设实效性,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借鉴。
一、当前高校“三会一课”的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基本现状及存在问题
为了切实了解当前高校“三会一课”开展情况,我们采取意见征集、实地查看、个别谈话、座谈研讨等方式,对福建省10所本科高校的专任教师党支部、学生党支部等1000个党支部“三会一课”落实情况作了调研。调研发现,当前高校“三会一课”建设状况总体良好,各级党组织基本能够坚持并规范“三会一课”制度,按要求定期召开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和举办党课,“三会一课”内容和形式有一定创新,对激发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起到了积极作用。
受访党员中,81%了解“三会一课”制度的内容。对受访党员所在支部“三会一课”制度建设情况的调查中,14%的人认为制度健全,也得到了严格地贯彻执行,59%的人认为虽然制定了制度,制度也上了墙,但是制度得不到很好地贯彻执行;24%的人认为建立了制度,但具体的规定不清楚;3%的人认为根本没有制定、建立任何制度。见图1
图1 10所高校“三会一课”制度建设情况
对所在支部“三会一课”落实情况的调研显示,23%的受访党员表示所在支部能定期召开,57%的人表示不定期但经常召开,18%的人表示很少召开,也有3%的人表示从不召开。见图2
图2 支部“三会一课”落实情况
党员对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方面所做工作的满意占为85%,不满意的占15%。党员对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方面所做工作满意的原因分析有多个方面,具体如下:认为是形式单一占80%,内容单调占85%,没有形成制度占85%,缺乏党员互动占39%,其他占6%。见图3
图3 党员对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方面所做工作满意的原因
通过调研发现,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确实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亟需加强和改进。
1.组织或参与“三会一课”积极性不高
调研显示,党员对参加“三会一课”的态度呈现四个分化:43%积极支持,认真参加;28%应付一下,走走过场,15%无所谓,随大流;4%表示并不想参与。见图4
图4 党员对参加“三会一课”过组织生活的态度
部分党支部书记不能按要求组织开展好“三会一课”;部分党员缺乏参加“三会一课”的自觉性,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只是因为党组织的要求而被动参加,消极应付;个别党员对党的事务不关心、不主动,甚至党员意识淡化,长期不参加“三会一课”,个别领导干部没有落实好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没有按规定参加所在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对领导干部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情况的调查中,65%的表示了解并认真落实,23%的人表示了解但没落实到位,有12%的人表示从没听说。
图5 领导干部落实双重组织生活的制度情况
2.“三会一课”整体质量不高
一些高校党组织对“三会一课”缺乏科学的组织安排,主题不明确,开展“三会一课”流于形式、走过场,一人讲,众人听,交流简单肤浅,缺乏思想沟通。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以行政、业务会议代替,缺乏政治性和思想性。少数高校基层党组织将一些娱乐活动替代“三会一课”,缺乏严肃性,使组织生活庸俗化。有些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开展组织生活会时不重视批评与自我批评,只说成绩、不谈问题,说自己多、批评别人少,有的甚至成为“表扬与自我表扬”。受访党员对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方面所做工作不满意的原因集中在4个方面,其中,85%认为是由于内容单调,80%认为是由于形式单一,39%认为是由于缺乏党员互动,16%认为是由于没有形成制度。见图6
图6 党员对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方面所做工作不满意的原因
3.“三会一课”形式较单一,方式方法有待创新
在信息化时代,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也应与时俱进,满足全体党员多样化的需求。尤其是针对高校青年学生和高知群体党员,更应探索创新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方式方法,提高党员参与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目前不少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具体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时仍多采用老办法、老方式,缺少应有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方法,无法全面激发师生党员的参与热情;很多高校虽然建立了支部微信群、QQ群等网上党建阵地,却对如何有效利用这些新媒介即时性开展组织生活思考不多,抓手不够。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主要形式中,读报纸、念文件、领导讲占64%,研讨交流活动占48%,志愿者服务类活动占25%,外出参观占17%,另外其他6%。受访党员所在支部组织党课的形式调查中,80%有集中学习,40%有网络教育57%有专题党课辅导,32%有警示教育,24%有观看电教片。见图7、图8
图7 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主要形式
图8 所在支部组织党课形式
4.“三会一课”内容针对性不强,实效性不突出
高校党员主要由专任教师、管理干部以及大学生构成,具有学历高、职称高、平均年龄低的特点。随着时代进步,高校党员的思想意识、知识谱系也发生了极大变化,对组织生活的期待值也更高。但是,部分基层党支部的“三会一课”重形式、轻效果,不能有效解决实际问题,与党员的实际需求结合不紧密。“三会一课”的主要内容局限于发展党员、阅读文件、学习党的理论,未能与党员思想实际和教学科研任务相结合,导致理论与实践脱节。这种缺乏针对性、程式化的组织生活很难吸引党员,特别是思想活跃的大学生党员,导致一些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不高,基层党组织生活的教育功能大打折扣。在“三会一课”实效性调研问题中,56%的党员认为组织党课等活动对实际工作、生活是有帮助的,但也有44%的党员认为没有直接或明显帮助。
5.对“三会一课”制度监督指导不到位
一是指导不到位,部分高校党委对党支部书记、支委、党员在组织和参与“三会一课”方面的工作指导和党务培训力度不够。二是检查不到位,一些高校缺乏质量监控意识,没有定期组织对基层党支部“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情况的调研督查,对“三会一课”组织不正常或者会议记录缺失、不规范等情况未能及时发现并予以纠正。调研发现,58%的受访党员所在支部召开“三会一课”时有工作记录,42%的表示没有记录。三是考核不到位。对“三会一课”制度实施情况的缺乏有效考核,没有形成明确的奖惩机制。
(二)原因分析
1.对“三会一课”制度思想认识不到位、重视不足
一是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三会一课”制度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不足。“三会一课”制度在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对“三会一课”制度不够重视或完全不重视,致使“三会一课”制度落实不到位,效果不理想。二是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三会一课”的内涵认识水平有限。部分党支部和党员虽然对“三会一课”的重要性有所认识,但是对“三会一课”制度实施的主要内容、重要形式及相关要求等认识不清,极大地影响了“三会一课”制度的常态化、规范化建设。
2.“三会一课”与党员需求结合不够紧、活力不足
“三会一课”的根本功能不能变,但是方式方法务必与时俱进。当前高校“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从具体内容设计上,与党员个体发展的实际需求结合不够紧密,与教学科研中心工作存在“两张皮”的现象。普遍存在以会议、讲座等形式开展“三会一课”,习惯于念报纸、读文件、看电教片、传达上级讲话等传统方式;多以党支部书记单向灌输的方式进行,缺少互动性,方式方法偏单一,内容比较空泛,党员参加积极性普遍不高,“三会一课”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不足。
3.部分党员党性不强
随着社会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和多元化价值观念的汇聚,有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在思想认识上滑坡,错误片面地认为抓“三会一课”都是软任务,只有抓好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才是硬指标。有的教师党员对“三会一课”的意义认识不到位,简单地把做好个人的教学、科研等岗位工作、按时缴纳党费与“三会一课”划等号。有的学生党员因为年龄小、政治阅历尚浅等多种原因,党性不强,认识存在较大偏差,只是把“三会一课”当成义务,没有当成权利,流于形式、疲于应付。
4.制度建设和监督保障不够有力
健全完善“三会一课”制度是推动党支部“三会一课”规范化的重要保障。当前高校“三会一课”制度建设和落实不够有力,高校对“三会一课”制度建设和落实的指导、支持和监督不够,缺乏严密的制度和机制保障。现阶段高校对于“三会一课”的要求大多停留在“能够开展”层面,对其进一步创新、优化完成的要求较低;或是虽然有明确的开展“三会一课”的要求,但没有监督、检查、激励等相应的保障措施进行约束。
5.部分党支部书记的政治素养不高、精力投入不够
受访党员对所在党支部书记抓“三会一课”工作的总体评价,满意的占68%,不满意的占32%。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关键是要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从严管好各级领导干部。”“党的领导干部是党员队伍的关键少数,是党内政治生活的组织者、参与者、推动者,其示范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着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的高低。”[1]但是,当前高校基层党支部书记的选配过程中,由于学术科研压力,很多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不愿意主动担任党支部书记,导致党支部书记往往都是比较年轻的教师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影响力不足。还有的党支部书记思想上存在“等、靠、要”情况,工作上不积极主动,支部书记作用发挥不强;部分党支部书记因政治素养欠缺、创新意识不足,不懂应如何策划和开展高质量“三会一课”;还有的党支部书记做好工作的愿望强,但由于原来所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对“三会一课”方面的党务工作业务不熟悉,对制度流程不熟悉,又加之平时有较繁重的工作或学习任务,能够额外投入到党支部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不足,对党支部成员特点和发展需求研究不够,对如何有效开展“三会一课”的思考不深入,手段不够多,无法保证“三会一课”的质量。
二、提高新时代高校“三会一课”实效性的原则探析
党的十九大对在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从严治党作了整体部署,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要求和重点任务,也为高校党的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指出:“要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推进党的基层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着力解决一些基层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问题。”这是新时代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新课题、新任务和新使命。抓好高校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切实把握以下原则:
1.突出政治性
政治性是灵魂。“三会一课”的首要功能是思想教育。加强思想建设,首要突出政治性,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持用党章党规规范党组织和党员行为,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党组织的决议,不断增强师生党员的“四个意识”,使他们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体现时代性
时代性代表先进性。要善于把握时代脉搏,适应时代要求,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要进一步创新载体平台,结合不同学校以及学校不同类型群体的实际,积极创设新载体,让“三会一课”更有针对性。要创新方法手段,大力推广互联网+党建做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三会一课”的方法手段,进一步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要着力创新活动方式,利用和挖掘本地红色资源、传统文化、廉政建设等特色资源,积极探索体验式、互动式、案例式等活动方式,让“三会一课”更有新意、更接地气、更有活力。
3.保持原则性
原则性是准绳。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关键是把质量提高上去,着力解决组织生活流于形式的问题。要落实“三会一课”各项基本要求,确保支部党员大会、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党课的各项制度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要规范工作程序,坚持民主集中制,凡是应当提交大会讨论表决的事项,必须提交党员大会讨论、表决,充分保证党员的民主权利;凡是应当由支委集体协调的事项,必须应当由支委的形式研究决定。要加强组织管理,高校各级党组织要建立完善“三会一课”计划报备、活动纪实、现场指导等制度,提高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4.增强战斗性
战斗性体现战斗力。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效果,最终要体现在破解矛盾、解决问题、敢于担当、发挥作用上,体现在广大党员推动各项工作的实际行动中。高校各级党组织要把“三会一课”作为查找和解决问题的重要途径,引导党员对照党章党规和系列讲话,经常打扫思想灰尘、进行“党性体检”,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锐利武器,开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思想斗争。要着力推动基层党建,以“三会一课”为切入点,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要着力服务中心工作,坚持以学促做,紧扣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级党组织工作安排和党支部中心工作开展“三会一课”,教育引导师生党员立足岗位、积极作为,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提高新时代高校“三会一课”实效性的路径选择
提高新时代高校“三会一课”的实效性,要坚持把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指导和统领,认真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从规范化、常态化、特色化、精准化、制度化等方面入手,立足改革创新,使之成为高校师生党员政治学习的阵地、党性锻炼的熔炉、思想交流的平台。
(一)突出规范化,在落实基本要求上下工夫
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的基本要求,是抓好“三会一课”制度的重要前提和基本保证。高校必须不折不扣按照“三会一课”要求,将各项制度落到实处。这些基本要求主要有:党支部党员大会每三个月召开1次,由党支部书记主持,全体党员参加,主要内容是学习贯彻党的会议精神、传达贯彻上级党组织有关文件及决议指示、发展党员、进行党内选举、表彰和处分处置党员、听取支部报告工作、讨论和决定其他重大问题等;党支部委员会一般每月召开1次会议,由党支部书记主持,支部委员参加,主要内容是研究提出落实上级党组织部署任务和支部党员大会决定的具体措施,讨论通过工作计划和总结,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确定提交支部党员大会讨论决定的事项,讨论处理支部日常工作;党小组会每月至少召开1次,由党小组组长主持,小组全体党员参加,主要内容是组织党员学习、党员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讨论党务工作事项、研究执行支部决定和工作任务的具体办法等;党支部每年组织1—2次党课,由支部委员会负责,全体党员、发展对象和入党积极分子参加,主要内容是对党员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以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要定期到基层党组织讲党课,各级党委(党组)书记每年至少讲1次党课,党支部每年初要制定党课教育计划,安排党课时间、内容等,并通过党务公开栏等形式进行通报。
(二)突出常态化,在提高质量上下工夫
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关键在于立足常态长效,把质量提高上去,着力解决组织生活流于形式的问题。一要注重政治学习。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三会一课”的基本内容,严格按照中央和省委要求,引导广大党员认真学习、深入研讨、深刻领会,切实增强师生党员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二要注重党性锤炼。“三会一课”是党员进行党性教育的熔炉,要坚持党性原则,要有“党味”,在提高党性修养上下工夫,真正起到教育改造党员的作用。三要注重思想交流。要结合支部实际,明确学习研讨主题,定期召开“三会”,引导党员敞开心扉、交流思想,谈体会感受和意见建议,使党员每次都有感悟、有收获。要用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武器,使之越用越灵、越用越有效果。
(三)突出特色化,在推动创新上下工夫
要把握规律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在坚决防止表面化、形式化、娱乐化、庸俗化的前提下,突出特色化,坚持与时俱进,用创新力提升吸引力。要进一步创新载体平台,结合不同学校以及学校不同类型群体的实际,积极创设主题党日和“微党课”、“微讲堂”等新载体,让“三会一课”更有针对性。要创新方法手段,大力推广互联网+党建做法,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三会一课”的方法手段,进一步增强感染力和吸引力。要着力创新活动方式,利用和挖掘本地红色资源、传统文化、廉政建设等特色资源,积极探索体验式、互动式、案例式等活动方式,让“三会一课”更有新意、更接地气、更有活力。要创新组织方式,对于出国出境或参加校外实习实践、学术交流活动连续6个月以上的师生党员,条件具备的,要建立临时党支部(党小组),组织开展“三会一课”活动。
(四)突出精准化,在分类管理上下工夫
要根据不同师生党员实际精心设计“三会一课”主题和形式,体现具体化化、精准化、差异化的要求。对于教师党员,要突出坚持正确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良好师德师风,争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对学生党员要突出树立坚定理想信念,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出国出境或参加校外毕业实习实践、学术交流活动等流动党员,要引导其使用“党员e家”、QQ、微信等平台,线上线下参加组织生活;对离退休干部党员和年老体弱、行动不便党员,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落实“三会一课”。
(四)突出制度化,在强化保障上下工夫
“制度建设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加强制度建设是严格组织生活的重要保障。”[2]要强化制度保障,高校党委要建立健全“三会一课”考勤制度、请销假制度、会议记录制度、定期通报和公示制度、奖惩制度等相关制度,认真指导所属每个党支部制定工作计划,保证“三会一课”规范运行。党员领导干部要发挥“关键少数”示范引领作用,带头躬身践行,自觉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党支部或党小组的组织生活,定期到基层党组织讲党课。各党支部要分类建立“三会一课”工作台账,对每名党员参加“三会一课”情况进行写实登记,同时每年要将“三会一课”开展情况向上级党组织报告一次,由上级党组织在所属基层党组织中进行公示。要强化经费保障,将党组织活动经费纳入党建经费预算,加大党费返拨的力度,确保党组织活动正常开展。要加强阵地建设,加大投入力度,统筹各方资源,建好活动场所,为组织开展“三会一课”创造良好环境和条件。要加大督查力度,采取巡回检查、专项调研、随机抽查、定期通报等方式,加强对“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情况的督查。要严格责任追究,对“三会一课”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的高校党组织,要严肃批评指正,贵令限期整改;对落实“三会一课”制度不力的基层党组织负责人,要进行约谈、诫勉谈话;对无正当理由不参加“三会一课”的党员,要进行谈话提醒、批评教育,拒不改正的按规定作出组织处置,确保“三会一课”制度扎实有效地坚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