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2例疗效观察

2018-09-18荆瑞恒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下半月 2018年1期
关键词:温针灸腰椎间盘突出症

荆瑞恒

【摘 要】 目的:观察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2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取温针灸治疗,观察比对两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症状积分、NRS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能缓解腰部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温针灸;华佗夹脊穴

【中图分类号】R684 【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8)02-0123-03

腰椎间盘突出症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群体,多因外伤或长期劳损导致椎間盘纤维环破裂,从而形成以突出物累及或压迫椎管周围神经、血管、脊髓,合并腰痛伴坐骨神经痛为主的症候群,人体L4~5和L5~S1最为常见[1]。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法诸多,其中针灸疗法可通过刺激人体经络达到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至2016年7月我院收治的12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62例,对照组男34例,女28例,年龄29~45岁,平均年龄(36.29±1.22)岁,病程3~12周,平均(7.14±0.46)周;治疗组男37例,女25例,年龄28~43岁,平均年龄(35.92±1.31)岁,病程3~11周,平均(7.09±0.51)周。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方法 参照《骨科中西医结合诊疗手册》[2]制订。西医标准:患者腰痛可向臀、下肢发散,喷嚏、咳嗽时疼痛加剧,腰椎屈曲活动受限,脊柱侧弯,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为阳性,X线诊断显示腰椎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狭窄,相邻椎体边缘可见明显的骨赘;中医标准:腰部冷痛、转侧不灵,静卧时疼痛依旧,阴雨天疼痛加重,舌淡、苔白腻,脉迟缓。分型:对照组包括24例血瘀型、38例寒湿型;治疗组包括26例血瘀型、36例寒湿型。

1.3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均合并有慢性腰痛史,病变部位椎体、椎旁有明显压痛感,下肢受累的患者可表现出神经支配区感觉迟钝、过敏;排除标准:排除腰椎肿瘤、严重骨质疏松、椎管狭窄、心肝肺肾严重病症、妊娠期或哺乳期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药物治疗,口服腰痛宁(承德颈复康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3020898)0.3g/粒,2粒/次,日3次。持续治疗15 d为1疗程。治疗组采取温针灸治疗,血瘀型选穴为华佗夹脊穴(腰椎10穴)、腰阳关、腰俞穴、肾俞穴、命门穴、承扶穴、阳陵泉、委中穴;寒湿型选穴则增加环跳穴、秩边穴、风市穴、昆仑穴。选用0.35 mm×50 mm的华佗牌毫针[江苏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苏食药监械(准)字2012第2270864号],患者取仰卧位,对局部皮肤进行消毒后针刺上述诸穴,腰阳关、肾俞、命门穴直刺进针,留针1.0~1.5 cm,得气后施以捻转补法,留针2~3 min,腰俞、承扶、阳陵泉、委中、环跳、秩边、风市、昆仑诸穴斜刺进针1.0 cm,得气后每隔7~8 min行气1次,夹脊穴针刺深度以针尖达到椎弓板,患者酸胀麻沉重感明显为宜。随后取2 cm的长柱段清艾条直插在穴位针尾上,以95%医用乙醇从艾条上端点燃,取厚纸片隔开艾条与皮肤避免灼伤,持续30 min,每次2壮,日4次。持续治疗10 d为1疗程,间隔1 d后进行第2疗程治疗,共治疗2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 参照“第九届中国国际腰椎外科学术会议” 提出的相关标准[3],两组均持续治疗2个疗程后对比疗效。①症状评分。腰部冷痛、肿胀、转侧不灵、舌象、脉象均根据严重程度以0~3分评分,总积分为15分,分值越高表示症状越严重;②腰椎疼痛评分。以NRS数字评分法评定,0分为无痛,10分为影响睡眠、无法忍受的剧痛;③腰椎功能评分。以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系统进行评定[4],包括主观症状、临床体征、日常活动受限度、膀胱功能4项,总分29分,分值越高表示腰椎功能越佳。④临床疗效。

治愈:腰椎疼痛、肿胀症状消失,腰椎功能恢复正常(JOA≥25分),X线检查显示骨赘消失,直腿抬高>70°,能正常参加工作和劳动。有效:症状消失,腰椎功能基本恢复(JOA20~25分),X线检查病变椎间隙与治疗前相比明显较宽,但有少量骨赘,直腿抬高60~69°,能参加轻度工作和劳动。无效:症状未改善甚至加重,X线检查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无变化,直腿抬高<59°,无法工作劳动。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TX-*3]±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症状积分、腰椎疼痛评分、腰椎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后两组症状积分、NRS均低于治疗前,JOA评分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症状积分、NRS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以腰腿痛为主要表现的病症,主要病因为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不同方向突出对腰椎血管和神经根产生压迫所致,患者同时还会出现无菌性炎症和局部水肿,引发自身免疫反应。目前临床治疗该病的方法较多,大部分专家倾向于药物保守疗法,以解除神经根压迫、缓解炎症反应和腰腿痛为主,西医药物保守疗法虽然可短期内纠正炎症反应,缓解腰腿痛,但对神经根压迫症状无法起到根治效果,患者仍会复发疼痛,整体疗效不佳。

中医学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归属于“腰痛”、“腰腿痛”、“痹症”范畴,多与外力损伤和风寒湿邪侵入有关,常见证型以血瘀型、寒湿型为主。血瘀型是因患者经络气机阻塞所致,寒湿型是因外感风寒湿邪导致经络闭塞,气血不畅所致,不通则痛,治宜驱寒保湿、温经通络、祛瘀活血。《灵枢·刺节真邪》[5]中有“火气已通,血脉乃行”的记载,《素问·举痛论》[6]则曰:“寒气侵于脉外侧则脉寒……故猝然而痛,得炅则痛消。”上述文献均为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提供了理论支持,通过银针刺入患者受阻的穴位,先疏通经络,再以艾草为药引驱入,可起到驱寒保湿、活血化瘀的效果。本次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症状积分、NRS均低于对照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因分析为:①夹脊、腰俞、肾俞、腰阳关、命门均为督脉统摄,针刺可起到疏通督脉、填精补肾、缓解腰痛的效果;阳陵泉、承扶、委中均为缓解腰痛之要穴,针刺可起到止痛作用;环跳、秩边深层有坐骨神经通过和神经干分布,针刺可利腰腿、祛风寒;风市穴属足少阳胆经,针刺可舒经活络,运化水湿;昆仑穴为临床镇痛要穴,归属足太阳膀胱经穴,通行经气,刺之可消肿止痛、疏经通络、强腰壮膝。诸穴共奏,可活络止痛、活血祛瘀、健腰利腿;②《本草纲目》[7]中记载艾叶可“逐冷、除湿、温中。”易于燃烧且热力温和,穿透皮肤后可达患处病灶,结合针刺可起到在疏通经络的前提下发挥灸法行气活血、温阳散寒、除风祛湿的效果。有研究认为[8],温针灸的热力可沿针体直达穴位,通过“光辐射——近红外辐射”和“热辐射——远红外辐射”途径扩散到周围深层组织,能起到扩张血管,促进炎症和水肿吸收,解除神经根压迫的效果,并可帮助受损的神经根修复,降低腰椎间盘压力,松解粘连组织,达到根治病灶,改善腰椎功能,提高疗效的目的。此外,温针灸能刺激患者体内物质活性,抑制前列腺素、P物质等致痛因子的释放,起到持续镇痛的效果。

综上所述,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腰椎功能,并能缓解腰部疼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马占君,陈亚军,刘亚茹,等.温针灸法治疗血瘀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河北医学,2016,22(9):1552-1554.

[2]钟远鸣,米琨,许建文.骨科中西医结合诊疗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3]刘玉增,海涌,潘爱星,等.第九届中国国际腰椎外科学术会议暨第四届广东省康复医学会脊髓市会会议纪要[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2017,27(6):574-576.

[4]杨剑,康建平,冯大雄,等.IL-1和IL-6的表达增强且与盘源性下腰痛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JOA)评分负相关[J].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2016,32(1):88-91.

[5]胡薇,刘雨儿,谢慎,等.《灵枢·五邪第二十》针灸学术思想探源[J].中医药学报,2015,43(1):122-124.

[6]王金贵,李华南.从《素问·举痛论》谈腰椎间盘突出症痛证的推拿证治思路[J].辽宁中医杂志,2015,42(11):2125-2127.

[7]李时珍,盖国忠,高海波.本草纲目[M].杭州: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8]宋明霞,沈友虎,胡长顺.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观察[J].中國中医急症,2016,25(2):326-328.

猜你喜欢

温针灸腰椎间盘突出症
后路椎间盘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观察
绝对卧床休息对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影响
温针灸联合中药复方干预恢复期脑梗死上肢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
不同中医方法治疗混合痔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