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采最属少年
2018-09-18
哇,这个比赛“高大上”!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新星挑战赛,这名字一看就很“高大上”。不过,一项赛事是否真的高端,可不能只看名字,还要看下面这些条件:
首先看主办方:
英国皇家化学学会(RSC):1848年获得英国皇家宪章,拥有3万多名会员,汇聚130多个国家化学界的著名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是全球最有影响力的化学学术组织之一。
北京化工大学(BUCT):新中国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而创建的高水平大学,教育部直属75所全国重点大学之一,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重点建设高校。
然后看评审团队:
David G. Evans:牛津大学博士,现任北京化工大学特聘教授、化工资源有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与学术委员会会员。
Amy Lam:英国皇家化学会中国区总裁,英国政府化学实验室和壳牌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壳牌公司“科学家管理团队项目”主要成员之一。
Susan J. Schamp:牛津大学一等荣誉化学硕士,无机化学博士。
不管是主办方还是评审团队,这个比赛无处不彰显着专业的学术背景和强大的学术资源。
主办方针对中国地区的学生组织了“化学新星挑战赛”,进入决赛的优胜者将有机会获得英国国际顶级中学生科学论坛的邀请!
这么一介绍,你是不是立刻想去这个“高端”的比赛场上大显身手呢?哈哈,趕紧来!铜陵市第一中学(以下简称“铜陵一中”)的四个少年已经在这个舞台上,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啦,他们就是朱旗、马力、鲍嘉翥、曾翼飞!3月15日,在2017-2018化学新星挑战赛中,他们在教练员王盛、徐周、王力的带领下荣获了全国决赛第一名。
瞧,他们来啦!
王盛是铜陵一中化学新星挑战赛竞赛队伍的带队教练,他告诉我们,铜陵一中的这四个少年能获得全国冠军的优异成绩,是付出了很多常人无法想象的辛苦和努力的。
作为一项形式新颖的国际赛事,化学新星挑战赛不仅要求参赛团队中必须有高一、高二两个年级的学生参与,还要求这些学生具备良好的英文水平,并有相关的英文试题等着考验他们。
好在,四个少年有的活泼,有的沉稳,有的爱动手,有的理论水平高,在教练的安排下,很快就融为一体,能高效地合作探究问题。
参赛前,他们一方面利用课余时间,对往年的英文版试题进行翻译,有针对性地进行准备;另一方面,他们在教练的带领下,在学校实验室对往年的试题进行模拟测试,共享实验过程后,再对出现的问题协作研讨。
在许多人看来,参加竞赛这件事,充斥着满满的“套路”——不过就是拼命做许多题,然后去一个更大的考场考试而已。
可惜,这个“套路”可“套”不上化学新星挑战赛,因为它从来不按“套路”出牌!别的竞赛多数采用答卷形式,化学新星挑战赛却采用实验模式,而且无论是实验题目还是实验器材,每次比赛都会推陈出新。
比如,主办方会给参赛者不同的反应物,参赛者要通过实验设计、操作和分析,去得出各反应物在反应时的不同比例;或者根据未知反应物在实验中表现出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判断出它们的种类。
另外,主办方也不拘泥于传统器材的固定用途。比如说,量筒一般不能参与反应过程,但比赛过程中会出现材质特殊的量筒,参赛者需要得当地使用它,从而得出精确的测量结果。
这么“反套路”的竞赛,充分调动了铜陵一中的四个少年。他们开动脑筋,进行了严谨的实验设计,通过科学的实验操作过程,得出了细致的实验结果,最终力压强手、一举夺冠。
事实上,在“竞赛名次就是加分手段”的风气盛行的今天,化学新星挑战赛给学生竞赛呈现了一个新的可能——兴趣和热情。
王盛教练和四个少年表示,在整个竞赛过程中,他们从未感受到比赛和分数的压力,而是沉浸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论是对手还是队友,大家都在一起和谐地交流,兴趣、乐趣、创造性贯穿了竞赛始终。
在欢乐的氛围中,与真正的科研状态来一次“亲密接触”,是这项赛事最大的闪光点,它激起学生对真实科研状态的兴趣和热情,坚定了他们的科研信心。
因为他们知道,科研并不只有重压相伴,轻松的氛围下同样能攀登科学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