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元素在幼儿园户外环境中的妙用
2018-09-18薛静雅
薛静雅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上世纪就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的活教育理论,可见大自然对儿童教育的价值。如何满足城市中儿童渴求亲近自然、放飞心灵的需要呢?我园在“竹韵怡园”校园文化建设中,牢牢把握“韵之自然美”和“怡之自然乐”两个核心理念,充分调动各种自然元素,优化园所户外环境,让户外活动区域成为天然课堂,也让环境和儿童、自然和教育巧妙结合,融合为景,相得益彰。
1.水元素
我园在原有的环境中努力导入水元素,一是提供便于幼儿观察的水缸、水槽等容器,安装了便于操作的水龙头,提供水枪、盆、罐、瓶等,让材料促进幼儿与水的互动、游戏。二是在小竹林中挖建一条弯弯绕绕的小溪,并配上小石桥、小木桥,小溪中养殖蝌蚪、鱼儿、螺蛳、水葫芦、铜钱草等,动静结合,自成一景。幼儿在小溪边观察、寻找、发现、打捞,总是玩得不亦乐乎。三是设置一大一小两个鹅卵石铺就、干湿两用的池塘,春天养殖,夏天嬉水,秋玩落叶,冬看结冰。池塘和小溪一样,满足了幼儿对水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沙元素
我园特意把沙池建在池塘的对面,这样的安排是为了让幼儿的玩沙活动更尽兴,更多样。例如:在沙池里开沟挖渠造大湖,但怎样把水通过不同的渠道引到沙池中呢?这给幼儿提供了思考、创造、实践的好机会,瓶、桶、水管、竹管等物品都被他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物尽其用了。此外,除了玩沙工具,教师还为孩子们提供树枝、木条、贝壳等自然物,让沙池游戏的主题更丰富,建造更有创意,游戏情境更生动活泼。
3.?土元素
紫竹篱旁,绣球花下,我们特意给幼儿留出一块泥地,让幼儿在挖一挖、刨一刨、堆一堆、捏一捏中感受土质变化,感受劳动和创作的乐趣。例如:用锹挖坑埋东西,用石头在泥地上铺路,用泥巴揉揉、捏捏。如果玩泥过程中发现蚯蚓、西瓜虫、小蚂蚁等,对幼儿来说是更大的惊喜,可以让他们兴致勃勃观察好久。有一次,孩子们自发生成了一个“我带蚂蚁去旅游”的游戏,他们在泥土中找到蚂蚁后,引导蚂蚁们“坐”上树叶、石头、树枝等交通工具,把蚂蚁带到另一个地方,然后观察蚂蚁的行动变化。游戏结束,孩子们迫不及待地进行了快乐的分享。
4.?石元素
我园有大的馒头石、小的鹅卵石以及红砖、黑瓦等,教师把这些物品随意堆放在一个区域,供孩子们随时取玩。各种各样的石头有时候成为孩子们的“积木”,拼拼搭搭,建设家园;有时候成为孩子们的独特画布,画画涂涂,艺术创作。
5.?树元素
我园栽种了许多树木,枇杷、橘子、石榴、柿子、梅子等果树,应着四季开花结果。收获季采摘果实是孩子们最开心的事情,这是大自然馈赠给孩子的礼物。摘枇杷,榨石榴汁,做柿子催熟实验,酿桂花蜜……树木带给幼儿许多趣味活动,与树木的互动让他们得到多种体验和收获。
6.?花元素
园里各种各样的花给幼儿提供了极好的观察机会,看一看,闻一闻,比一比,画一画,记一记,每一场花事都会带来一些故事和知识。例如:石楠花的味道香吗?紫荆花为什么先开花后长叶?绣球花的颜色为什么会变化?花朵的美往往会“招蜂引蝶”,“老师,今天我看到一只黑蝴蝶。”“老师,蜜蜂都到菜花里采蜜了。”花事中的所见所闻无形中唤醒了幼儿对生命之美的情感体验。
7.?农作物元素
我园小小农场以其丰富多元的特性,巧妙地融合五大领域活动,鼓励幼儿通过观察、比较、记录、讨论、实验等形式,探究自然科学知识和植物生长的奥秘。每一颗种子都是神奇的,从落地生根到开花结果,幼儿在教师的引领下参与植物生长的全过程,小小农场馈赠了幼儿许多知识和惊喜,也较好地发展了他们的观察、讲述、劳作等能力。
8.?其他自然元素
我园教师在树林、山丘、田野、乡村等处,随手捡拾各种自然材料带到幼儿园,作为户外游戏材料的补充。麦穗、树枝、松果、榛子、葫芦……这些丰富的自然材料到了孩子的手中,神奇地、創造性地变成各种玩具,各种游戏中的替代物。他们拿竹竿搭晾衣架,用轮胎和木板搭小桌子,用榛子、松果等做丰盛“午餐”。 幼儿和自然材料之间的互动融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自主性于一体,带给孩子美妙的发现、积极的创造、特别的体验。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视大自然为 “取之不尽的活水源头”,我园在户外环境中充分发挥各种自然元素的教育价值,让幼儿在活泼怡乐的阳光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接受大自然赋予他们的生命融合之整体性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