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进步是对“年”最长情的告白
2018-09-18
上下四方为字,古今往朱为宙。
在中国,“年”是两个时间。这个简单的时间计量单位,一元复始的岁序代表了开端,桃符换新的节点蕴含着情感。星空浩瀚,地球章动,四季更替,草木枯荣。从人类意识觉醒开始,“时间”便如影随形。宇宙中一切物质的起源和消亡,都和时间紧密联系在一起,时间也就成为人类文明历史的主线。
晨光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农耕时代,人们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太阳出没、昼夜明暗交替的天象变化里,人们对“日”有了感性认识;在阴晴圆缺的悲欢中,有了“月”的概念;冷暖交替的节令,“年”也就成了观象授时的重要时间单位,也成为人们休养生息的欢乐之源。
人类对万物发展的辨识度,要求总会越来越高。
北京故宫的太和殿和乾清官前的丹陛上,各陳设有两件十分引人注目的文物——日晷与嘉量。史料说:公元前二世纪,日晷出现;公元1000多年前的北宋时期,中国的能工巧匠们设计出水钟;600多年前出现了机械钟;17世纪,单摆被用于机械钟的设计,使其计时精度提高了近百倍;20世纪30年代,石英钟诞生,计时精度进一步被提高。
时间总是在变化,计量她变化的工具和方法也始终在变化,这种变化,就成了人类科技进步最好的见证。
在一个科技相对未开蒙的年代,时序计算仍应该是一项繁复与神秘叠加的工作。几十个世纪以来,宗教的教条和僧侣都参与时间计算,在历法史上有关科学和宗教的头绪,都起自于人类预期未来和为之准备的需要。
在今天,在万物互联的时代,时间成为许多数学公式和物理函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成为表征物质运动的最基本物理量。人们对时光更迭的认知,从星球公转规律晨昏醒定已经进化到160亿年不差一秒的锶原子光晶格钟。
这是每个人都想自由拥有的时间,这是每段历史都想亘古不变的岁月。
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
太阳每天升起,就像日子每天都是新的,我们对新总有不绝的渴望;就像隔绝不了时间一样,我们也隔绝不了科技的进步,因为那是我们作为灵长类生物最原始的欲求。当新年的熹微曙光笼罩大地之时,当人类感知框架已经模糊于虚拟与现实的边界刹那,科技的进步,成为我们对“年”最长情的告白!只有科技发展,照亮了历史斑驳的暗影;只有科技发展,积蓄了社会前行的动力。只有智者蜂起,才能光芒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