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出版走出去战略思考

2018-09-18韩文君

新媒体研究 2018年14期
关键词:国际传播出版走出去

韩文君

摘 要 “出版走出去”是我国新闻出版业的重大战略之一。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出版“走出去”取得了显著成效,但距离“走进去”还任重道远。文章认为,我国出版业需要在培育中国出版价值体系、推进融合出版、开展国际合作、打造中文主题图书数据库等四个方面扎实推进,增强中国出版业的国际传播能力。

关键词 出版;走出去;国际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4-0064-02

自2003年把“出版走出去作为全面建设我国新闻出版业五大战略之一”以来,我国出版业在“走出去”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但是必须看到,我国的图书“走出去”了,但还未“走进去”,我国输出的图书很多无法进入西方的主流社会。本文认为,中国出版走出去要在海外真正落地生根,可以从培育中国出版价值体系、推进融合出版、开展国际合作、打造中文主题图书数据库等四个方面切实努力。

1 培育中国出版价值体系,展现中华文化独特魅力

1)让世界认可中国道路。中国的发展道路不同于西方模式,这使得中国的价值观被国际社会接受很有难度,但我们必须让世界认同中国,为我国的发展赢得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近年来我国出版界已经推出一批展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反映当代中国精神风貌的优秀作品,在价值观培育方面取得初步成效。但是还需要继续打造有力量、有温度的作品,展现中国脊梁、中国风骨和中国精神。以容易被西方误解的红色文化为例,我們要主动澄清误会。长征路上、各地的红色文化遗址和纪念馆里,散落着很多感人的故事,我们要讲好这些故事,让世界看到一个伟大民族发愤图强自我拯救的历史、看到中华优秀儿女为追求光明与进步而不惜牺牲的崇高精神,让世界尊重一个能够不断自我更新的古老文明。

2)让世界领略中国文化的美丽。美丽的中华传统文化曾让全世界羡慕和向往。不谈儒家文化圈,就是西方世界也深爱中国的文化。近代西方启蒙运动就深受中国人本文化的影响,很多启蒙思想家对中国文化心悦诚服。20世纪仍不乏热爱中国文化的西方思想家。罗素、海德格尔等大哲学家认为中西文明各有所长,两者逐渐结合在一起将是人类文化的光明前景。印度诗人泰戈尔深情地说:“世界上还有什么事情,比中国文化的美丽精神更值得

宝贵?”当代有一些作品很好地展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钱钟书的《管锥编》《谈艺录》所展示的中国文化珍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宗白华对于中国艺术精神的精妙阐发充满灵性和诗意。赵广超通过图文互动使传统文化在当代重现活泼的生机。我们还需要打造更多这样的文化精品,并且努力将其传播到海外,让外国人不仅知道中国,而且对中国文化心生喜爱与向往之情。

2 积极推进出版融合,提高海外传播效果

当前出版业正向数字化、全媒体化方向发展,传统图书出版业必须放开视野,走出版融合之路,将会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

1)实现影视戏剧图书联动。影视戏剧传播比文字传播效果更直接,更有利于跨越文化传播障碍。事实证明影视作品能带动图书出版走出去。中国文化向越南走出去的效果非常好,根据世界图书馆联机中心收录的数据,从2009年到2013年,中国主题的图书以越南语翻译出版的仅次于英语,占第二位[1]。输出到越南的中国图书,相当一部分是因为受影视剧的影响而翻译出版。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中国电影与电视剧源源不断地输出到越南,随即带来图书的翻译和出版热潮。近两年在海外传播比较成功的两部小说《老炮儿》和《人民的名义》也是在影视热播之后乘势走出去的。戏曲是中国文化的瑰宝,近些年我国戏曲在走出去方面有一些可圈可点的表现。3D京剧电影《霸王别姬》在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受到广泛赞誉。上海昆剧团排演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梦》《南柯记》《长生殿》等戏剧多次赴海外演出,所到之处一票难求。图书出版界的人士如果能抓住这些难得的时机,趁势推出相关的图书,会产生很好的传播效果。

2)融入影视功能推动图书产品升级。图书出版不仅要借助影视戏剧的影响加强传播,而且要借助RAYS、AR等新技术,把影视戏曲中的一些元素和优秀的视频、音频等资料引入图书之中,实现文字艺术与视听艺术的完美融合。读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就可以看到、听到这些音频和视频。例如关于戏剧的图书中,可以插入一些经典唱段,读者通过扫码即可欣赏唱段。又如关于园林的书,可以插入园林的动态浏览图,使读者如同身临其境。这种融合了多媒体技术的图书,无疑具有更强大的竞争力,更容易打开传播渠道。

3 开展国际合作,加强海外本土出版

要想进入海外主流渠道,就要善于引入国际传播力量,以及创造条件实现海外本土出版。

1)引入国际传播力量,获得海外观众认可。获得第68届美国洛杉矶地区艾美奖的系列专题片《中国面临的挑战》是一个在海外传播方面很成功的案例。这部作品在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多家海外主流媒体播出,仅在美国,其第一季、第二季就在210个公共电视台播出。这部作品在制作上,邀请了西方人罗伯特·劳伦斯·库恩主持。库恩是BBC、CCTV、Bloomberg等国际主流媒体的资深评论员,在本专题片中他以西方人的视角提出问题,观察和分析中国社会现状,他的出现让西方国家的观众更容易接受。

2)加强海外本土出版,打入当地主流营销渠道。经验证明,只有本土化才能真正实现国际化。因此,中国的出版社要积极与国外的出版社合作,在海外设立分社或编辑部等分支机构,以本土语言出版中国主题的图书,并进入海外主流传播渠道。近些年,一些实力雄厚、嗅觉敏锐的国内出版单位纷纷在海外设立了分支机构,尝试在海外进行本土化出版。如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收购澳大利亚新前沿出版社、接力出版社成立埃及分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成立俄罗斯分社等。目前,这些率先走出海外的出版社已经开始在本土化出版方面有所收获。先布局者先收益,别的出版机构要借鉴先行者的经验,继续探索海外本土出版的路径。

4 打造中文主题图书数据库产品群,建立强大的国际传播平台

2016年5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在国际上的声音还比较小,还处于有理说不出、说了传不开的境地”。造成这种境地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缺少人文社会科学主题图书数据库。当今时代数据库已经成为文化竞争的核心形态。一个国家拥有的数据库平台的数量和质量,关涉知识生产与学术传播的渠道与话语权。没有自己的数据库,在世界学术舞台上就缺乏有力的研究平台和传播平台。

近30年里一些文化强国的数据库出版蓬勃发展。国际大型出版集團纷纷开发了自己的数据库。如爱思维尔集团建立了全球著名的科技医学全文数据库(Science Direct),使爱思唯尔在学术和专业出版方面形成巨大的优势地位。其他著名的大型数据库还有汤姆森学习出版集团的thomsongale数据库、麦格劳-希尔的digital engineering library数据库等。这些数据库集学术研究、学术出版、学术传播于一体,既是包含海量信息的知识传播平台,也日益成为学术生产和学术组织所赖以生存的生产平台,具有传统纸质出版物所无法比拟的强大竞争力,使全球的研究者都依赖于这些数据库获取信息和进行研究。

开发数据库产品是大势所趋,我国出版社必须迎头赶上。目前中国大部分出版社还没有进入数据库出版领域。其实,我国的一些大学出版社和专业出版社在某些领域有一定的原创积累和特色优势,可以建立一些主题数据库。在这方面可借鉴牛津大学出版社、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经验。这两家出版社根据自己的优势开发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数据库,在全球数据库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牛津大学出版社在医学、艺术、音乐、时尚、宗教研究等领域拥有一流的学术资源,开发了牛津医学在线、牛津艺术在线、牛津音乐在线、伯格时尚图书馆、牛津伊斯兰研究在线等数据库。剑桥大学出版社的特色资源主要集中在历史研究、莎士比亚研究、文学研究等方面,基于此,开发了剑桥历史在线和莎士比亚纵览在线等数字人文产品。我国一些有条件的出版社可以采取并购等方式,跨界联合,利用多方的优势形成合力,开发数字产品。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出版业承担着神圣的使命,要放开思路,踏踏实实地努力,在文化建设上大有作为,自信从容地走出去。

参考文献

[1]何明星.“一带一路”国家、地区中国图书翻译出版的现状与应对[J].出版广角,2015(10):22.

猜你喜欢

国际传播出版走出去
全球化与国际传播:媒体与公民的世界性互动
促进汉语国际传播的十项策略
众筹出版是一种出版创新
我国电视纪录片国际传播的路径
新媒体语境下新华网国际传播问题与对策分析
民国时期老课本出版略探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
从西方青年学者与翻译家看中国出版“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