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度的朝鲜半岛政策:战略自主与实用主义的结合

2018-09-18刘鹏

世界知识 2018年16期
关键词:两国外交朝鲜

刘鹏

2018年5月,印度外交国务部长、印度前陆军参谋长辛格对朝鲜进行了为期两天的访问,并与朝鲜外相李勇浩举行了会谈。这是印度部长级官员近20年来首次访问朝鲜。这次访问的时间点非常特殊,选在了金正恩与文在寅会晤之后,金正恩与特朗普峰会之前。7月,韩国总统文在寅对印度进行了国事访问,并与印度总理莫迪共同宣布三星将在印度建设世界最大的手机生产厂。印度在2个多月内与半岛双方的紧密互动,既体现了其传统的战略自主政策,也凸显了其半岛外交的现实主义取向。

早在朝鲜战争期间,印度就以独立第三方的姿态对朝鲜战争的进程施加了独特的影响。在朝鲜战争爆发前,印度刚刚独立的1947年11月,印度驻联合国代表梅农就当选为了联合国朝鲜半岛问题临时委员会主席;朝鲜战争谈判期间,印度是中立国遣返委员会的主席国。

冷战期间,印度与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关系都比较冷淡,总体上执行了对南北双方对等的政策。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爆发后,印度与韩国建立了领事级外交关系,韩国在印度首都新德里设立了领事馆,印度直到1968年才在韩国首都设立领事馆。1973年,韩国主动提出将韩印关系升级为大使级外交关系。为了维持对等外交,1973年印度同时与朝鲜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印度还在1975年接纳朝鲜加入了不结盟运动。整个冷战期间,印度与半岛南北双方的关系不温不火,同时保持着外交往来。

与韩国的关系实现质的突破

冷战后,印度在半岛外交中的天平开始逐渐偏向韩国,与韩国的关系实现了质的突破。上世纪90年代,印韩两国政府首脑实现了互访:1993年,印度总理拉奥访问韩国,1996年,韩国总统金泳三访问印度。此后,双方关系越来越密切。进入21世纪后,印韩关系基本按照五年上一个大台阶的节奏稳步提升:2004年两国关系的定位是“面向和平繁荣的长期合作伙伴关系”;2010年两国关系的定位提升为“战略伙伴关系”;2015年两国关系定位进一步提升为“特别战略伙伴关系”。2018年7月,文在寅访问印度期间,对两国关系定位的表述又做了进一步的调整:“加强的‘特殊战略伙伴关系,致力于建立为了人民、繁荣、和平,面向未来的伙伴关系”。

莫迪政府上台后,将此前的“东向政策”调整为“东向行动政策”,其涵盖范围远远超出了原来的东南亚地区,将东北亚地区也涵盖在内。文在寅政府则提出“新南向政策”,将东盟、印度等作为发展对外关系的新重点;其主要途径就是“3P共同体”的建设(People, Prosperity and Peace)。当前,印韩两国正在积极推进“东向行动政策”与“新南向政策”的战略对接,并建立了以外交、国防“2+2对话”为主的机制化平台。在7月文在寅访印两国发表的联合声明中明确提出,“韩国是印度东向行动政策不可或缺的伙伴,印度是韩国新南向政策的支柱之一”。

印韩两国的防务合作也是两国“特殊战略伙伴关系”的支柱之一,两国的防务合作可以说是年年有进步。两国早在2004年就建立了“外交政策和安全对话”机制。2005年两国签订了《印—韩军工军需合作备忘录》,并成立韩印军工军需共同委员会,开启了两国的军售合作进程。2006年两国签署了《关于两国海岸警卫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2010年两国建立了外交部门副部长级外交安全对话机制。2010年9月印度国防部长访问韩国期间,两国又签署了《韩—印国防合作谅解备忘录》和《韩—印国防研究开发合作谅解备忘录》,以保障两国的军事技术转让和共同研发活动。2014年1月韩国总统朴槿惠访问印度期间,两国签署了《军事情报保护协定》。

印度作为世界最大的军备进口国之一,对韩国有着很大的吸引力。近年来两国大额的军购有:2010年韩国向印度提供60架KT-1基础教练机;2012年,韩国江南产业公司向印度出售8艘未来水雷对抗舰;2015年,韩国现代重工集团和印度斯坦造船厂合作建造海军舰艇;2017年,韩印签订了100门K-9自行火炮合作生产合同。

经贸关系是两国近期发展的重点,也是印度对韩国青睐有加的重要原因。2009年两国就签订了《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2010年该协议正式生效,这可以被视为两国的自由贸易协定。这是印度与发达经济体之间签署的第一个自贸协定,也是韩国签署的第八个自由贸易协定。协定签署后,2011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达到205亿美元,但此后不断降低,2017年两国的双边贸易额仅为168.2亿美元。为促进两国贸易,7月文在寅访印期间,两国签署了《关于升级版的CEPA一揽子早期收获计划的联合声明》,计划进一步提高两国自贸区的含金量,使两国的贸易额在2020年达到500亿美元。在两国的经贸合作中,民用核能合作具有标志性意义。尽管两国在核不扩散问题上有分歧,但2011年韩国与印度就签订了《核能合作协议》,在文在寅访印期间发表的联合声明中,韩国明确表示支持印度加入核供应国集团。

投资方面,截至2017年3月,约有603家韩国公司在印度落地,雇员总数达约40000人。韩国在印度的直接投资额约为44.3亿美元,印度在韩国的投资额约为30亿美元。文在寅在访印期间表示将加大对印投资,“改善与印度的经济关系是韩國新南向政策的关键因素”,“印度政府准备建设100座智能城市、建设连接主要城市的工业走廊,韩国希望能够参与这些基础设施项目”。目前韩国在印度较大的投资项目有本文开头提到的三星在印度扩建的手机工厂和起亚汽车项目。目前,起亚汽车在安得拉邦总投资额约为11亿美元的工厂正在建设,预计在2019年3月投入运营,该工厂将实现年产30万辆汽车的产能。

对朝政策:基本上是“维持”

与热火朝天的印韩关系相比,印朝关系显得没那么突出,但鉴于朝鲜在国际上的困难处境和印度作为“世界最大民主国家”的地位,印度能维持与朝鲜的外交往来也着实不易。印度多年来都是朝鲜的第二大贸易伙伴,2015年的双边贸易额为2.09亿美元。由于联合国和美国实施的对朝制裁,2016年印度与朝鲜的贸易额降为约1.3亿美元,2017年4月,印度禁止了除食品和药品之外的所有对朝贸易。此外,印度还与朝鲜有一些科技合作和人员培训合作。

朝鲜和巴基斯坦的联系一直是印度的主要关切点,辛格部长在2018年5月访问朝鲜时也明确提出“印度非常担忧朝鲜与印度邻国之间的核扩散联系”。朝鲜向印度保证“作为一个友好国家,朝鲜不会允许任何威胁印度安全的行动”,两国决定探讨在职业教育、农业、制药、瑜伽推广、传统医药等方面的合作,同时决定增加两国的人员往来,庆祝两国建交45周年。

除了2017年5月的访问,近年来双方的往来还包括:2004年印度洋海啸灾难后,朝鲜向印度捐款3万美元用于抗灾;2011年,印度通过联合国粮食计划署向朝鲜提供了100万美元的粮食援助;2015年4月,时任朝鲜外相李洙墉访问印度,并与印度外长斯瓦拉吉举行了会谈,请求印度为其提供人道主义援助。

2017年,联合国和美国采取了对朝鲜空前严厉的制裁措施后,西班牙、缅甸与朝鲜相继断交。时任美国国务卿蒂勒森在2017年访问印度时,要求印度也与朝鲜断交,印度外长明确拒绝了美国的要求。印度认为,“一旦朝鲜与世界接轨,印度作为崛起中大国应该充分利用这一机会”。

冷战期间,朝鲜与印度都较为亲近苏联,韩国则属于美国集团,尽管亲疏有别,但印度基本维持了对南北双方的对等外交。冷战后,印度开始经济改革,致力于从区域大国发展成为世界大国,韩国也成为了世界上较有影响力的经济大国,跨入发达国家行列。韩国对印度在战略、经济、防务等领域的重要性也因此远远超过了朝鲜。但尽管如此,印度外交中的战略自主原则仍然非常坚韧,印度继续维持了与朝鲜的外交关系,并长期是朝鲜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可以说,印度对朝鲜半岛南北双方的政策既体现着自身坚定的战略自主,也有着明显的实用主义倾向。

(作者为云南财经大学印度洋地区研究中心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猜你喜欢

两国外交朝鲜
飞马图彩色丝巾:中朝两国友好情谊的见证
悠悠岁月外交情
涉侨外交二三事
朝鲜国庆"轻松"阅兵显自信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中美两国学生高考和求职之路的比较研究
从中日两国宗教基本概念的语意表达看两国对宗教的认识
朝鲜试爆氢弹,中方坚决反对
朝鲜平静度过“金正恩生日”
韩要求朝鲜为泄洪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