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牛黏膜病的综合防治
2018-09-18王夫天
王夫天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兽医院, 黑龙江 哈尔滨 150300)
肉牛黏膜病也叫称肉牛病毒性腹泻-黏膜病,或称肉牛病毒性腹泻,是感染黏膜病病毒引发的一种热性急性传染病。病猪体内的病毒会不断增殖,导致某些免疫机制被破坏。任何年龄的牛只都可感染该病,其传染性较强,主要特征是进展较快,容易死亡,且无特效药物治疗,应采取有效的防制。
1 流行病学
肉牛发生黏膜病的概率非常大,2岁以上的牛群中有70%带有病毒性腹泻抗体的,可见黏膜病的主要传染源是感染该病的动物和携带病毒的动物群体。临床中常见黏膜病有直接接触和间接接触传播两种感染形式。肉牛主要是经过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也有经由胎盘发生垂直感染的情况,使新生犊牛成为疾病的感染群体,存活下来的肉牛依然会保持排毒的状态,直接成为黏膜病的传染源。黏膜病常呈地方性流行,以6~18月龄的犊牛发病率较高。目前在全世界都有相关于肉牛发生黏膜病的报道,并且常年都有自然感染的肉牛病例。封闭式饲养场暴发黏膜病的情况比较普遍。据相关报道,新疫区有1/4呈现急性发病的可能,但是在老疫区发病的牛只就非常少见,而大部分都呈隐性感染,感染比例超过1/2。饲养的一些呈现慢性感染的患牛一般都会表现持续性感染的状态,而且体内也不会有抗体形成。
2 临床表现
2.1 急性型
急性型患牛多见于幼牛群,一旦感染死亡率非常高。黏膜病初期,可见患牛上呼吸道感染,体温升至40~42℃,精神沉郁,呼吸急促,流泪,流涎,流鼻液,咳嗽等,有的感染牛只呈现双相热。病牛口腔黏膜发生糜烂或直接形成溃疡,最多见的症状是腹泻,但并不是所有患牛都表现腹泻。患牛的粪便稀如水样,并有血液和黏膜混杂其中,同时伴有恶臭气味。哺乳母牛感染黏膜病会直接造成排乳减少或者是泌乳停止。部分还会出现趾间皮肤溃疡、蹄叶炎、蹄冠炎以及角膜水肿。临床中感染比较严重的病牛,会在发病后的5~7d内死亡。
2.2 慢性型
慢性患牛主要都是由急性型转变而来的,临床呈现间歇性或者持续性的腹泻症状,其口腔黏膜有溃疡及坏死现象,而且反复出现。感染牛的眼睛大量流泪,或有粘糊状分泌物从眼睛流出。此外患牛表现流鼻液且鼻镜形成干痂。有的患牛可见慢性蹄叶炎和严重的趾间坏死,运动呈现跛行症状。病牛呈现持续感染发育不良,被淘汰或死亡。
3 抗体诊断方法
3.1 血清中和试验
该法对流行病学展开相关调查的有效方式,病毒液的制备通常采用牛睾丸原代细胞以及牛肾细胞的培养物,由于黏膜病毒发生感染的过程非常的复杂,所以在生产中不能将检测结果作为诊断的依据。
3.2 琼脂扩散试验
是直接选取病牛发炎或者糜烂以及溃疡附近的黏膜,不采取任何处理,直接同阳性血清用于试验。
3.3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是生产中比较常规的诊断方法,能够检测病牛组织或者器官培养物中的病毒,或者用于监测牛群中的病毒抗体水平以及潜伏感染状况,所以目前在实际生产中采用此种方法的频率比较高。但该法需要制备能够捕获特异性抗体的抗原,难度较大,且需要很高费用,在实际应用中受到一定限制。
4 综合防治
4.1 疫情处理
一旦饲养场内牛群发生黏膜病,应第一时间采取隔离治疗的方式,病死的牛只必须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无害化的处理方式,生产中主要是通过挖4m深的坑来填埋病死牛的尸体。病牛生活过或已经污染的圈舍应进行彻底的清扫和消毒对,对舍外环境也应该给予必要的消毒程序。
4.2 药物治疗
患病牛只有表现在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其鼻腔、口腔均炎症,可用0.3%高锰酸钾溶液对其鼻黏膜和口腔进行清洗,牛鼻绳也要及时的进行更换,并将碘甘油涂擦在口腔、鼻黏膜以及舌糜烂处,3~4次/d,连用5d。为防止继发感染,可给病情严重的病牛静脉滴注葡萄糖生理盐水、葡萄糖酸钙、辅酶 A、ATP、碳酸氢钠、头孢噻呋钠、VB1、VC等,并配合使用清瘟败毒散(主要成份为黄连、地黄、水牛角、栀子、板蓝根、石膏、黄芩、冰片、大青叶等)煎水灌服,3次/d,连用5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