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作自解

2018-09-18石志军广东增城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 2018年8期
关键词:志军米芾行书

◆石志军(广东 增城)

书法家石志军

石志军,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青年书法家协会理事、增城市书法家协会副秘书长。书法作品入展全国第九届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六届楹联书法展、全国第二届青年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三届行草书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百人精品展、第三届“林散之奖”书法双年展、首届王羲之奖全国书法作品展、“孔子艺术奖”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首届张芝奖全国书法大展、首届“云峰奖”全国书法大展、全国“王安石奖”书法作品展、全国首届“陶渊明奖”书法作品展;获全国“魏晋风度”新锐书法作品展优秀奖(最高奖)。

我学书二十多年,却没得法,现在写作品仍然是朝秦暮楚、胡写乱涂。临写的杂乱,导致写作品一幅一个想法,表面面貌各异,实质是入古不深,笔感不稳定。

我于行书于米芾《蜀素》用功稍勤,平素拟《蜀素》笔意写的作品最多,然未得要领,用笔露锋多,线条扁薄,气息寒酸。作品《苏轼记游长江》亦有以上毛病,所幸通篇书写还算流畅自然,线条的轻重快慢、墨色的干枯浓淡均有所体现,气息也不太俗。对联作品《仙集山亭》对米芾沉着痛快的用笔略有体会。其实自己并不满意,凑合着吧。

写完上两幅字后,我总是对线条扁薄耿耿于怀,便产生拟颜鲁公行书笔意写作品的念头。得闲以读《祭侄稿》《争坐位》《裴将军》等消遣。鲁公行书线条中段厚实饱满有篆籀气,是医治我学米不当致线条中怯单薄之良药。作品《王澍题明丰坊所藏羲之帖》及《梁启超论毅力》便是拟颜之尝试。这两幅作品面貌、气息仿若鲁公,却没见米芾的用笔、结字等特点,或是顾此失彼之故,是好是坏?两者之优点如何融合应是我以后要思考和创作的方向。

拟写米芾、鲁公后,复览一遍,觉得所写作品有刻意、做作之嫌,我头脑立马又奔出另一念头:何不仿效前人之日常书写,抄录名家书信?几张信笺,凑成一件册页再合适不过。书写随书信的特殊格式自然形成长短参差、疏密有致之节奏美。我找出弘一大师的书信集,挑选了九通,边随手抄录边感受其道德风范的熏陶。

小楷作品是不能缺少的。这是我临习最多的书体,钟繇、大小王、王宠、文征明等先贤的小楷曾先后反复临摹。最近又迷上了敦煌写经系列,其出自名不经传的抄经手,作品自然质朴、风格多样,给我启发很多。于是,我参考写经体,在创作中强调线条的粗细变化、结字中宫紧密、体势左低右高、字距密行距疏等因素,写出的作品力求用笔朴厚古茂而又不失精谨严密,通篇要有沉着安雅之气。册页《文震亨长物志选录》、条幅《高濂燕闲清赏笺选录》《苏轼随笔一则》便是我受写经体启发后的尝试之作,问题不少,还很不成熟。

学书多年,仍未找到门径,是件很苦恼的事。可丑妇终须见家翁,就这样吧,接受大家的批评指正!

后赤壁赋 书法 石志军

道德经第六十至六十二章 书法 石志军

东坡画论一则 书法 石志军

书法 石志军

录道德经第十五十六章 书法 石志军

猜你喜欢

志军米芾行书
北宋·米芾《白帖》
行书纳兰性德《长相思》(35cm×35cm)
行书释函可《偶感》(70cm×45cm)
神奇的“魔力语”
米芾学“字”的故事
石圣米芾的三个纪念地(上)
书画
软、硬笔临写宋米芾《方圆庵记》
当好小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