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中化学教学方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018-09-17张洁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24期
关键词:高中化学教学方式

【摘要】高中阶段是学生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一个人从未成年向成年转折的主要阶段。所以,高中阶段对提高国民素质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十三五”时期,作为高中化学教师,如何把学生看成是能动的主体,将围绕着“教育的目的是教人生存的能力”这一宗旨,在化学的教学过程中将“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过程与方法”有机融入,进而达到提高高中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推动“大宗创业、万众创新”尽微薄之力是值得深思的。

【关键词】高中化学 教学方式 学生能力的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101-02

一、通过阅读训练和学法指导的方式,培养的学生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生独立学习和获取知识的能力,是衡量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要素。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是高中化学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其中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化学学科的自学能力,主要是指能查阅化学参考书和能读懂教材,能认识化学仪器和观察实验现象,能设计完成基本的实验和解决问题等等。在化学教学中,应当从阅读训练和学习方法两个方面,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基本途径,通过阅读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过程,需要教师在化学教学中给予相应的指导。在学生的学习中,常采用的阅读方式有:提纲式、语意式、标记式、概要式、提纲式等。像化学教材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可以指导学生采用标记式的阅读,把概念或原理中的关键字词标识出来。如: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的学习,初中已有的概念是有氧气参与的反应都为氧化还原反应,但是高中教材里给出的是有电子的得失或偏移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学生在预习阅读时,就可以把“电子的得失或偏移”标识,与氧气的参与加以区分。像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内容,可以指导学生采用提纲式阅读:在预习过程中,把实验的目的和实验步骤,预测可能出现的实验现象,罗列成为实验提纲,再结合阅读的相关资料,去设计与教材不同方法的实验。通过教师的指导,逐渐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

学习方法是学习实践总结出的方法,决定了学生掌握知识的效率。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教授学生掌握自学的方法:制定学习计划,做好课前预习,课堂专心听课,课后及时复习,独立完成作业,学会思考总结,参与课外学习。同时还需要引导学生在学习时“勤学、勤思、勤问、勤动手”,能把化学中的知识建立网络系统,把课本读薄,把内容学透,最大限度的开拓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二、运用类比教学方式,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抽象思维是一种利用概念,借助言语符号进行思维的方法,主要是通过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基本方法协调运用,去揭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性联系,是从感性到理性认识、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

化学是研究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科学,我们所能直接观察到的物质颜色及发生变化时呈现的现象都是宏观、具体的;构成物质的微粒如原子、电子、分子、离子,它们的运动形式,它们所形成的化学键等等,这些都是微观的、无法捕捉到的。在学习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学习时,我们是通过宏观的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但是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原理是什么,就需要我们从分子或原子的微观去探究。学习化学往往需要经过分析、联想、推理、空间想象、综合、概括等思维活动,把宏观现象和微观结构联系起来,进而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本质。

教材中的《物质结构与元素周期表》一章,主要是从微观角度去认识原子的结构,并根据周期表中元素的排序,寻找物质结构及性质的规律。这部分知识内容,没有办法通过实验用现象说明,看不到,摸不着,学生只能通过已有的知识去理解,是很难辨析清楚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当结合学生的学习认知规律,选择一些与生活贴近的事例,用类比的方法帮助其理解,逐步提高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例如:电子运动的概念,是一个比较抽象比较难描述的。我们从“电子云”着手,从生活中举例。提一个问题:“现在是下午5点36分24秒,我的孩子现在在学校的哪个坐标点上呢?”,此时学生茫然,也可能在窃窃私语。进而提问:是不是没有人能回答她这个问题呀?学生的回答,肯定是“是”。教师指出:这个地方我们遇到2句话:①不可能用轨迹描述他的状态,②没必要。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人想出了个办法,在学生的脚底安“踏步感应器”,走路时踩下的时间通通连到电脑上,收集,记录,一个星期下来有一万个脚印,最后绘成了一张“脚印密度图”。家长一看,心满意足。这张图,如果跟我们的“电子云”联系起来呢?把问题抛给学生,让学生得出答案。所以,对那些抽象又难以理解的化学概念和化学原理,教师只要通过恰当的类比,学生就很容易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更能接受和理解。

三、采用实验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化学实验是课堂中最生动、最有趣的内容,既可以帮助学生通过直观的实验现象去认识、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还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和认识化学规律。化学实验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其过程还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佳途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化学演示实验和学生探究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造和实践能力。

例如:氯气性质的验证实验,由于氯气有毒,制备和使用过程容易出现氯气逸出的现象,不利于教师在教室中演示。而教材中出现氯气与氢气反应条件及相应的现象探讨,如何能更好展示这个实验呢?通过在课前与学生对可能出现问题(怎么解决气体的制备,在上面样的装置中进行光爆实验等等)的探讨,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的能力;通过对实验装置的改进(提前把制备好的气体收集在保鲜袋中,安装闪光灯做光爆装置),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学生创造新的实验仪器和制备气体,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通过对两种反应条件对比分析及设计(点燃和光照),培养了学生严谨的科學态度。

此实验的开展,给学生提供了自己参与动手的机会,激发了学生创新的兴趣和激情。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始终是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目标。

作者简介:张洁(1984.09-),女,汉族,广西玉林,高中化学教师,中学一级,大学本科,广西师范大学 化学与药学学院 玉林市第一中学,研究方向:学科教学。

猜你喜欢

高中化学教学方式
通信电子电路课程思政元素挖掘及其教学方式探索
高中化学解题技巧分析
高中化学解题中守恒法的运用研究
高中化学分层教学的有效实施策略探讨
“真”学习:基于“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方式改进
基于“336”模式构建高中化学智慧课堂的实践研究
浅谈新型信息化教学方式的困境及解决策略
高中化学高效课堂构建策略初探
拾级而上 顺流而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