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小学生语文问题意识的现状与探析

2018-09-17黄雀然

课程教育研究·上 2018年24期
关键词:培养对策

【摘要】文章通过问卷调查与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对广州市增城区派潭镇七境小学学生的语文问题意识进行调查研究,基于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学生语文问题意识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语文问题意识 语文问题意识现状 培养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83-02

所谓语文问题意识就是指小学生在语文认识活动中,面对意义不明确的问题情境时,对其中所包含的问题的一种清醒、自觉,并搅之以强烈的困惑、疑虑及想要去探究的内心状态[1]。学生的语文问题意识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从已有的经验或情境中创造出新问题;用准确的语言把所发现的问题表达出来;学生向老师提问的主动性。以语文问题意识的概念及其外在表现为依据,我们选取了七境小学四至六年级学生共181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课堂观察及问卷调查的方法对该校学生语文问题意识现状进行调查。

依据研究目的,设计了《七境小学学生语文问题意识调查问卷》,问卷选取了16个具有普遍性、代表性的问题。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181份,收回问卷181份,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80份,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归纳出研究结论。另外,随堂听取四至六年级语文课15节,并作好详尽记录,为研究积累第一手资料。下面选取若干个问题的调查结果,对七境小学学生语文问题意识进行分析:

表中的数据让我们发现,在语文课堂中,23.3%的学生无问题可问,偶尔有问题可问的占46.1%,仅有30.6%的学生表示有疑可问。很明显,大部分的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存在的疑难和困惑。

按照部颁标准,四至六年级每周设置6节语文课,然而,在一周内,提问题少于10个的学生占总人数的93.3%,学生的问题意识确实令人担忧。本来,学生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疑难时,首先想到的是老师,都喜欢向老师提问,可一周内他们向老师提问的数量又是那么的少,随堂听课记录又进一步证明了这一点,在记录的中高年级15节语文课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最多时为6个,最少时仅有3个。

调查数据显示,73.3%的学生只有在完成语文作业或练习遇到问题时才会引起问题意识,提出的问题都是呈现式问题,而敢于对教师的讲解提出质疑的学生仅占6.1%,这也说明学生提出的问题质量偏低,不善于提出思维水平较高的创造型和发现型问题。

综上所述,我校小学生语文问题意识是“问题”,我们能沟勒出我校学生语文问题意识现状的轮廓为:(1)不敢问。从学生心理进行分析,缺乏安全的环境,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体,教师常以自己的“问题”替代学生的问,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教师专制的态势让学生不敢问,同时学生生怕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被同学或老师讥笑;(2)不想问。传统的结论性教学,让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的答案或结论,一个问题一个答案,学生听,教师讲,学生从不怀疑教师的解答,学生没有意识到语文问题意识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问题意识是发展思维和创新意识的动力;(3)不会问。学生知识匮乏,缺乏提问技能基础,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语文学习中存在各种各样的困惑和疑难,自己能提出新问题的学生并不多,只能针对语文作业或练习提出一些呈现式的问题,提出的问题缺乏深度。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此,我校从学生的心理、问题的创设和提问的技巧等方面出发,培养学生语文问题意识。

一、建立平等、互助的课堂,让学生敢问

1.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

营造合作氛围,既是课堂教学本身客观的要求,又是培养学生语文问题意识的有效策略[2]。传统的师生关系由于学生的年龄、知识处于弱势,因而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不乐于倾听学生的意见,学生不敢向老师质疑,更不敢否定老师的讲解,这种关系就必然导致师生间缺乏沟通与理解,缺乏对话与交流。宽松的课堂氛围需要教师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关系,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励者和引导者,教师要通过自己的动作、语言和表情向学生传递一种信任、亲切和尊重的情感信息,多一些帮助,多一些宽容,把学生从教师的畏惧和依赖中解脱出来,把教师看作是自己学习的合作者,敢于质疑,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建立互助的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同师生关系一样,也影响着课堂的氛围。很多学生生怕提的问题过于简单而受到同学的讥笑,而不敢提出自己的见解,将问题隐藏在心里。首先教师要以支持性的态度,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和探究,对学生提出的有创意、有价值的问题要给予鼓励和表扬;对与课堂教学相关不大,过难或过于简单的问题要给予尊重和肯定。同时教师要正面引导学生,以宽容、开放的心态看待主动提问的同学,不要嘲笑别人的错误,为主动提问的学生创设一种既无拘束又较热烈的“安全”环境。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想问

1.创设生活化问题

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依据生活经验,提出感兴趣的问题,让学生快速、准确地建构起语文的认知结构,获得语文学习的经验[3]。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课文《赵州桥》是一篇精读课文,重点向我们介绍了趙州桥结构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教学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讨论:家乡的桥梁是怎么样的?使他们进入实境,更多地获得桥梁印象,然后借助多媒体,通过播放视频和图像,向学生介绍其它大桥的情况,增加学生对桥的感悟。

2.创设悬念式的问题

小学生好奇心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教材的内容,创设悬念式的问题,调动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以问题解决为线索,以自主探究为学习切入点去学习课文。如在教学《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准备两个重量相差悬殊的铁球,让学生猜猜,如果这两个铁球同时从高处掉下来,到底哪个先着地呢?很多同学根据自己的经验都会认为是重的先着地,事实上是这样子的吗?让学生阅读《两个铁球同时着地》,这样学生带着悬念,产生了探究的需求。

3.创设冲突式问题

挖掘文本中的矛盾因素,创设引发学生认知冲突的情境,打破学生认识平衡,引导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把提问变成学生的质疑。如《唯一的听众》中的音乐教授说自己耳聋,显然他说的不是真话。学了课文后,可引导学生讨论:有人说,说假话就是撒谎,人要讲诚信,不能撒谎,你认为音乐教授这样做对吗?通过讨论,让学生被动接受转化成主动探索,有效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教给提问的技巧,让学生会问

1.提高学生的自身素质

弗莱明发现青霉素的作用并非偶然,这与他博大精深知识基础密不可分。同样,学生的知识基础是问题意识产生和发展的基石,知識逾丰富,提出和发现的问题水平就逾高。因而教师应通过多种途径扩大学生视野,鼓励学生广泛地进行课外阅读和探究阅读,丰富文化内涵,既关注学生良好的知识结构的形成,又关注学生知识的应用,形成敏捷的思维,质疑问难。

2.教给学生问的方法

(1)质疑课题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浓缩,是作者写作意图、文章主旨的高度概括,也是文章感情和思想的透露,如能紧扣课题设计悬疑,让学生带着问题主动探究,有利于激活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有利于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如,《山中访友》可质疑:作者到山中拜访了那些朋友?《草虫的村落》可质疑:草虫的“村落”是怎么样的?

(2)质疑重点词句

重点词句是理解课文的关键,引导学生质疑重点词句,让学生产生争议的欲望,查阅的动力,可为进一步学习课文作好铺垫。如:《穷人》一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提出问题:“桑娜为什么会脸色苍白呢?桑娜为什么会神情激动呢?”学生提出这些问题后,通过问题研读,就会把课文理解得更深,有效地拉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

(3)质疑空白处

一些文章会留下悬念,让人读了意犹未尽,想多知道些。这些课文我们可让学生发挥丰富的想象,从不同的角度去探求问题,质疑课文的空白处,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如《草虫的村落》中许多地方都留下了想象的空间,可以引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如:课文的第九自然段,“我还看见了许多许多……”启发学生思考:“我”还会看见些什么?

实践证明,以上的举措是行之有效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我们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运用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让学生敢问、想问、会问,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真正实现语文新课标的理念。

参考文献:

[1]周春艳.我国小学生的问题意识及其培养研究[J].《科学教育》,2009(11).

[2]许建云.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探索与培养[J].《科学教育》,2008(07) .

[3]任晖.徐德新.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初探[J].《中国教育现代化》,2012(05).

作者简介:黄雀然(1971.10-),男,46岁,中小学语文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小学语文、小学德育。

猜你喜欢

培养对策
财会人才培养的现存问题及改革建议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媒体素养现状观察与培养对策
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浅议
公安专业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培养对策初探
创新发展背景下的高职本科人才培养对策
对我国文化经纪人的素质培养探讨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管制员班组资源管理分析
关于大学生专业兴趣的现状思考和培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