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陕西社火的文化继承和发展

2018-09-17黎茜张珂

新西部下半月 2018年5期
关键词:社火陕西文化

黎茜 张珂

【摘 要】 该文认为,陕西社火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的传统民俗文化意蕴,随着城市化速度加快,农村经济结构的变化是民间社火衰微的根本原因。提出发展传承陕西社火的建议:加强立法,加大宣传,保护陕西社火文化资源;借助民间组织推广社火;鼓励企业、团体、个人资助社火活动;借助传统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继承和发扬社火,统筹规划,注重社火开发的力度与深度;开发校本课程,把本地区社火文化活动纳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中。

【关键词】 陕西社火;文化继承和发展

一、社火概述

1、社火的定义

社火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社火是指给小孩儿化妆将其装扮成神话故事或戏剧中各类人物,由不同表演形式展示内容或供人观赏的艺术形式;广义的社火指春节期间高跷、跑旱船、舞狮子、锣鼓、芯子、竹马、耍龙灯等民间娱乐活动的总称,通常人们称之为“耍热闹”。[1]

2、社火的起源

社火是集舞蹈、音乐、美术、杂技于一体的综合性民间艺术,发源于商周,盛行于宋明,作为古老的民间风俗,是远古人类用以祭祀拜神所进行的宗教活动。“社”被称为土地之神,而“火”被赋予有驱邪避难的象征。[2]歌舞祭祀,参拜社神,旨在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登、国泰民安、事事顺心。[3]

3、陕西社火的内容和形式

社火的前身是戏剧,有文武之分。文社火是配有管弦乐伴奏的表演和说唱;武社火是通过各式造型和脸谱讲故事,在巡游演出时用锣鼓开道,演出者紧随其后扎势亮相,形如现代街头、公园里的“人塑”。在陕西当地的民俗风情中,正月闹社火异常热闹,内容多为高跷、舞狮子龙灯、旱船等,自钢铁工艺不断的发展,社火的内容也随之越变越多越惊险,利用钢铁材料的强度、硬度做成了不同的形式,把民间喜闻乐见流传的故事、戏台上演的各类剧情如《白蛇传》、《周仁回府》、《西游记》、《穆桂英挂帅》等都采用穿戏服的小孩,再将其绑在钢棍上架起来剧情人物,展现在人们的面前。陕西社火在各地的风格也有所不同,有的村社火造型新奇、高大;有的村社火的表演充满悬念,而有的村社火脸谱画得好、戏装做得精细、形态逼真。陕西社火以陇县、凤翔的最为出名。

二、陕西社火在新型经济结构下的生存现状

1、社火的数量正在逐年减少

(1)经费筹措困难。社火的演出离不开服装、道具和服饰等,因此需要一定的经费支持,如果当地经济收入微薄,演出经费的筹集就成了开展社火的一大瓶颈。

(2)参演人员断档。由于社火演出的特殊性,出场人员数量多,尤其需要体力好的青壮年。然而近些年,大批大批的青壮年外出务工或自主创业,回家的次数很少,有些人常年不得返乡,导致村里常住人员多为老、少、弱。从社火理论到实践,作为主体的演出者因缺少兴趣和热情已经难以担任主角,加之传统学习和继承的问题和农村人力资源的“空巢”现象,[4]陕西的社火呈现出人员缺乏,难以为继的尴尬局面。

(3)安全保障空置。社火表演是大型的集体活动,参演人员多、事务繁杂,组织者很多时候都是参演者或指挥者,而没有专门负责安全保障的机构,加之演出者和观众没有固定的演出观看区域,致使社火演出期间,摔伤踩踏事件时有发生。

(4)民众兴趣多元化。以往社火以其逼真的扮相、高难度的造型而取胜于同类民俗传统活动,曾经深受广大群众的热捧和喜爱。但它的终究经不起时间的严酷考验,更抵不过信息化的娱乐方式和各类新兴科技化对当代民众的影响和巨大吸引力。人们更乐意通过电视、网络、跳現代舞、练练太极拳、搓搓麻将等方式消遣余暇时间,因此,即便被提前告知有社火的演出,也很难保证有预期的观看人数。

随着近年国家对民族传统文化艺术的重视和有意保护,民间传统文化艺术的申遗和数量在一定程度上有回升的迹象,然而来自各方面的因素,陕西社火的吸引力已经很难迎合当代民众的心理和视觉需求。

2、社火演出水平呈现下降趋势

如今是经济多元化发展的时代,人民思想观念的重大转变和城镇化速度加快,使得农村长期住家务农的人数骤减,年轻力壮的中青年走出农村导致劳动力结构变化,自娱自乐、自给自足的“通体社会”的平衡结构被打破,[5]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新型健身娱乐项目层出不穷,新时期人文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影响和改变农村大众的思想意识,现代和传统的冲突使农村新生一代对接触社火的意愿削减甚至抵触。然而在大型社火表演的过程中根据项目类似龙狮表演、高跷对人员的要求,都需要年轻力壮有功底的演员,然而当前农村社火表演为提高民众的关注度和参与度而增添的流行艺术,虽然体现的是文化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和人民观念的提升,但对于扎根于农村农耕文明的社火却已失去了社火本该有的纯粹艺术感。加之自愿参加社火表演的主体意识减弱,使得社火表演艺术水平呈现下降趋势。

3、社火表演所需装饰传达的文化底蕴逐渐淡化

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使得物质生活资料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社火演出装饰中的材料也随之有所改变,总体特征是由强烈的乡土意味和民俗特征向城市流行艺术靠拢,由传统造型、装饰的质朴向现代造型、装饰的华丽转变,由注重本质内涵向重形式花样转变。

三、陕西社火生存发展、继承的价值所在

陕西社火反映了当地人们团结一致,共谋生存的场景和情形,也充分体现了该地区早期的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一种法则。[6]在岁月的长河里社火作为一项重要的仪式,曾长期维系了民众之间的平衡关系,提倡和体现着乡土祖宗观念、家庭孝养观念。营造了积极向上、团结欢庆的气氛,培养了良好的人格风尚,对形成陕西当地独有的文化形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社火作为农耕信仰的一种文化现象,是众多民俗事像和民间文化艺术的综合体,作为百姓参天地之化育、祈不断之福祉的一种实践方式,其价值形态不仅体现在审美方面而且还包含了种种祈愿意图的功利性成分。[7]

四、发展传承陕西社火的建议

1、加强立法,加大宣传,保护陕西社火文化资源

传统文化有优秀与腐朽之分,也有与时俱进与滞后于时代发展之分。政府的文化部门应该利用重要节假日出面组织人力、物力筹备社火的演出事宜,最好能将社火演出作为一项政府必行的公益活动。进而对当地的社火文化进行理性的考察、分析,积极引导具有代表性的社火表演形式顺应社会的变迁,赢得更多人的喜爱。

2、借助民间组织推广社火

政府牵头组建社火文化艺术社团,出面找到有能力、有热情的当地人,给以文化性职位, 明确社团内部责任分工,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这样做,责任明确,具体到人,成效显著。

3、鼓励企业、团体、个人资助社火活动

积极引导其运转与经济创收挂钩,使其能够产生经济效益,实现传统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互惠互利的局面,这是推动民俗活动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最重要举措。

4、借助传统民俗文化旅游产业继承和发扬社火,统筹规划,注重社火开发的力度与深度

5、开发校本课程,把本地区社火文化活动纳入到学校体育教学中,文化积淀来自教育,因而社火的教育功能不容忽视

五、结语

社火是陕西珍贵的传统文化遗产之一, 也是中国乃至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重要分支,[8]它反映了一定社会条件和特殊的地域环境下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心理,它呈现给人们的是一个综合的艺术形式,具有相当开放的文化吸纳性,[9]研究和学习陕西社火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创新和传承中华文明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杨柳欣.户县社火及其当代意义研究[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08.10.

[2] 傅畅,王安霞.陕西社火脸谱的艺术魅力[J].文教资料, 2010.12.

[3] 张伟夫.社火,中国地名[J].38-39.

[4] 赵权利.“民间艺术,我们要保护什么?”载《美术观察》,2008.5.

[5] 刘士林.“社会的都市化与农耕文化传统的夕阳西下”,载《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

[6] 陕西社火:中国最古老的风俗[J].华东旅游报,2007(2) 第A14版人文乡土.

[7] 吕品田.中国社火艺术的形态特征[J].美术观察,1997.2.37.

[8] 李红春.凤翔社火考述[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6.

[9] 杨惠裙,田荣军.陕西民间社火的文化地层[J].西安工程科技学院学报,2007.10(5)619.

【作者简介】

黎 茜(1963.2-)女,陜西省行政学院体育教研室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猜你喜欢

社火陕西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谁远谁近?
陇 州 社 火
陕西“玫瑰小镇”引客来
陇州社火
陇州社火
The College English Curriculum Requirements in Teaching Listening Skills and The Strategies Suggested For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社火,耍起来
融入文化教“犹豫”等
陕西江林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