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设计在初中化学教学的应用

2018-09-17庄晓东

考试周刊 2018年81期
关键词:调控原则价值

摘要:“微课”是指以视频、PPT等新媒体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随着時代的发展,教学系统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在发生着变化。微课的出现,就是时代变化引起的教学系统的新变化。本文就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做简要探讨。

关键词:价值;原则;调控

随着现代课堂教学设备的配置,微课应用视频、PPT、白板等新技术,以短、小、精、悍的特点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应用。微课可以促成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们自己搜索课程来看,并自定步调的学习,他们可以任意停止和重访一个视频以确保达到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这种形式也鼓励教学者在呈现教学内容时学会简洁。一节微课主要关注一个重要的点,提供自学重难点的机会。微课可以结合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使用,由于微课解释了基本的概念问题,就可以解放课堂的一部分时间用于问题解决和应用。通过这种途径,微课为点到课堂模式提供了有力支持。下面,就微课在化学教学中的设计与实施进行探讨。

一、 微课的价值

(一) 新体验新突破

面对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要求,面对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新型电子产品的普及,学生获取新知识的手段具有多样性,知识面较广,思维较敏捷,接受能力有所提高。教师应用传统手段简单地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容教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而是要在教的过程中引入新的教学手段,与时俱进地引领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全方位去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采用的教学方式、方法及手段都是为了达到最后的目的——教会学生主动学习。针对这种情况,如何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如何才能将高深的理论变简单,将简单的问题变有趣?能不能利用零碎的时间短期内完成一次学习?微课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满足学生对不同学科知识点的个性化学习、按需选择学习,既可查缺补漏又能强化。

(二) 自控式查缺补漏

不同学生的学力发展不平衡,思维结构存在一定的差异,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们或多或少发现一些教与学难点,例如:分子的运动,原子的结构由于学生个人对空间想象力的差异,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上感到困难。借助微课件,我们可以将这些方面,尤其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较难知识点、易错知识点、一些关键性的知识点,用短短不到10分钟时间展示给学生,课后让不同的学生可通过回放,暂停反复观看,自主学习,解决难点,弥补传统课堂教学不足,比如知识呈现的短时性、一过性,教学主线和拓展的纠缠。

(三) 再升级共发展

微课作为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扩大和丰富了传统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在为学生提供新的学习方式和学习体验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方法的更新和发展。另外,学习制作微课的过程中不仅掌握了一门技能,而且促进教师再学习、再认识教学内容,重新梳理知识的结构,构建新型的知识展现方式。微博、微信……在这个“微时代”,微课(一种以5至10分钟甚至更短时长为单位的微型课程)的出现势在必行。其内容的碎片化和时间短正好满足了大众利用各种零碎时间进行学习,实现了“人人皆学、处处皆学、时时皆学”的学习愿景。

二、 微课的设计原则

(一) 目的性和针对性

要统筹课程标准要求、学情、中高考考试要求,围绕教学中的某一重点或难点,针对教学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心理特征进行微课设计,设计要注意展现科学性、阶梯性、条理性、趣味性。设计内容要有助于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进入有意义的学习状态。切忌脱离学生实际去盲目地追求形式上的新颖和内容上的奇特。例如:原子结构的教学可以根据初中地理知识,先借用行星模型构建氢原子模型,再展开其他知识的教学。

(二) 直观性和启发性

化学演示实验能够帮助学生直观地观察实验现象,但受实验条件的限制,有的实验现象不明显,或不能满足教学要求,例如:初中水的电解实验,电解时间跨度长,氢气燃烧时间短,对课堂的教学节奏把控有一定的难度,为此我们采取演示实验和微课件相结合的办法,通过微课件对实验的设计、仪器装置、操作流程、实验现象及分析,注意事项等方面教学,收到满意的效果。我们认为微课件的设计要求尽可能以生动、具体、真实的事例或化学实验为基础,为学生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提供鲜活的感性认识材料和情境,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或设置悬念,激疑启思。

(三) 精练性和严密性

由于微课件展现时间的限制和课堂教学的科学性、严肃性、趣味性要求,对于素材采用,教师应当根据微课程内容的需要,加以精心的剪裁和提炼,去粗取精,形成良性的影响。

三、 微课的教学

(一) 以“学”理念设计微课

微课的制作并不是简单的技术开发过程,更应该有先进教育理念支持、精细创意的一项创造性工作,最终的决定因素还是“人”(教师)。没有教师精心教学设计理念支持下的微课作品,顶多只能算是一个外表华丽、中看不中用的“视频式课件”,仍然摆脱不了传统课堂的“翻版”或“束缚”。微课是在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模式,从教学目标制定、学情分析、内容需求分析、媒体技术的选择等方面进行。这样才能符合“让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运用最恰当教学方法和策略讲清讲透一个知识点,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自己完全掌握和理解一个有价值的知识点”的微课设计制作理念,确保微课程能够满足学习者的实用、易用和想用的直接需求。

(二) 微课教学容量的调控

指教师对于教学内容的数量及其深广度的调整与控制。从教学内容的数量调控来看,由于微课授课时间控制在5~10分钟,所以最好针对单一知识点进行设计授课。为了有效授课,教师必须把握学生的学习基础以及近期的学习发展情况,对教学难度的调控建立在学生的近期学习目标上,通过视频组成融教学设计、多媒体素材等为一体的主题资源包。这样,学生就能轻松地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扩展自己的认知结构,获得学习上的进步。

(三) 微课常用模式

目前微课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这需要注意语言的科学性、艺术性和感染力。仅仅通过讲解员方式,缺少新意,因此,微课中教学教师的角色可在引领者、参与者、解说员之间适当变换。设计每个微课前,根据所要讲解的知识点选择适当的微课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微课堂的效果。常用的模式:

1. 问答模式。在微课授课过程中,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开动学生的大脑,形成互动模式。以问题解决为中心,注重问题解决者的独立活动,着眼于创造性思维、意志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在问题教学模式中,教师为学生提供技能帮助和活动空间,使他们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释解决问题并迁移应用解决新问题。当前问题解决教学模式的研究正在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有了疑问,才能深入地思考。通过设疑,可以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励学生进行广泛地多方位独立思考。

2. 演示模式。通过录制视频,把实物、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做示范性的实验,通过观察现象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微课中的演示可以通过人为操作重复出现,突出研究内容,排除次要因素,使学生学会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全面辩证地认识问题,同时运用归纳、分析、比较、抽象、概括、判断等方法研究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理解化学现象的本质和规律。我们制作的《二氧化碳制备和性质实验》《分子的运动》《常用酸的性质》等课件较好的突破这个问题。因此,在化学微课教学中运用演示模式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3. 互动练习模式。互动练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微课教学中根据授课内容穿插适当练习,通过活动模式促使学生巩固和消化在微课中所学的知识或技能,深刻理解掌握教师新近传授的思想方法,并能灵活应用它们解决问题。这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拓展学生思维空间,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微课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到实施过程中各项要素的合理协调,多角度、全方位思考,以阶段性的目标、需要、期望为准绳进行过程判断,为学生拓宽获取知识的途径,达到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獻:

[1]肖安庆.关于微课教学的几点思考[J].青年教师,2013(2):42-44.

[2]张志宏.一种新型的学习资源[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3(20):50-51.

作者简介:庄晓东,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惠安第三中学。

猜你喜欢

调控原则价值
如何调控困意
经济稳中有进 调控托而不举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顺势而导 灵活调控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SUMO修饰在细胞凋亡中的调控作用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
惹人喜爱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