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工科院校学分制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

2018-09-17赵波赵康徐冬平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8年7期
关键词:学分制学分课外

赵波 赵康 徐冬平

[摘 要]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地方工科院校的重要责任,实践环节是培养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原有“齐步走”“一刀切”的实践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多样性人才培养,针对实际教学中对象差异化、实践水平不一的突出问题,西安理工大学在学分制的基础上,开展地方工科院校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和实践,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学分制;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7-0095-02

为地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和输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地方工科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责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应具备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实践教学是实现培养的关键性环节。但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动手能力参差不齐、实践水平起高低不同;而原有“齐步走”“一刀切”式的实践教学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多样性人才需求。针对对象差异化实际,实现能力的普遍性提高,满足人才的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已成为地方工科院校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西安理工大学是一所理工科特色鲜明的省属地方院校。在长期的办学传统中,重视实践教学、重视创新教育,具有良好的实践教学发展基础。2004年,作为陕西省首家学分制试点本科院校,实施完全学分制教学管理。学校在学分制的基础上,以个性化培养为目标,将课内实践教学与课外创新教育相结合,逐渐构建和完善了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 打破原有封闭的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多层次、多项目的课内实践教学体系

以“实践教学四年不断线”及最低40周的实践教学周次为实践教学的基本要求,全面整合原有实践教学模块,丰富和提升各模块的内涵,通過分层次、分模块的方式,将实践内容层次化、项目化,用多项目的方式指向基本要求和高层次要求,来构建“实践活动多环节、教学环节多层次,实践模块与实践目标相统一”的分层次、分项目的课内实践教学体系。

(一)课程实验

增加综合性、设计性、研究性实验内容比例的同时,将原有课内实验独立设置,并分为必修课、选修课。实验课设置多个项目,分为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在实验必修课、实验必修模块的基本要求基础上,学生还可根据自己能力和兴趣选择选修模块或实验选修课。 灵活地设置和开出实验,满足了多层次学生对实验修读的需求,同时实验开出及实验室全天开放,也充分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时间,“插空”修读。

(二)实习与课程设计

按“专业认知—设计性—综合性”层递关系设置各类实习内容及考核标准;通过设计题目的分层次、多题目处理,设计出不同层次的实践环节,而由高低层次不同选题的权重系数实现对层次性的调节。

(三)综合实践

把工程训练等综合实践环节按“认知—技能—项目创新”分为多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课程都进行模块化。每个专业相应的工程训练层次要求为基本要求。学生完成了基本层次要求后,可根据兴趣再选其他更高层次的学习。同时每个层次都实行模块化,把整个课程“打散”,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空余时间,在整个学期任择时间进行预约学习。

二 扩大覆盖面,构建起全体学生参与的多样化的课外创新教育体系

实施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目标,实践教学是其中最重要的环节,也是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创新活动应是多样化、个性化的,集中式的课内培养显然不够,因此,课外创新活动就成为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组成。课外创新活动往往带有活动松散、参与有限、目标性弱等特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校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创新学分必修要求,制定科学系统的、覆盖各学科的创新项目体系,分层次的项目内容,创新学分评价标准、管理办法等,以实现各学科门类对课外创新活动的内涵要求,实现课外创新的计划性、系统性及广大的参与性。

创新学分在内容构建上,设置基本要求外,兼顾创新更高水平要求,兼顾不同学科创新内涵要求;在体系设计上,分层次的结构有较大的包容性和科学性,内容上以科技成果转化、学生课外竞赛活动、创业活动、社会调查、研究活动、实践活动为主,涵盖公开发表的作品、教学科研成果、发明创造、竞赛或集体项目获奖、实践成果等。学生可通过参加各类文化素质活动、并撰写报告,参加各类社会实践,发表论文,各类竞赛获奖,科学研究,课外科技活动,发明创造等获得创新学分;对一些创新能力较弱的学生,还可以通过取得各类专业技能证书如计算机等级证等,获得创新学分。

本科生在校期间都必须获得至少4个创新学分,毕业时未取得足够创新学分者按结业处理。若取得的创新学分超过4个,超出的学分可替代校级选修课学分。最低4个创新学分的要求,促进了学生对创新活动全员参与;创新内容中的多种层次和多种取得途径,则保证了创新活动的个性化和多样性。

三 满足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制度建设、教学管理及系统保障

1 出台各项政策和激励措施,鼓励学生对实践创新活动的广泛参与,促进教师对学生创新活动的指导

学校设立创新基金,依托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支撑有创新想法的学生开展创新活动,给予经费保障。设立学业导师制,学生在进行实践创新活动时,可得到导师的总体性的、方向性的指导,学生的创新性活动时更具科学性和计划性。学校开设创新竞赛选修课,一方面在有针对性的创新竞赛培训中,提高竞赛水平,进行竞赛选拔,培育竞赛力量;另一方面,无论学生是否被选拔,都接受了专业的竞赛指导,完成选修课学习即可计入选修课学分,这都大大激发了学生对竞赛及赛前培训的积极性。对于创新能力突出、创新成绩优异的学生还可以申请学校创新成果奖,奖项达到一定等级,可以冲抵选修课。

在开设的创新竞赛选修课中,按照选课人数计算指导教师工作量,直接将教师指导竞赛与工作量挂钩,激发了教师对竞赛的指导热情。教师指导学生参与竞赛等创新活动获奖,除工作量外,还给予教师相应的业绩奖励,同时作为教师晋升职称的成果。这些大大促进了指导教师对学生创新活动的指导热情,推动了学生创新活动水平不断提高。学校制定《青年教师下实验室制度》《青年教师进入大中型企业锻炼》制度。青年教师必须有实验室工作经历、大中型企业锻炼经历。通过增强教师的实践工程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提供师资保障。

2 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和系统保障,科学配置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解决学生数与资源间的矛盾,满足实践教学个性化培养的资源要求

实验室实施全天开放制度和网上预约制度,实验分模块设置,学生利用空余时间进行实验模块预约,学生选修时间更灵活,也提高了实验室利用率。

工程训练中心实行全天开放制度和预约制度,同时对各层次各模块的工程训练活动采取“集中+分散”的方式。学生可以选择集中进行工程训练,也可以分别在每个学期多时段,根据自己的时间,在网络预约系统上选择时间段进行工程训练模块的学习,最终完成该工程训练课程。

要实现学生自由选实践课程、选教师、选场地、选时间,必须将现代教育技术广泛地引入到实践教学管理过程中,研发与学分制系统相匹配的实验课程选课系统、工程训练选课系统、大学生科技活动管理系统、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等软件,解决实践教学过程中时间、经费、场地及优质师资四要素之间协调问题,最大限度优化配置实践教学资源。

四 通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校学分制下多层次实践教学体系成果初现

1 通过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激发了学生对创新实践活动的参与热情,挖掘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营造了良好的校园氛围。我校通过构建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将课内和课外第二课堂很好结合,促进了学校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激发了更多的学生主动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提升了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实践活动的热情和氛围,各类创新竞赛的成绩不断提高,获奖率不断提升。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我校近三年共获得国家银奖2项、国家铜奖3项,省金奖8项,省银奖19项,省铜奖25项。在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中,我校近三年共获得国家一等奖6项,国家二等奖12项,省一等61项,省二等58项。全校近三年共有2293人次获得省级二等奖、国家三等奖以上竞赛奖励,重要学科竞赛获奖率居陕西省属高校前列。

从2005年我校开始设立创新基金制度、创新基金平台,2008年起又开始实施“全国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这些制度及创新平台充分调动了学生们的创新兴趣,发掘了他们的科学研究潜力。近四年,我校学生共获专利361项;发表了1500余篇学术论文,其中500余篇论文还被SCI、EI检索。

2 通过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增强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提高了人才培養质量,学生就业竞争力不断提升。 学校通过将创新与实践教学紧密结合,把实践教学、创新教育“四年贯通”,实现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知识互补机制互动”,使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得到了明显的增强,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不断提升。近三年,我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在92.5%以上,位列陕西省属本科院校前列。毕业生对就业满意度在80%以上,学校也先后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3 分层次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促进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化,近年来创新创业工作硕果累累。近三年学校先后获批为“陕西省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陕西省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陕西省示范性高等学校就业创业服务机构”“典型经验”,通过创新创业教育进一步改革,学校先后被教育部被评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及“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随着创新创业教育的不断深化,也必将实践教学提出更高的新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于传海.转型期的多元化人才成长教育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1(10):81-82.

[2]杨天怡,胡新平,严薇,袁云松.创新教育与实践教学创新[J].中国高等教育,2005(23):28-30.

猜你喜欢

学分制学分课外
小满课外班
我的“课外老师”
学分制模式下的学生到课率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分美食
高职教育学分制实施策略研究
斯皮尔伯格为什么要历时33年修完学分?
学分制与高校教学管理体制改革探析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
课外实践丰富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