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重庆民办高校西班牙语人才培养的思考和探究
2018-09-17刘秋
刘秋
[摘 要] 重庆民办高校西班牙语专业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应当广泛吸纳优质教学资源,结合自身优势,发挥办学灵活性,加大对应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批可以尽快走上工作岗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国家做出贡献的高等人才,同时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重庆;民办高校;西班牙语
[中图分类号] G648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8) 07-0034-02
2013年秋,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国家期间,向世界发出共建“一带一路”的宏伟倡议。近几年来,“一带一路”建设工作不断推进。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成功举行,“一带一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2017年8月29日,“一带一路”语言服务研讨会举办。察哈尔学会秘书长王冲在会上指出,目前在“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语言服务面临三大问题:一是小语种人才不足;二是语言与专业结合不足;三是市场化的欠缺,整体市场化不足。
2016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到重庆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两点”“两地”定位和“四个扎实”的要求。“两点”定位即重庆作为我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区位优势突出,战略地位重要,是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连接点上,在国家区域发展和对外开放格局中具有独特而重要的作用,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2017年3月31日,国务院公布,重庆为第三批7个自贸区之一。伴随“渝新欧”铁路大通道通车,在这样的国际大环境和国家战略政策的推动下,为在渝外语人才带来了新机遇和新挑战,同时也对在渝高校进行外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课题、新要求。
一 重庆民办高校西班牙语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在中外交流不断加深、中拉关系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对拉美投资呈现井喷式增长,拉美已经成为仅次于亚洲的中国海外投资第二大目的地。由于就业形式好,人才需求量大,许多高校纷纷开设了西班牙语专业。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开设西班牙语专业的高校达到82所,仅2017年全国西语专业(含在校)本科生14000余名。重庆目前拥有西班牙语专业的高校有2所,其中1所为公办院校,1所为民办院校。未来估计还有2~3所高校预备申请该专业的建设。
民办高校相对于公办高校的优势体现在课程设置和专业特色发展规划时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灵活性,可根据自身师资配比、招生情况和市场需求做出适当的人才培养方案设置和调整。不过在这样的环境和条件下,也存在许多潜在的问题。
1 人才培养方向把握不尽明确
目前虽说民办高校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性,但往往都是参考或者直接照搬公办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而缺乏對自身学校、师资、生源等情况的有效结合,无特色,缺乏竞争力。
2 课程设置稍显“过时”
在语言专业,特别是“小语种”里相比较下,新兴的西班牙语专业,目前民办高校的课程设置,第一,大都较偏传统型,重知识点和理论的学习,重心集中在外语语言能力或语言文学方面,课程类别较为单一,在跨文化交流、区域与国别研究,对外贸易、新闻传媒等方向的延伸不够。第二,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之间的比例失调。在课外实践计划、开展学科竞赛,创建学术团队、组织形式多样的国际交流活动等方面还有待提高。
3 师资的规范和专业素养问题
教育部最新出台的《高等学校西班牙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提出,西班牙语专业应有一只合格的专任教师队伍,形成教研团队。教师的年龄、职称、学缘结构合理,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所占比例不低于90%。教师队伍中应有学科带头人和外籍教师。生师比应体现西班牙语专业特色,不高于13:11目前在民办本科院校体现出来的问题:首先,师资流动性较大,给管理和课程衔接带来难题,于学生心理也有一定负面影响;其次,教师学缘较为单一,这与西班牙语专业本身发展时间有关系,大部分教师为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这为专业课程方向的延伸带来难度。再次,民办院校出于利益考虑,大量招收学生,导致生师比严重失调。
4 学生就业引导不够
据了解,目前西班牙语专业就业渠道/去向主要有:公务员,金融业,教师,外企,中外合资,外贸,新闻传媒,旅游,留学培训,文化传播等。渠道多样,机会众多。但对于内陆城市重庆而言,城市发展起步相对较晚,但速度快,学生长期在校,没有打开视野,导致学习热情不高,对未来从事专业相关工作没有信心,这都应归咎于就业引导不足。
二 重庆民办高校西班牙语专业人才培养对策
在“一带一路”政策向导和“长江经济带”地理优势下,重庆民办高校西班牙语专业应当广泛吸取优质教学资源,结合自身优势,发挥办学灵活性,加大对应用型、复合型外语人才的培养力度,培养一批可以尽快走上工作岗位,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为国家做出贡献的高等人才,同时也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1 结合国家政策、地方区域经济特色,明确目标,适当调整人才培养方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高等教育人才进行三种划分,即学术研究型人才、应用型专门人才、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在《国标》的引导下,西班牙语专业可以与其他相关专业结合,形成复合型专业或方向,也可以建立双学位或主辅修机制,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新型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思路“外语+”应运而生。就重庆民办本科院校西班牙语专业而言,要明确自己的定位,跟本地的公办院校形成培养目标的差异性,走出自己的特色,所以人才培养应该定位在以培养实用型职业技术人才为主。
2 调整课程设置,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整合优化教学资源
在民办院校西班牙语专业尚未形成专业方向性之前,首先需要调整传统的理论课为主、实践课为辅的课程配置。在保证外语语言能力课程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增加实践课的课程种类和课时量,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减少过于理论化的课程。从对往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和职业调查中发现,除一部分继续考研深造以外,更多的毕业生选择毕业即就业,所从事的岗位往往也是极具语言知识和专业知识要求的,如对外贸易,工程外派等。调查中发现,民办院校学生觉得,如文学选读课对他们从业并没有直接的帮助,而经贸西班牙语、商务西班牙语口语这类课程最实用,最受学生的欢迎,表示希望增加此类实用性课程。再结合重庆本地经济结构和企事业单位状况,民办三本院校学生应该更需要翻译类、外贸类、汽摩类和工程类等的专业知识课程。
课程的调整,必定对教师也有直接的要求。“双师型”教师,即既有语言功底又有相关专业知识的培养或人才招聘,以及教材配套则是亟待解决或提上日程的问题。可以聘请校外双师型专家指导工作或是西班牙语专业和校内外其他专业联合培养。
3 加强就业指导,加大校企合作力度,加快实习基地建设
由于重庆地处内陆,城市发展起步相对较晚,学生长期在校,视野相对狭窄,对从事专业相关职业了解不多,没有信心,继而学习热情不高。“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提倡,义新欧、渝新欧国际铁路的建成通车,以及重庆地处长江经济带的地理区位优势,自贸区、自贸试验区的相继形成,阿里巴巴等34个项目签约入驻重庆两江数字经济产业园等,对外语人才的需求和要求都是与日俱增。正确引导学生服务于本地经济产业,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
重庆是一座老重工业城市,汽摩产业发展趋于成熟,汽车摩托车远销拉美国家,也有许多外国专家出差重庆。企业对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的人才是有需求的。甚至有时候会出现,学生消息闭塞走不出去,企业招不到合适人选的尴尬局面,这是校企合作通道还没开通所致。相信校企合作力度加大,甚至实习基地的建成,于学校人才培养,于企业工作顺利进展都是两相得益。
4 控制招生规模,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民办院校招生有一定自主权,但也不能只顾利益,不计后果。适度调查市场人才缺口,在数量和质量之间做出权衡,招收相应数量的学生。盲目招生,只会导致教师教学精力不够,教学压力过大,生师比严重失调,学生无法享受该有的教学资源,使学习效率大大降低,达不到预期效果,就业压力增大等后果。
总之,教育是兴国之本、立国之基,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引导下,培养一批熟悉党和国家方针政策、了解中国国情、具有全球视野、熟练运用外语、通晓国际规则、精通国际谈判技巧的专业人才是高校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在渝民办高校西班牙语专业,必将响应国家政策,立足重庆地方經济发展,结合地缘优势,走出自己特色的路子,培养实用型外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高翔,穆从军.关于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外语人才的思考[J].外语界,2002(2).
[2]张日培.服务于“一带一路”的语言规划构想[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4) .
[3]冉隆森.略论通识性创新型外语人才的培养——问题与对策[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