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道教对新罗花郎道的影响问题研究概述

2018-09-17郝梦雪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0期
关键词:道教

郝梦雪

摘 要:本文针对道教对新罗花郎道的影响这一问题,对学术界的各种观点进行了梳理和评论,主要分史料运用、论证角度和魏晋与花郎道的关系三个方面,在进行学术综述的基础上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道教;花郎道;魏晋风流

[中图分类号]:B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1

花郎道是三国时期新罗创立的一种特殊制度,或者可以说是新罗创立的一种半官方半民间的组织。在百济高句丽和新罗三国鼎立的三国时代,花郎道的创立大大提高了新罗的国力和军事实力,最终成为新罗统一三国不可或缺的力量支撑。

有学者称花郎道的实质内容就是儒释道三教和合,这种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在新罗花郎道的身上,我们确实可以看到儒释道三教的影子。国内学者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已经很充分,但是大多数集中于佛教和儒家(不知道儒家在我国是不是可以作为一个宗教来看,为保险起见,姑且称为儒家)对于花郎道的影响,道教对花郎道的影响这一问题的研究其实还是不算充分的,至少著述不如佛教和儒家那么多,这也基本上是所有研究者著书立说的主要动机。

有关道教对新罗花郎道的影响这一问题的主要论文,首先是雷霆的《“无为”之“道”对花郎道文化的映射》,选取的点比较小,只是阐述了道家“无为”这一方面对花郎道的影响,其次是李甦平的《论韩国的三教和合——以花郎道为中心》,从儒释道三家出发,篇幅比较公正,没有对道教的重点突出,主要也是从“无为”和“玄妙”两点出发。而最后孙亦平教授的《古代东亚文化中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论中国道教对新罗花郎道的影响》,论述相对全面,可以很好地学习和借鉴。蒋荣的硕士学位论文《花郎道与中国文化》,用了其中的一节来阐述了花郎风流与道教及魏晋风流,综上,我想对相关论述进行归纳梳理,并针对其中一些问题做出自己的思考与阐释。

首先是对于史料的运用,发现基本上所有的论文论述材料都来自金富轼的《三国史记》、僧侣一然的《三国遗事》、金大问的《花郎世纪》,其中金大问的《花郎世纪》还存在很多争议,所以史料文献的数量是相对匮乏的,当然道教对于花郎道的影响这一问题也无法摆脱这个限制,可供参考的相对官方的文献就这么几个,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这一问题的无法深入。

其次是各学者选取的角度,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基本上都是从花郎道的前身“玄妙之道”出发。中国大多数学者认为“玄妙”一语就是受道教影响的一个重要体现,当然仅仅一个玄妙是不够的。首先,道家崇尚自然,而花郎道的人才培养方式就是让大家游娱山水,以山水来陶冶性情,通过游山玩水的方式来对人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是道教崇尚“无为”,花郎道选择游山玩水、唱歌跳舞的培养方式,而非勤学苦练,闷头苦学。最后是“源花”或“花郎”又称“地仙”,而“地仙”源自葛洪的《仙经》,或许拿来作为证明道教对花郎道影响的证据更具有说服力一点。

最后我想论述的就是道教、魏晋风流和花郎道的关系这一问题。有的学者阐释道教对花郎道的影响,另辟蹊径,以魏晋风流作为一个载体来间接证明道教和花郎道的关系,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花郎道崇尚美男子的主要特征和我国魏晋时期崇尚容止之美的现象实在相似,但是有些时候论证不够有力,不免让人产生疑惑。

首先重视容姿之美,魏晋世人均重容止,而据记载,花郎也是“鸡林旧俗,择男子美风姿者,以珠翠饰之”,我认为魏晋时期大家崇尚美成为一个重要现象,是因为魏晋时期凸显得特别明显而已。爱美是人之天性,魏晋时期是人觉醒的时期,以前的社会价值观颓塌、三教合一的潮流导致了思想解放,从而表现出对美的追求,这不是道教一家之功,而是三教融合之功。虽然花郎道也是崇尚容止美,选择美男子作为组织的对象,但是和魏晋时期是大不相同的。有学者称因为崇尚美,所以名字都带“花”,但这只是一种说法,还有学者认为只是因为第一代风月主魏花郎,受宠于法兴王,所以王就用他的名字来命名仙徒。所以魏晋时期崇尚美男子和新罗花郎崇尚美男子是不完全相同的,更不能把道教对魏晋和新罗花郎的影响一概而论。

其次就是道教的神仙原型对于魏晋和花郎的影响是否可以相比较。有人说魏晋时期男子宽袍大袖,追求一种仙风道骨的形象和道教崇尚神仙是有关系的,但是实际上并不完全如此。魏晋时期“仙气”的领军人物何晏,并不是为了追求仙风道骨,而是因为身体不好,需要服用五石散,此药服过之后又要服用热酒,必须穿宽松衣服,后来成为一种流行也不仅仅因为审美上的需要,而是人们纷纷攀比阔气,所以将魏晋时期的“仙风道骨”只归结于道教的影响是不足以服人的。相比之下神仙原型对花郎的影响就更加微乎其微了,或许就是一个“地仙”的别称比较有力,举止服饰上的关联更是少见,所以道教的“仙”或许对花郎影响更加明显,如果想要以此将魏晋风流和花郎道教联系在一起,恐怕说服力还不够。

最后就是道教对山水自然的回归这一影响。不得不承认,道教在魏晋时期的勃兴促进了人们对永恒意义的追求,而这一点,花郎道也有很明显的体现,花郎们通过游娱山水,吟唱清谈,以审美的态度融入到名山大川之中,和魏晋文人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但是很可惜的是沒有明确的史料文献来加以证明,所以结论恐怕也不能下得为时过早。

花郎道这一政治制度或者说是半民间半官方的组织,对于它的研究,学界已经有了足够重视,尤其是韩国学者和日本学者。韩国不久前还专门以此拍了一部电视剧《花郎》,让我们看到韩国人自己眼中的花郎形象,或许对我们能够有所启示。

猜你喜欢

道教
武当山道教学院举办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知识竞赛
西夏道教补议
中国园林中道教文化的应用与影响
什么是道教?
杜诗中的道教法术与杜甫的宗教观
试论《水浒传》的道教思想
道教思想对元代寿词创作的影响
近现代温州道教的组织性
《源氏物语》文本的道教文化研究
道教“师道”思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