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传播学分众理论与翻译学主体间性理论的异曲同工之妙

2018-09-17董栋毕军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0期
关键词:专业化

董栋 毕军

摘 要:本文以传播学的分众理论和翻译学的主体间性理论为基础,首先从宏观角度讨论了传播与翻译的关系并指出其内在的统一性,然后阐释了在传播和翻译两大领域中这两大理论的主要内容,最后探讨了在快速发展的今天,传媒和翻译发展的专业化趋势及其应用。

关键词:分众理论;主体间性理论;传播与翻译;圈层文化;专业化

作者简介:董栋,(1993-),男,汉族,山西省长治市屯留县人,河北传媒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笔译。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1

引言:

在传播学领域,将大众传播的受众看作是同质化、无差别的“大众”,这种观点曾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但为了满足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双重需求,各种各样的新型媒介应运而生,其以不同的受众群体作为目标定位,专业媒体的功能分类也愈发精细。这些群体将自己所喜爱的内容及关注的热点,通过互联网平台推给更多的有着相同爱好的受众,这就形成了“圈层文化”。

同样的道理,传统的翻译观要求译者甘愿做作者与读者的“仆人”,在翻译中尽量做到“隐身”、“透明”。但在现实世界里,人们逐渐认识到译者在翻译中并不能做到“绝对忠实”。作者、译者和读者,三者均以对方存在为前提,是共在的自我,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主体。

一、传播与翻译的关系

社会传播是一种信息共享活动,是一种双向的社会互动行为,需要信息交流双方拥有共通的意义空间。信息的传播需要符号作为中介,这就意味着传播过程也是一个符号化和符号解读的过程。另一方面,语言的产生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类传播的开端,传播是通过一定的媒介手段或工具来进行的。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和代表这种语言的符号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的过程。准确来说,翻译就是以符号转化为手段、意义再生为任务的一项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传播和翻译是位于两个不同领域的具有相同意义的两个词汇;传播立足于传播学领域,强调一切信息的传播,翻译立足于翻译学领域,强调语言之间的意义转换。

二、对传播学分众理论的阐释

传播受众并非同质的孤立个人的集合,而是具备了社会多样性的人群。根据人口统计学的特征,传播受众在性别、年龄、学历、民族、职业以及居住地等方面存在差异,而根据社会群体归属特征,受众成员的个人差异也非常明显。

传播学分众观的 核心内容是:(1)社会结构具有多样性,是多远利益的复合体;(2)社会成员分属不同的社会群体,其态度和行为受群体属性的制约;(3)分属于不同社会群体的受众个人,对大众传播有不同的需求和反应;(4)在大众传播的面前,受众并不是完全被动的存在,他们在媒体接触,内容选择,理解上都有着某种自主性和能动性。

由于受众在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文化等方面存在差异,且具有不同的个人属性和社会属性,他们的媒介需求、接触动机以及兴趣爱好也各有不同。因此,媒介只有对受众进行精准的定位,才能取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三、对翻译主体间性理论的探讨

翻译的主体是谁?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人们首先必然会想到译者,因为没有译者,翻译就无法进行。然而,传统的翻译观认为译者处于“仆人”的地位,还要求译文“透明”,即要求译者做一个“隐形人”,让读者感觉不到他的存在。

但随着翻译的市场化运作,我们逐渐发现,作者、译者和读者,三者均以对方存在为前提,是共在的自我,而不是孤立存在的主体。从这一角度来说,就强调了翻译应以读者的需求为出发点,针对不同人群翻译出不同风格、不同口味的译作。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译者以初中生为目标读者时的译作与以大学生为目标读者的译作在用词及语言风格上肯定有一定差别。同样,一篇英语杂文,以白领阶层和街头小贩为受众的两篇译作肯定也大为不同。

四、传播及翻译的专业化趋势及其应用

1971年美国学者梅里尔和洛文斯坦发表了《媒介、讯息与人的视角》一文,文中提出分众呈现出专业化的趋势,还突出强调了专业媒体所具有的专业性。尤其是公众平台,想要文本转发率高,就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但是可以把受众定位于某一群体。某些受众一旦关注这个平台,并且进行转发,就会带动整个群体的关注和轉发,从而达到传播效果。但是各个独立群体不会重合,微博上粉丝之间的掐架事件屡见不鲜,正是因为所在群体不同,难以融合。

两位学者的观点印证了当今时代媒介的发展趋势,尤其为互联网等专业媒体及分众媒体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任何有特定信息需求的人,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自己关注的媒体。在翻译领域里,不同职业、性别、年龄段、教育背景的读者对翻译作品的选择和品味都是千差万别的。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需要更专业的译员以更专业的译作来满足拥有不同需求的读者,因此对翻译公司或译者来说,对受众进行准确定位,开拓满足受众特定需求的“小众”市场,才能确保经济效益。翻译市场也要求更加专业化,如工程建筑类翻译、经贸类翻译、法律类翻译、医学类翻译和文学翻译等等。

结论:

通过上文的探讨,本文得出结论认为,传媒和翻译这两大领域本身就是相通的,它们的目标一致。同时,在分众理论和主体性理论的对比过程中得知,两者都是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趋势,都是为了交流更加高效便捷,所以说它们在不同领域取得了异曲同工的妙处。所以,在这两个领域的从业人员也要把握这一趋势,顺势而为。

参考文献:

[1]许钧.翻译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年.

[2]郭庆光.传播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

[3]李长波.新媒体语境下高校形象传播及其策略研究——基于分众理论的视角[J].高教探索,2016(05).

猜你喜欢

专业化
生产专业化促进农户收益提升
促进幼儿园保育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策略
对幼儿园听评课专业化的思考
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化发展建议
论专业化老年媒体的发展之道
试论传统媒体舆论监督报道的专业化
高校教学管理人员专业化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