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印第安传统文化构建

2018-09-17苏巧凤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0期
关键词:流动性

摘 要:路易丝·厄德里克是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第二次浪潮的代表人物,她于1984年发表了代表作《爱药》。本文将通过分析《爱药》中玛丽·拉扎雷这一女性人物,探讨厄德里克对印第安传统文化构建的态度。文化的发展具有流动性,她在肯定印第安传统文化的精华的同时,也批判了其中的糟粕,最后指出了印第安文化获得长足发展的必选之路。

关键词:文化构建;流动性;精华与糟粕;长足发展

作者简介:苏巧凤(1993.7-),女,江苏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3

路易丝·厄德里克是美国当代最多产、最有成就且最负盛名的印第安女作家之一,也是美国印第安文艺复兴第二次浪潮的代表人物,曾获美国全国图书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美国国会图书馆小说奖、纳尔逊·阿尔格伦短篇小说奖等文学大奖,并七次荣膺欧·亨利短篇小说奖。

发表于1984年的《爱药》是厄德里克的成名作和代表作,也是第一部译成中文的当代美国印第安文学名著,并获得了1984年美国全国书评家协会奖。厄德里克独具匠心,将《爱药》创作为一部由十八篇短篇小说合在一起构成的长篇小说,并称这是长篇小说的正统形式。“这是对印第安口头叙事传统最好的继承和发扬”(厄德里克,2015:313)。此外,《爱药》还是一部典型的复调小说,叙事方式不再是单一的独白,而是采用多声部的方式让众多各自独立而不融合的声音和意识平等地各抒己见。从内容上来说,《爱药》涉及了血缘、爱情、历史、宗教以及政治等多方面,内容丰富繁杂。因此,无论是从叙事手段或是从内容来说,《爱药》都别具一格、与众不同,自出版以来就一直受到评论界和读者的广泛关注,也为研究这部小说的学者提供了多个探析视角。目前对《爱药》的研究很多,但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印第安文化与美国白人主流文化冲突对抗下,印第安文化以及印第安人民的生存现状;对《爱药》的叙事方式的解读;生态视角下对《爱药》的解读;后殖民理论视角下的解读,以及对书中的女性人物的解读。其中对书中女性人物的解读集中在露露·纳纳普什身上,而对书中另一个占据重要地位的女性玛丽·拉扎雷却有所忽视。本文将通过分析《爱药》中玛丽·拉扎雷这一女性人物,探讨厄德里克对印第安传统文化构建的态度。文化的发展具有流动性,她在肯定印第安传统文化的精华的同时,也批判了其中的糟粕,并认为只有与美国主流文化取长补短才是印第安文化获得长足发展的有效途径。

1、博爱坚强的玛丽

印第安民族是一个部族群居的民族,他们和古代的中国人一样安土重迁,对家的概念十分看重。而印第安女性则更是把家庭看作她们生活的全部,对家庭倾尽全力、无私奉献。印第安女性心灵手巧,她们不仅会用柳条编织出各种实用耐用的家庭用品,还会在织布机上编织出精美绝伦的毛毯。她们还是能工巧匠,可以自己修补帐篷上的破洞,安装好掉了把手的陶罐。她们不仅要照顾好家务,有的部落里女人还要负责耕种。由此可见,印第安女性从过去开始就养成了吃苦耐劳、勤俭节约的美德。而书中的玛丽·喀什帕则充分发扬了印第安女性的这一美德,并成为了丈夫的贤内助。

玛丽和尼科特刚结婚时生活拮据,众多的孩子让本就紧巴巴的生活更加雪上加霜,家里常有“很多张嘴都喂不饱”(73)。因此,她必须储存奶油,“做黄油,缝棉被,帮别人缝衣服,为舞衣钉上珠子”(83)来贴补家计。孩子众多,家务本就繁重,玛丽却还要做这么多的活来帮忙维持家计,但她不仅从未抱怨,还尽量独自承担这额外的负担,不让丈夫帮忙,让丈夫专心奋斗事业。尽管多年后家境变得殷实,玛丽也没有变得骄奢,而是把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一直保持下去。这从后来高迪醉酒后,她给高迪盖的那条“破得没法再补的舊毛衣拼起来的”(219)被子就可以看得出来。

玛丽不仅要操持家务、照料孩子,还要赡养老人。一开始,玛丽一见到尼科特的母亲拉什斯·贝尔就要绕道走,尽量避免和她接触。这一方面因为玛丽像被拉什斯·贝尔“吓得转身就逃”(82)的熊一样害怕她,另一方面因为拉什斯·贝尔的尖酸刻薄、虐待孩子让她厌烦至极、忍无可忍。于是,玛丽鼓起一个做母亲的勇气大胆地和她谈判。但最终玛丽的善良还是让她决定赡养这位无处可去的老人。尽管这位老人脾气暴躁、比任何一个孩子都招人厌烦,但玛丽始终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直照顾着她,把她视作自己的母亲、自己的亲人,直至她生命的最后一刻。为了孩子,玛丽可以和自己害怕的人进行谈判,她作为一个母亲的勇气和大胆由此可见一斑。只因为拉什斯·贝尔的一句“我没别的地方可去”(85),她就决定照顾这个之前和她几乎没有任何一点情义而且让她讨厌的老人一辈子,她的善良不得不让人动容。

作为一名妻子,玛丽不仅主持好家务,照料好老人、孩子,让丈夫没有后顾之忧,专心地拼搏事业,还要帮助丈夫获得事业,“使他成为保留地上的大人物”(76)。尼科特是“一个有头脑的男人”(76),但是光有头脑是不够的,因为他爱喝酒。如果任由尼科特和那些男人去酗酒的话,那么“他的头脑会白白浪费”(76)。为了拯救丈夫,她不得不担上“泼辣”妻子的恶名,堵上丈夫的酒瓶,“把他拖回家,用结实的绳子把他绑在床上”(76)。可以说,尼科特的成功是离不开玛丽的,没有玛丽,也就不会有当上酋长的尼科特。

不仅如此,玛丽还是一个博爱的母亲。在失去一儿一女之后,她收养了很多孩子,其中就包括琼·莫里西和她的儿子利普夏。尽管家境贫寒,“有很多张嘴都喂不饱”,孩子们不得不“挤在小帆布床上”,甚至“还有个宝宝睡在梳妆柜的抽屉里”(73),但她还是收养了很多孩子,并视如己出,疼爱有加。此外,玛丽还是一个坚强聪慧的印第安女性。在得知丈夫出轨、爱上别的女人之后,她并没有像一般女人一样崩溃发疯,找尼科特和露露清算报复,而是在平复心情之后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即使丈夫离她而去,她也会坚强地生活下去的女人。她是玛丽,海洋之星,即使剥去蜡她也仍将发光。最后,她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迷惑了尼科特,让他始终不知道她有没有看过他留给她的信,并把丈夫拉回了身边。这样丰富饱满的人物塑造流露出的不仅是厄德里克对玛丽这样一位博爱而又坚强聪明的印第安女性的赞美,还有她对印第安女性及其自古以来就具备的美德的赞扬。

2、误用爱药的玛丽

“在大多的印第安传统文化中,‘神力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每个有触摸的神奇力量的人都可以具有的才能。奥吉布瓦族人将神力视为文化和社会的一部分,神力可以用来治疗,也可以用来伤人,他们将所有的宗教和神力都视为‘药或‘力量”(陈靓,2007:181)。利普夏·莫里西具有神奇的触摸能力,利用这股神奇的力量,他可以把喀什帕外婆腿上交织的青筋疏散开来,可以将玛丽·麦克唐纳的关节炎治好,可以使人们疼痛的胸口或肚子舒服起来。但是,他却无法使喀什帕外公的老年痴呆症有所好转,也无法使外公克制住对露露的情感、让他们的婚外情就此打住,更无法使外公回心转意,对外婆一心一意。

随着时间的流逝,玛丽对尼科特的爱情非但没有淡化,反而与日俱增。年轻时尼科特就曾与露露有过长达五年的婚外情,现在年老了,甚至已经患上老年痴呆症了,他还是对露露念念不忘,两人之间藕断丝连,而后又竟至死灰复燃。恐怕任何一个妻子都容忍不了这种情况,更别说“泼辣货”(253)玛丽了。玛丽醋意大发、妒火中烧,既然利普夏的触摸能力无法让丈夫回心转意,那她就只能求助于其他手段了。面对如此绝境,玛丽想到了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那就是“爱药”。她自己吃雌火鸡的心脏,再哄骗尼科特吃雄火鸡的心脏,她认为这样就可以万事大吉,让尼科特对她一心一意了。她急于让尼科特吃下雄鸡心,于是猛拍他的肩胛骨,没想到的是尼科特竟然噎住了,并因此送了命。

正如利普夏所说,黑雁的心其实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功效,只是由于它源于奥吉布瓦人古老的配方,貌似具有神秘的力量,所以奥吉布瓦人才会将它视作一种“神力”,对它深信不疑。但实际上爱药究竟有没有用,并无人知晓。而玛丽对此却深信不疑、满怀希望。也正是她对这种古老传统的信仰,才使她永远失去了自己亲爱的丈夫。

笔者认为厄德里克借此表达了自己对印第安古老传统的批判态度。一方面,古老的印第安文化源远流长、光辉灿烂,在历史的长河中,印第安人形成了自己特有的信仰和传统。他们的传统文化不管以何种形式呈现,也不管这些形式对他们所求之事有无作用,有一点不可否认的是,传统使他们对自然界的神奇和馈赠始终心存崇敬感恩之情,传统构成了他们的精神寄托,传统使他们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对于这一点,厄德里克表示肯定与赞赏。另一方面,印第安传统文化中也有其糟粕的一面。正如厄德里克在书中所说的,“印第安人的神灵有善有邪”(199),比如马奇马尼图湖里的水怪米塞佩舒,他曾经将皮拉杰家的一个小姑娘抓走。所以要辩证地看待印第安文化。玛丽盲目相信爱药的神力,最终致使自己的丈夫失去了生命。殊不知,最后真正把尼科特带回她身边的不是爱药的神奇力量,而是尼科特对她的超越时空的爱。“超市里的鸡心是不可能让他回来的”(216)。笔者认为厄德里克的目的是为了警示印第安人辩证地看待本民族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3、意识先进的玛丽

玛丽是印第安传统文化的标杆,保留着传统的印第安衣着服饰、生活习惯,是印第安传统文化的守护者和传承者。作为传统文化的捍卫者,玛丽一身传统的印第安人装扮,把头发编成发辫,身穿“带缎条的衬衫和厚印花布衣服”(253),保留地上传统的印第安人中有一部分人都成为了她忠实的追随者。尽管如此,玛丽并没有故步自封,做那个落后挨打的人,而是在新时代、新形势下,率先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美国社会政治动荡,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风起云涌,呈排山倒海之势向美国民众袭来。在民权运动和反战运动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美国印第安人政治意识和文化意识开始觉醒。他们奋起反抗美国白人的压迫,采取军事行动主义,成立了美国印第安人运动组织,发起了红种人权利运动。这些激进的美国印第安人要求恢复他们的主权,收回本属于他们的祖先流傳下来的土地。其中,占领恶魔岛、接管伤膝村事件更是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关注。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玛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并逐渐走上了现代化的道路。作为美国印第安人运动组织的一员,她坚守着自己的原则和宗旨,切实地为保留地上的印第安人争取利益,起着表率和领导的作用。她参与部族管理事宜,为纪念品工厂的建设提出建议和意见并参与其运作管理,还帮助在保留地上引进了野牛。这时的玛丽意识到主流社会的现代化浪潮已成不可逆转之势正向保留地席卷而来,一味地抵抗不仅无助于保留地的发展,而且会使保留地处于落后挨打的局面。与其被动地接受改造,不如主动地进行改革,建立工厂就是走上现代化、复兴繁荣部族的重要一步。具有先进现代意识的玛丽不仅支持和帮助现代化工厂的建设和管理,还能摒弃前嫌,与曾经的情敌露露·拉马丁为争取印第安人的利益并肩作战,更是深明大义地鼓励着遭遇事业挫折的莱曼(丈夫及其情人的儿子)。玛丽为了民族利益抛却个人恩怨,并为之做出不懈努力。她的行动不仅促进了部族团结,而且使印第安人的民族复兴大业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建设工厂等现代化措施是美国主流文化的一个表征,玛丽支持建设工厂表明她某种程度上对主流文化的认同。而她的努力也维护了民族利益,促进了部族的发展。厄德里克借此表明印第安民族若要进步发展,就不能与主流社会分离。印第安传统文化需向美国主流社会文化学习借鉴、取长补短,与其进行融合,才能获得长久的生命力,才能经久不衰,历久弥新。这样的文化才能促进部族的不断进步与发展。

4、结语

印第安传统文化有其熠熠生辉的优点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弊病。厄德里克在赞赏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清醒地意识到要对本民族文化进行内在的自我批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文化的发展具有流动性,印第安文化也是如此。与美国主流文化融合发展是印第安文化的必选之路,在这条路上印第安文化将会获得新的内涵与身份,才不会被湮没在历史的长河中,长能获得长足发展。笔者认为这样的文化发展动态正是厄德里克对其民族文化发展的期盼,对新时代下印第安文化构建的忠告。

参考文献:

[1]陈靓.文化冲突中的本土身份构建——宗教与性别视角下的《爱之药》[J].英美文学研究论丛,5(2007):177-189.

[2]路易丝·厄德里克.爱药[M].张廷佺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流动性
美联储缩表、全球流动性与中国资产配置
废玻璃粉对水泥基材料流动性能的影响
2020年二季度投资策略:流动性无忧业绩下杀无解
美联储“顺潮”降息或将提升全球流动性
金融系统多维度流动性间溢出效应研究
——基于三元VAR-GARCH-BEEK模型的分析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问题的研究
跨组织网络中的知识流动性与知识专属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
低钛高炉渣流动性和脱硫能力的试验研究
农村金融机构布局及其流动性解析
煤矸石水泥净浆流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