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雅文学中的周瑜形象

2018-09-17侯妍妍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0期
关键词:周瑜赤壁诗歌

作者简介:侯妍妍(1989-),女,河北石家庄人,本科,助教,从事中国文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01

郑振铎在《中国俗文学史》中,将“俗文学”定义为“通俗的文学,民间的文学,大众的文学”,“所谓俗文学,就是不登大雅之堂,不为学者、士大夫所重视,而流行于民间,成为大众所嗜好,喜悦的东西”。而与此相对,“雅文学”即为被学者、士大夫所重视的,承载着社会主流价值观的正统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从文体上划分,一般习惯将由文人士大夫创作的诗、文、辞赋划入雅文学,将民谣、话本、戏曲、小说等形式的文学划入俗文学的范畴。而作为历史人物的周瑜,在被后人纳入文学创作的视野后,逐渐呈现出分属于雅文学和俗文学的两类不同的文学形象。本文试对其雅文学形象做一梳理。

一、散文、辞赋中的周瑜形象

散文、辞赋中的周瑜形象,基本延续了史书中对周瑜正面积极的描述,从人格魅力、伟业功绩等方面对其进行赞颂。西晋文学家陆机首先在散文《辩亡论》中写道:“宾礼名贤而张昭为之雄,交御豪俊而周瑜为之杰。彼二君子,皆弘敏而多奇,雅达而聪哲,故同方者以类附,等契者以气集,而江东盖多士矣”,赞扬了周瑜富于魅力的人格特征。东晋文学家袁弘的《东征赋》中,在感慨自身际遇的同时,表达了对周瑜建功的仰慕。在其《三国名臣序赞》中写道“公瑾卓尔,逸志不群。总角料主,则素契于伯符;晚节曜奇,则叁分于赤壁。惜其龄促,志未可量”。“公瑾英达,朗心独见。披草求君,定交一面。桓桓魏武,外托霸迹。志掩衡霍,恃战忘敌。卓卓若人,曜奇赤壁。三光参分,宇宙暂隔。”这里除了赞扬周瑜卓越的才华与人品外,对其英年早逝流露出惋惜之情。

及至唐宋,不少著名的文人学者也都写过论及三国、论及周瑜的文章。王勃史论散文《三国论》中提到“周瑜方严兵取蜀,会物故于巴邱。若其人尚存,恐玉垒铜梁,非刘氏有也”,认为若周瑜没有早逝而西征入蜀,会对刘备造成极大威胁,蜀汉政权或将不复存在。唐代严从《拟三国名臣赞序》说“周瑜、鲁肃,咸起诸生,鹗视乌林,鹰扬赤壁……公瑾推第于孙策,子敬辍粟于周郎,咸有异于人者也。”称赞周瑜、鲁肃眼光独到,善于识人结交,才能成就功业。苏轼在史评散文《周瑜雅量》中则认为,以曹操多疑忌的个性看来,他只能用性格谨慎顺从的人才,而不能容下像周瑜这样个性鲜明,做事时常不遵常法的人才。从中透露出对周瑜才华和处事风格的欣赏之情。

二、诗词曲中的周瑜形象

中国被誉为“诗歌的国度”,作为文人士大夫抒情言志的主要手段之一,诗词曲是中国雅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许多文人都在诗歌中留下了鲜活生动的周瑜形象。细审之下,可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1、对雄烈英雄的欣羡向往与赞美

在历代诗歌中,可以发现,诗人们对于周瑜描述最多的是对其英雄形象的塑造,对其胆略才华的肯定与欣赏。这在唐诗中体现得最为明显。唐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强盛、开放的历史时期,与此相对,唐人普遍具有乐观阳光的心态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这一时代精神也鲜明的融入了唐代诗歌的创作中。唐诗中多以简洁凝练的诗歌语言集中塑造周瑜的英雄形象,以唐人独特的浪漫主义情怀对史籍中的历史形象进行提炼加工,更加突出了周瑜身上的英霸之气和青年朝气,这与唐人的总体风貌一脉相承。李白《赤壁歌送别》中就以夸张的手法,描写了赤壁之战中双方的激烈战况,赞扬周瑜的功绩。“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此破曹公”。胡曾的咏史诗《赤壁》“交兵不假挥长剑,已挫英雄百万师。”热切的赞扬了周瑜的军事才华。宋代苏轼的词作《赤壁怀古》中,着力塑造了周瑜的英雄形象,并抒发了作者对英雄的崇仰与欣羡。

2、对英雄的追念与叹惋

相比于唐代,宋代以后中国人的国民性格逐渐发生了变化,趋于内敛保守。此时,诗歌的内容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唐时以热情洋溢的笔触赞颂周瑜功绩的诗歌减少了,更多的是借助历史,抒发对人世变换,古今兴废的感慨,以及对英雄人物的追念。诗歌的基调也变得沉郁哀伤。宋代张耒写赤壁的景色,“赤壁矶前江急流,周郎功业莽悠悠。惆怅沙边雨中树,无言供作古今愁。”这里诗人将情与景,对宇宙人生的思考和对周瑜的懷思结合起来,达到了圆融的艺术境界。在宋代王质词作《八声甘州·读周瑜传》“事茫茫、赤壁半帆风,四海忽三分。想苍烟金虎,碧云铜爵,恨满乾坤。郁郁秣陵王气,传到第三孙。风虎云龙会,自有其人。 朱颜二十有四,正锦帏秋梦,玉帐春声。望吴江楚汉,明月伴英魂。浥浥小桥红浪湿,抚虚弦、何处得郎闻。雪堂老,千年一瞬,再击空明。”词中既有对史事的咏叹,又对历史人物的命运寄予了深切同情,同时抒发了对周瑜的的怀念追思。宋人曾用孙面对滚滚东去的江水,发出了“周郎呼不醒,久立听江声”的慨叹。

3、多才多艺的风雅才子

诗词曲中还有不少篇章没有书写周瑜的功业和成就,而是选取其生活的细节进行描写,如对周瑜“知音妙赏”的表现。唐代诗人李端的《听筝》,“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写一个弹筝女子为引起心上人的注意,故意弹错的撩拨心态。这里呈现的周瑜形象则是一个与前所述的雄烈英雄迥异的风雅多情的才子。

有些诗词中则由周郎顾曲,延伸出了朋友间惺惺相惜的知己之叹。如范成大词中:“周郎去后赏音稀。为君持酒听,那肯带春归。”此外,还有的诗词中的顾曲已成为男女间互相思慕的指代。如贺铸词中的名作《诉衷情》“乔家深闭郁金堂。朝镜事梅妆。云鬟翠钿浮动,微步拥钗梁。情尚秘,色犹庄。递瞻相。弄丝调管,时误新声,翻试周郎。”借周郎的典故,写出男女青年的内心活动。

猜你喜欢

周瑜赤壁诗歌
诗歌不除外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鏖战赤壁(下)
鏖战赤壁(上)
诗歌岛·八面来风
诗歌过年
周瑜『折节容下』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