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与钱钟书小说中的女性书写比较
2018-09-17田宣宣
田宣宣
摘 要:鲁迅和钱钟书笔下的女性形象是20世纪中国女性的一个缩影,他们分属于不同的现代文学史阶段,在对女性的人性透视和文化批判上显示出各自鲜明的独特性和深刻性。本文试图通过女性形象类型、女性独立意识这些方面的对比分析,体会鲁迅、钱钟书小说中女性的不同之处。
关键词:女性;鲁迅;钱钟书;独立意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20-0-01
鲁迅先生一直以犀利而深邃的笔,锲而不舍地对中国国民劣根性进行深刻的批判,成为开展国民性批判的文化尊者;钱钟书被誉为“文化昆仑”,他用幽默、讽刺的笔调表现生活内涵,探索社会人生,充分暴露社会中存在的缺陷与不足。他们通过对艺术形象的塑造达到对人性弱点的揭示、对人类困境的表现及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本文意在探索两位文学巨匠塑造女性形象的异同,进一步彰显其创作的独特性。
一、主体创作笔下的女性形象类型
鲁迅的破落封建家庭、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给其思想产生很大熏陶和影响,他的母亲是农民的女儿,品格朴素高尚,对鲁迅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钱钟书毕业于清华大学,曾受到“五四”精神的影响,对西方文化思想有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回国后的钱钟书面对社会现状忧世伤时,认识到中国传统女性解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他们虽然都兼修中西文化,但是不同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现实环境使他们塑造的女性形象和侧重点不尽相同。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尤为关爱女性命运的作家,他描述女性的艰难困境,并为她们寻找解放的道路。他笔下的女性大致概括为两类,一类是旧社会农民妇女,她们多贫困、愚昧,如《明天》中的单四嫂;一类是城市女性,她们敢于抵抗、争取自由,如《伤逝》中的子君等[1]。而重视“国民性改造”和“个性解放”的魯迅着重刻画的是旧时代等待“改造”的农村妇女形象,这些女性几乎都需要靠别人的帮助来获得解放,具有个性解放特征的城市新女性只有子君,但最终在寻求解放的道路上以失败告终。
而钱钟书描写的多为社会上层女性,她们享有优越的家境和政治背景,如《围城》中的孙柔嘉、唐晓芙、汪太太等。她们兼修中西文化,有强烈的现代意识,同时,她们融贯古今,深知天经地义的男女不平等观念之根深蒂固,然而迫于社会现实又无力摆脱,最终沦为了父权宗法制度下的牺牲品[2]。
二、封建残留中的女性独立意识
鲁迅、钱钟书都在作品中揭示封建传统文化麻醉人、毒害人的负面作用,批判经过几千年沉淀而占据国民精神高地的文化劣根性,并对其进行毫不留情的批判。因此,在鲁、钱作品中的女性具有相同的“国民性”弱点。虽然同时受封建文化道德根深蒂固的影响,二人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却表现出不同的独立意识和社会心理。
从婚姻爱情观来看,鲁迅将批判的笔锋指向封建礼教文化,揭露封建礼教、伦理道德对妇女的残害[3]。尤其是“节烈观”对妇女毒害之深重,如祥林嫂因改嫁而难以立足于当时的社会,至死都倔强地挣扎着、抗争着。鲁迅深刻地揭露了“节烈观”、禁欲主义对妇女心灵、情感造成的损害。然而,钱钟书刻画的知识女性大胆追求爱情,反叛传统,渴望摆脱男权主义。她们努力求学,淡薄门当户对观念,在男性主流社会中占据一席之地。汪太太在这方面尤为突出,她大胆追求爱情,以女性的角度出发审视外部世界,以女性的眼光洞悉自我,确定自身本质、生命意义及在社会中的地位[4]。
从权利意识方面来看,鲁迅笔下的女性缺乏“经济自主权”,从而阐明经济独立对女性解放的必要性。《伤逝》中的子君敢于反抗封建包办婚姻,具有强烈的个性,但她在与涓生同居后耽于家庭日常生活琐事,不能与涓生共同承担家庭经济负担,于是在封建势力和经济困难的打压下被迫分手,最终为封建势力所吞噬。鲁迅笔下的女性无法摆脱对男性经济和精神的依附,这也是鲁迅对女性解放道路的独到探索。权利意识在钱钟书笔下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这些女性初步具有了女性主义意识,希望获得经济独立、权力独立,摆脱男性社会的束缚。《围城》里的苏文纨、鲍小姐皆是法国留学生,孙柔嘉、唐晓芙、刘小姐是大学生,就是“美人”汪太太也曾在大学读过一年,他们接受了现代思想启蒙教育,人格形成并具有了自我意识。然而当时女性知识分子始终无法超脱父权主义心理,在性别思想体系的构架中,男尊女卑、男外女内的定位,最终导致女性在语言、文化、社会和经济权利中遭受被压抑和剥削的命运。
鲁迅与钱钟书所处时代不同,对女性的书写风格有别,但他们对女性命运的关怀同样急切,对女性解放道路的探索同样深刻、超前。他们认为仅仅通过知识启蒙、开启民智教育无法真正实现女性解放,根本出路是女性意识的觉醒和精神的自由与独立,这需要不断地社会改造,消除中国现代社会中残余的男权主义意识,实现女性与男性在社会地位、经济地位、精神意识上的平等和谐。他们对女性问题的发现,其实是对人的发现,对人的本质的发现,对宗教本质的发现,对文化本质的发现,蕴含着改造社会、拯救女性的真挚情怀。
参考文献:
[1]舒耘华.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浅析[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2006,(3).
[2]李秀蓉.论钱钟书小说中的知识女性形象[J].绵阳师范学院学报,2007,(26).
[3]王海梅.鲁迅小说的女性文化批判[J].潍坊学院学报,2004,(4).
[4]钱钟书.围城[M].人民文艺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