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学习模式探讨
2018-09-17张平平李侗
张平平 李侗
摘 要: 在信息化背景下,信息化为大学生的学习提供多种选择,为学习内容提供无限延伸性,大学生的学习模式多样化,但学习效率不高。因此,要通过创新大学生信息化学习模式,提升自我学习的意识,达到提高学生信息化学习效率的目的。从传统和信息化学习模式角度,提出创新大学生信息化学习模式,并探讨模式构建的途径。
关键词: 信息化; 创新; 学习模式; 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TP3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8)07-100-03
Abstract: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rovides college students with a variety of options of learning and unlimited extension of learning content. The learning mode of college student is diverse, but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is not high.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nnovate the information learning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then enhance the consciousness of self study, and finally achieve the purpose of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student's information learning.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tradition and information learning mod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nnovative learning mode of college student's information learning, and probes into the ways of constructing the mode.
Key words: informatization; innovative; learning mode; learning efficiency
0 引言
信息化为大学生学习提供多种选择,为学习内容提供无限延伸性,为学习观念提供前所未有的创造性,为学习能力提供勇于开拓的平台。信息化的脚步不仅推动学习环境的完善,促进对学习未知领域的积极性和探索性,还推动学习资源的建设和使用,促进知识在质与量上积累。同时信息化对大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培养出符合信息发展趋势,满足社会进步的高素质创新人才。本文从传统和信息化学习模式角度,提出创新大学生信息化学习模式,并探讨模式构建的途径。
1 大学生学习模式
1.1 传统学习模式
传统的教学经历以课堂、教师、教材发展模式的变迁,以学生接受为主导。
这种学习方式在教学方式、策略、资源、空间等单一的背景下,学生获得的知识也趋于单一,学生的思维、动力、思考模式、创造力、创新理念等也趋于单一,由内在思想化为外在的行为即学习方式方法也趋于单一。这种方式让学生没有从根本上做学习的主体,学生只是在学习过程中适应学习环境,模仿着学习,力求目标准确。学习时间和学习精力的投入与有效性和规划性不挂钩。
学习行为的有效性、目的性、规划性等是创造性培养的首要条件。单一的学习模式,教学的倾斜,最终会形成知识的单一性。缺失个人需求性、个性化知识的获取,统一性知识的获取变为顺理成章的事情,专业横向学习的计划也变得不明确,这些转化为内在的学习态度,因而学习积极性也是消极的。
1.2 信息化背景下学习模式
信息化带动教育模式的变迁,重视学生心理、学习特点和对知识的需求,注重对多种感官的刺激,理论与实践的强化,多种知识角度的转换。学习资源的丰富和便捷,学生的学习变得自由和自主,学习行为不再是教师教学的决策,而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觉主动的选择和实施的过程,并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好奇心等调整学习策略,根据策略激发学习的动机和激情,形成学习的迫切感和充实感,让知识在纵向增加的同时横向也有所收获,思维碰撞出火花,创造力得到增强。信息化背景下思维不断的在信息选择和判断中被激发,自主吸收,大胆尝试推动着学生不断参与、不断创造、不断变革、不断开拓进取,学生自主研究意识,自我探索精神不断被挖掘,学习的热情也越来越高涨。
信息化带来的资源的丰富,空间、时间、人等方面的影响,促使学习行为不再流于同学间询问、图书馆查阅等,跨越封闭的时间和距离,搭建立体学习的桥梁,学生与名师、专家教授的交流,弥补传统学习模式的不足,在共享中融合个人与集体的智慧,在流动中扩展学生认识的深度和广度,整合个人和社会发展的浪潮,促进学习的持续发展和个人隐性知识显性化。在信息化学习模式的理念基础上,从有效性、专业性、多方位性引导,综合信息化的优势,将开放、创新的学习理念和技术结合起来,在学生个人自我认知的基础上,开展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促进知识吸收,完善学习行为模式,力求学习效果是务实有效的,切实迎合了学生学习的需求[1]。
2 信息化背景下创新学习模式
2.1 背景
信息技术的普及促使大学生在学习的方式、方法,学习的平台、桥梁,学习的理念、思想,学习的心理等方面发生深刻的改变,便捷、快速、容量大成为众多学生选择信息化学习模式的重要原因。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各种信息开始充斥到我们生活、学习、工作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成为教育工具的时候,我们不能忽视它潜在的危害。信息化可以促进成长也能摧毁人的意志,特别是在现阶段网络信息以惊人的速度传播,网络管理体制尚未健全,网络行为的自由化,网络暴力的隐藏性,许多有利的、不利的信息在学生还未作任何思考时已经侵入学生的行为中。越来越多的“复制”和“粘贴”,对知识的理解猶如囫囵吞枣,理解不够,导致学习不深入,依赖太多,最后的创造力也在慢慢消失。更甚的是网络娱乐游戏的泛滥,导致现在学生甚至通宵沉迷游戏中。这就需要变革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模式。
变革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模式,突出学生的主体和能动性,适应信息化对学生新的要求,于是慕课、微课、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等学习模式开始盛行。一方面,这种数字化环境及时迎合了学生思维和学习方式,实现了精品类课程对课程资源的补充,另一方面,不能忽视的是资源共享平台的搭建制度还不够完善,相关发展的规划不够长远,慕课、微课、网络教学综合平台等新型信息化学习模式在高校的渗透,使得现在很多高校信息化资源开发和整合不够深入,应用停留在表层,出现了学生信息化学习的误区,很多学生信息技术基础薄弱,对新的资源利用较低,数字化资源对学习效果的影响不大。同时,多种信息化学习模式的衍生,高校在课上、课下等场合信息化模式越来越多样,大学生在信息化学习过程中产生眼花缭乱的感觉,注意力不集中,知识获得受影响。这就需要创新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模式。
创新信息化背景下大学生的学习模式,是在已有的信息化学习模式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行为、思想等方面进行约束和完善,力求各方面向好的方向发展。本文的创新学习模式不是从技术的角度出发,而是从理论视角出发,探讨和挖掘符合当代大学生时代发展和建设的信息化学习模式参考框架。
创新大学生信息化学习模式是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建构主义对学习者的学习获得定位为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这种获得是学习者借助一定环境和帮助习得的,教师的教学影响很少[2]。而建构主义的思想正是贯穿在信息化学习模式始终,有疑问或者目标,学习就有需求,将需求转化为主动付诸行动,最终形成学习效果。在学习环节中首先是要有一定的信息素养,从信息出发,凌驾信息之上,最终获取有用的信息。在整个信息收集和筛选中,要对行为有所约束和有意识的指引,排除干扰因素,过滤干扰信息,自觉并直接将知识探索到底。同时我们要有升华的意识,即知识创新意识,学习行为不能是“学习—获得”的循环,而是在必要的情况中,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借助信息技术,不断挑战,创造新知识。最后,学校也要对学生信息技术的使用起到管理督导作用。总之,从信息素养、自我监控、创新意识、管理督导四个方面出发,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模式。
2.2 模式构建的途径
創新学习模式,并不能代替或者替换原来的学习模式,而是优化学习方式方法,挖掘学生潜力,提升学习效率,增强学习能力。特别是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冲击性,已经引起大学生观念和行为的改变,创新学习模式是知识与技术在碰撞和创造的过程中的一种再学习、再研究、再获得的过程,是对学习过程的优化,是对原来学习模式的的传承和创新。因此,创新学习模式是一个在自由、宽松的氛围里通过新型学习型组织格局,将学习和休闲融为一体,并向学生输出可持续、持久的学习信息,成为学生创造知识的智力能源。
创新学习模式不是一蹴而就的,只要大学生正确把握网络、学习、休闲,适当约束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合理利用信息技术革命的潮流,确实以提高自己为目的,切实以提升创造力为落脚点,知识的创造就会源源不断[3]。
信息素养,是人们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快速简便的方法,能够有意识的采用各种技术手段解决问题是信息素养好的表现。大学生要成为符合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创新性人才,首先要掌握技术,进而高于技术,最终获取有用的信息。信息时代,大量的信息如洪水般充斥着生活和学习,网络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导思想和行为的懒惰。信息是无边无际的,要探索获取有利的信息还需要耐心的捕捉和甄别,在学习中勇于实践,乐于探索,因此知识的获得要高于信息技术。
学习是大学生持续不断的行为,它是在合理的时间和地方开展的有效活动,要实现有效,就要对行为有所约束和有意识的指引。信息技术造就虚拟学习空间,也衍生出不健康信息和网络游戏,学习和休闲的结合就是衡量学习和休闲的时间分配,最终在时间分配的基础上有意识的让行为切实有效,体验学习的乐趣。学习的持续化并不是时间的持续化,也不是牺牲休闲,而是在适当的时刻给予学习分配出时间,并在时间内将这一学习行为集中,排除干扰因素,过滤垃圾信息,自觉并直接将知识探索到底。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在完成学习的过程中大学生对“复制”、“粘贴”也越来越娴熟。有人评价信息化扼杀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其实是信息化掩埋了大学生的创新意识。解决问题其实就是查阅、归纳、整理、完善的过程,在完善的过程中观察、论证、挖掘、研究、创造新知识,大学生往往忘记或者懒于知识在完善中的升华,或者是没有意识让知识升华。当然,也不是所有知识都能够升华,但是我们要有升华的意识,即知识创新意识,学习行为不能是“学习—获得”的循环,而是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借助信息技术,不断挑战,创造新知识[4]。
以学生为主体的信息化学习和教学活动方式多样化,大学生的视野和观念被扩大和更新,带有自己个性化的特色。目前大学生年龄段的生理特点对信息技术的运用还不能有效落实,技术不能有效掌握等。作为教师,在对知识进行传送时,应从技能方面给予指引和讲解,刺激学生的自我技术学习、自我选择和自我认知能力。作为学校,在创建信息化环境背景下的校园文化时,特别是在校园网络环境的建设和管理时,注重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适当的时机加强对学生的督导。
3 总结
创新学习模式不仅是一个人知识学习的创新,还能从搭建学习共同体、构建在线学习环境氛围,以内容为立足点,开展线上线下、同步异步的团体协作学习活动。将良好的个人行为和集体协作,这种有组织性的交流,帮助大学生在信息共享,研讨互动的过程中保障学习成果,形成学习联盟。这种模式也不仅仅是解决学习问题,在协作中打开各种感官和视角,突破现有的知识框架,智慧的碰撞,推动对学习的深入,调动对知识的挖掘,为创新研究指引方向。特别是在有大量优秀人才的专业引领,要让知识交流不再是浅尝辄止,而要开阔视野,走入研究学习的更高层次,让人才逐步成为信息时代学习的创新者、研究者。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郭永志.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网络学习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1.8.
[2] 祝智庭,管珏琪,刘俊.个人学习空间:数字学习环境设计新焦点[J].中国电化教育,2013.3.
[3] 孙立会.互联网的过去(Web1.0)、现在(Web2.0)、未来(Web3.0)对改善学习方式的影响[J].现代教育技术,2009.S1.
[4] 斯琴图亚.MOOCs环境下高校网络学习质量的提升策略[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9.
[5] 郑云翔.信息技术环境下大学生个性化学习的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7.
[6] 张玉荣.论创新教育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