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白书的前世今生
2018-09-17
飞白书亦称“草篆”。一种书写方法特殊的字体。这种书法出自汉朝大书法家蔡邕,因笔画中有的似鸟头燕尾,又似鸟头凤尾,横竖笔画丝丝露白,飞笔断白,燥润相宜,似枯笔做成,故称飞白书。
蔡邕小档案
蔡邕(yōng)(133年-192年),字伯喈(jiē)。陈留郡圉(yǔ)县(今河南省开封市圉镇)人。才女蔡文姬之父。他不仅是位文学家,而且是当时一流的书法家。他写的隶书,结构严谨,点画有俯有仰,富于变化。
蔡邕不是一个闭门读书、写字的人,他经常出门旅行,为的是捕捉灵感,丰富阅历。这一天,他把写好的文章送到皇家藏书的鸿都门去。蔡邕等待接见的时候,有几个工匠正用扫帚蘸着石灰水在刷墙。他就站在一边看了起来。一开始,他不过是为了消磨一下时间。
看着看着,他就看出点“门道儿”来了。只见工匠一扫帚下去,墙上出现了一道白印。由于扫帚苗比较稀,蘸不了多少石灰水,墙面又不太光滑,所以一扫帚下去,白道里仍有些地方露出墙皮来。蔡邕一看,眼前不由一亮。他想,以往写字用笔蘸足了墨汁,一笔下去,笔道全是黑的。要是像工匠刷墙一样,让黑笔道里露出些帛或纸来,那不是更加生动自然吗,想到这儿,他一下来了情绪。交上文章,马上奔回家去。
蔡邕回到家里,顾不上休息,准备好笔墨纸砚,想着工匠刷墙时的情景,提笔就写。谁知想起来容易,做起来就难了。一開始不是露不出纸来,就是露出来的部分太生硬了。他一点儿也不气馁,一次又一次地尝试,终于在蘸墨多少、用力大小和行笔速度各方面掌握好了分寸,写出了黑色中隐隐露白的笔道,使字变得飘逸飞动,别有风味。
蔡邕独创的这种写法,很快就推广开来,并成为“飞白书”。
飞白书出现以后,一度非常流行,风靡一时。当年,汉魏宫殿题字,往往字大径丈,书写时毛笔要含墨较少、下笔较轻,故曾广泛采用这种飞白书。不过,在一阵新鲜过后,飞白书终究敌不过楷、行、草书的书写便捷和艺术魅力,所以魏晋以后的书法家很少写这种书体,只是在书法中借鉴了它的飞白笔法。但令人料想不到的是,那些日理万机,被大小事务弄得晕头转向、精疲力尽的皇帝,却被飞白书那美妙的形态、生动的笔势所吸引,把它当作一种放松心情和一时消遣的游戏。
中国书法的确是博大精深,仅仅一个飞白书就包含许多历史文化。曾经一度是皇帝们雅好的飞白书,如今已少有人问津了。不过,我们在春节前的乡村集市上,还可以偶然见到它。真是“旧时王谢堂前燕 ,飞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