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转型背景下海洋科学人才培养定位与发展

2018-09-17杨斌鲁栋梁林美芳钟秋平

课程教育研究 2018年24期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

杨斌 鲁栋梁 林美芳 钟秋平

【摘要】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于2013年1月启动,目的在于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我国应用型高等教育体系,促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这对地方应用型高校海洋科学人才培养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而人才培养定位与发展是抓住机遇迎接挑战的关键。以“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为背景,我们探讨了应用型高校海洋科学人才培养的定位与发展。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 海洋科学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24-0004-02

一、“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背景

当前我国正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实体经济,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迫切需要高等教育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趋势,进行结构调整,大力培养应用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教育部规划司于2013年1月启动“中国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在此基础上,全国有13个省(市、自治区)的37所地方本科院校入选该项目研究工作。该项目旨在学习借鉴欧洲应用技术大学的成功办学经验,建立中国的应用技术大学,推进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动中国高等教 育分类改革,促进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改善中国的教育结构。这也是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推动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人才培养定位

“中国应用科技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项目明确提出应用技术大学是与传统本科高等院校、职业技术院校有本质区别,其是集高层次应用技术人才培养、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应用技术大学在保持必要的理论性和学术性的同时,以知识的运用为重点培养具有一定技能型和创新型的人才,以适应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要和对高技能创新人才的需求。因此,注重应用和创新是应用型技术大学对人才培养的定位。应用技术大学着力于培养理论扎实、技术精干的本科层次人才,同时兼顾以培养如船舶与海洋工程、渔业资源、工商管理硕士等专业研究生人才,以促进更高层次应用型创新性人才的培养。在发展能力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进而使学生具备一定开拓进取的意识和研究发展的潜力[1]。应用创新性人才不仅能够很好的掌握和运用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而且也掌握一定广度和深度的其他知识,具有高层次、高能力、高素质的特点。

三、“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背景下海洋科学人才培养定位与发展

1. 项目背景下海洋科学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

项目背景下的人才培养定位应以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要求、地方高校办学特色以及学科特色为指导原则[2]。海洋科學是一门以观测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践性是它的一个基本而显著的特点。因此,实践能力培养贯穿于海洋科学类本科生培养的全过程。实践教学是学生理解海洋科学知识、培养自主创新意识、发挥团队协作精神、提高驾驭海洋能力的重要手段。这样的学科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呢?2014年10月20日,由教育部高等学校海洋科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制定并公布的《海洋科学类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指导并规范了海洋科学专业的发展。《标准》明确了海洋科学专业类人才培养的目标:旨在培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较高的人文科学素养,具有国际视野和正确的海洋观,具备坚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地质学以及海洋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系统掌握海洋调查等专业知识和专项技能,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及海上作业的高素质专门人才[3]。《标准》为海洋科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定了总体目标,具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因学校的定位不同而变化。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对海洋科学类人才培养的需求,应用技术大学的海洋科学人才培养以《标准》为指导,结合海洋科学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既要体现出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普遍特性,又要体现出海洋科学的学科特色。

2. 项目背景下海洋科学人才培养的策略

根据项目要求,全新的应用型创新人才是海洋科学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目标。因此,需要从应用技术大学的本质和特征去考虑人才培养,以适应经济发展的需求。具体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开展:

(1) 重构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增强海洋科学人才的社会适应性

海洋科学类专业具有多学科综合与交叉的特点,各高校需要依据自身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结合学科及行业特点和区域特色,以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培养的需求和满足学生继续深造和就业岗位的不同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等人才培养,体现出分层次培养的特色。建立适应创新人才培养的新机制,整体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最大限度开发学生的智慧和潜能[4]。应以学生为根本,根据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建立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与之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设计优势课程,提高选修课比例,加强第二课堂、社会实践、学科竞赛、管理制度等形成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培养模式。

(2) 明确海洋科学类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

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社会发展对海洋科学类人才培养的需求,各高校必须制订符合所在学校的定位,并适应海洋科学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满足国家对海洋科技人才方面的需求。海洋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需要能够反映毕业生主要的就业性质和就业领域、主要的社会竞争优势及毕业后5年时间内学生事业发展的预期。根据《标准》要求海洋科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明确具体,可分解落实,并具有普适性,避免将其作为少数优秀毕业生的预期,专业要建立必要的定期评价制度,考核培养目标的达成度,并对培养目标进行必要的修订,以确保其准确性和有效性。

(3) 构建专业课程体系,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合理的课程体系对于人才培养起着关键作用。根据应用型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海洋科学专业应以教学内容、课程结构和实践教学环节改革为重点,突出人才培养特色。考虑到研究型、应用型、复合型等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多样性,进一步深化教学内容改革,优化课程结构,合理整合课程体系,使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相结合,适当增加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在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中的比重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和实用性,构建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以及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课程体系规划和措施。此外,及时将新理论、新技术和新知识充实到教学内容中,为学生提供符合新时代所需要的教学内容规划和措施。重点加强海洋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建设,系统规划和改革专业实验课程体系。通过生产实习知识体系科学化和完整性的研究,利用生产实习基地健全实习质量保障体系,注重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大限度满足培养目标的需求。

(4) 加强教学支持和保障体系建设,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教学支持和保障体系的建设是高质量、高效益达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重要的手段和途径。应用型海洋科学人才培养需要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点,教师不仅具有深厚的学科理论知识,还要兼备丰富的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因此,需要提升教师的实践业务能力,加大“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力度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构建项目联合、校地共建基地、合作培养等校地合作平台,不仅是地方高校融入、参与和服务区域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和长效机制,同时也是达成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加强人财物投入制度和政策建设,制定并完善依据不同的建设项目决策人财物的配置方案及制度政策,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完善的质量监控和质量标准体系,优越的教学设施,良好的师资队伍是培养应用型海洋科学人才的重要保障。这就要求高校建立动态质量监控机制和体系,不断完善管理体制以及配套体系和教学设施,执行严格的教学管理和全面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完善有组织、有制度、有指标的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制度。

参考文献:

[1] 汪禄应. 应用型本科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建设[J]. 大学教育科学, 2005, (2): 42-44.

[2] 刘娜.“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背景下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的定位与发展[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4, 30(3): 71-72.

[3] 教育部高等学校海洋科學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海洋科学类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S]. 青岛: 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2014.

[4] 苗振清, 刘煜. 对海洋类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以浙江省为例[J]. 高教论坛, 2009, (2): 21-23, 39.

作者简介:杨斌(1983-),男,安徽合肥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海洋科学教学与研究。

通信作者:鲁栋梁, 男,实验师,博士。

猜你喜欢

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
机械工程专业石油装备方向认识实习实践的思考与探索
应用型高校商科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体系探析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