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景咏物类诗歌鉴赏专项练习

2018-09-17零点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解析诗人

零点

一、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答案】

1.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

2.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①虚写。“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的艺术手法。从“更待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分析,尾联为写景句,表现出作者的闲适,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从“更待”两字分析,所写之景应为想象之景,故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文后题目。

丹青引赠曹将军霸①(節选)

杜?甫

先帝天马玉花骢②,画工如山貌不同。

是日牵来赤墀下③,迥立阊阖生长风④。

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淡经营中。

斯须九重真龙出⑤,一洗万古凡马空。

【注】①曹将军霸:即曹霸,唐代著名画家,官至左武卫将军。②玉花骢:唐玄宗御马名。③赤墀:宫殿前的红色台阶。④阊阖:传说中的天门,这里指宫门。⑤斯须:一会儿。

1.如何理解曹霸画的马“一洗万古凡马空”?曹霸是怎样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2.为了突出曹霸的高超画技,诗人做了哪些铺垫?请简要分析。

【答案】

1.①曹霸所画玉花骢神奇雄俊,如飞龙跃出,其他人画的“凡马”在此马前都不免相形失色。②曹霸先凝神构思,苦心布局,然后落笔挥洒,顷刻间一气呵成。

2.①画工如山貌不同:写曹霸要画的马已有众多画工画过,但画得都不成功,强调此马的雄俊非凡手可得,造成此马难画的印象;②迥立阊阖生长风:写真马昂头站立,给人万里生风之感,进一步点出画家要捕捉住此马飞动的神采尤其不易。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包括的内容很多,但题中已经指出是“铺垫”,所以难度就降低很多,学生只要能够读懂诗歌,找到写曹霸画技的内容,那么前面都应是铺垫的内容。学生只要正确理解诗歌内容就能够写出答案。

三、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太原早秋

李白

岁落众芳歇,时当大火流。

霜威出塞早,云色渡河秋。

梦绕边城月,心飞故国楼。

思归若汾水,无日不悠悠。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联“众芳歇”是说光阴逝去,花草凋零,但“大火流”表明天气依然炎热。

B.颔联中的“早”“秋”两字巧妙点题,“霜威”“云色”则直接描写了太原早秋的自然景象。

C.颈联转入对家乡亲人的思念。“梦绕边城月”写的是梦境,含蓄地写出诗人正处在异域他乡。

D.前人评价本诗“健举之至,行气如虹”,说明作者虽然心绪不高,但此诗格调自高,带有边塞诗的雄健之气。

2.本诗在意象和情感表达方面与《沁园春·长沙》有什么不同?

【答案】

1.A

【解析】A项,“‘大火流表明天气依然炎热”望文生义,“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古人发现大火星逐渐向西方迁移坠落的时节,天气就开始变凉。因此“大火流”表明时至七月,天气开始转凉了。

2.①《沁园春·长沙》意象丰富,色彩绚丽;本诗意象简单,色调暗淡。②《沁园春·长沙》借湘江秋景抒发一种乐观积极昂扬向上、以天下为己任的壮志豪情;本诗借悲秋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

四、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题目。

满庭芳·夏日溧水①无想山作

周邦彦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地卑山近,衣润费炉烟。人静乌鸢自乐,小桥外、新绿溅溅。凭阑久,黄芦苦竹,拟泛九江船。

年年。如社燕②,飘流瀚海③,来寄修椽。且莫思身外,长近尊前。憔悴江南倦客,不堪听、急管繁弦。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

【注】①溧水:今江苏省县名,周邦彦贬任溧水县令,本篇为此间所作。②社燕:于春社时飞来,秋社时归去,故称。③瀚海:沙漠,这里泛指遥远、荒僻的地方。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上阕一、二句用词新颖,“老”写出雏鸟在风雨中羽毛渐丰,历练成长的过程;“肥”写出了梅子受到雨水滋润,圆润饱满的形态,富有动感。

B.上阕“人静”句以乌鸢在夏日宁静的山间无所事事、自得其乐,反衬公务之劳顿,突出词人对仕途生涯的厌倦。

C.“新绿溅溅”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既描绘了溪水映衬碧树的绿意,又仿佛能够听到流水声的悦耳潺潺。

D.“歌筵畔”一句写出词人希望在歌舞和美酒中暂时入眠,体现他放达乐观、不畏愁苦的情绪。

E.上阕“凭阑久”一句承上,意谓上述景物,均是凭栏眺望时所见。“黄芦苦竹”,用白居易《琵琶行》中“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之句,点出自己的处境与被贬谪的白居易相似。

2.下阕措辞婉转,情感曲折多变。结合词句,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

1.BD

【解析】B项,“突出词人对仕途生涯的厌倦”理解错误,由注释“作者贬任溧水县令”分析,“人静”句以乌鸢在夏日宁静的山间无所事事,是反衬作者“心情苦闷”。D项,“体现他放达乐观、不畏愁苦的情绪”理解错误,“歌筵畔,先安簟枕,容我醉时眠”表现的是诗人的失落,有着摆脱不了的愁苦。

2.下阕情感曲折多变,作者先以“社燕”自比,“年年”写出多年宦海漂流,无处寄身的愁苦;“且”字婉转地写出作者寻求暂时的解脱,借酒浇愁,忘记身外的功名利禄,“不堪听”进一步写出江南游子听闻管弦丝竹引起的伤感;最后“先”“容”是权宜之计,姑且借醉卧而眠忘記眼前烦恼,作者处处想摆脱,处处又有愁绪,情感曲折地表达了无法排遣的愁苦。

【解析】依据注释,词人贬任溧水县令,本篇为此间所作,失落之情在所难免,于是,词人以“春社时飞来,秋社时归去的社燕”自比,表达漂泊之苦;“长近尊前”是借酒浇愁;“急管繁弦,歌筵畔”传达出听闻管弦丝竹引起的伤感;“容我醉时眠”是借醉卧而眠忘记眼前烦恼。考生围绕这些要点答题即可。

五、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咏 钱

罗隐

志士不敢道,贮之成祸胎。

小人无事艺,假尔作梯媒①。

解释愁肠结,能分睡眼开。

朱门狼虎性,一半逐君回。

咏 钱

徐寅

多蓄多藏岂足论,有谁还议济王孙。

能于祸处翻为福,解向雠家买得恩。

几怪邓通②难免饿,须知夷甫③不曾言。

朝争暮竞归何处,尽入权门与幸门。

【注】①梯媒:媒介。②邓通:蜀郡南安人,汉文帝男宠;凭借与汉文帝的亲密关系,依靠铸钱业,广开铜矿,富甲天下。景帝即位,邓通被革职,其家产被没收,饿死街头。③夷甫:《世说新语》载王夷甫清高,“雅尚玄远,常嫉其妇贪浊,口未尝言钱字”。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罗诗第一联,深刻分析了金钱的危险性的一面,颇具警示意味。

B.徐诗第二联,揭示了金钱在社会生活中翻云覆雨的巨大力量。

C.罗诗对小人的钻营表现出深深的蔑视,徐诗对邓通的命运表现出深深的同情。

D.两首诗都较强烈地表达了愤世嫉俗之情,且对社会阴暗面的认识有相同之处。

E.两首诗都以讽刺诙谐之笔,辛辣批判了“小人”“权门”对金钱的疯狂追逐。

2.在表现手法上,这两首诗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CE

【解析】C项,“深深的同情”理解错误,应是批评与讽刺;E项,徐寅的诗歌不诙谐。

2.相同之处:题材上两诗都是咏物诗,两首诗都托物言志,通过“钱”这一形象,揭露了小人和朱门富户虎狼般的贪婪本性;手法上两诗都用了对比,罗诗以志士和小人进行对比,徐诗以邓通和夷甫进行对比;主题上两诗都抒发了诗人心中的愤怒之情,用讽喻手法对这种社会现象进行了讽刺和批判。

不同之处:徐诗用了典故,罗诗没有用典故。

猜你喜欢

解析诗人
新锐诗人
遇见一名诗人
晒娃还要看诗人
我理解的好诗人
诗人猫
睡梦解析仪
复合场中类抛体运动解析
电竞初解析
“Fe2+与Fe3+”相关解析
相机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