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幻想和自我满足的精神胜利

2018-09-17彭振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绿荫猪肉村民

彭振

【经典文本】

夏日的绿荫里躺着一头猪

侯德云

天地间灌满了火辣辣的热。他愤愤地骂了一句:这鬼天气!骂过之后,就迫不及待地抬腿向村子走去。

他光着膀子,衬衫随意搭在肩上。浑身上下黏叽叽的油汗把他纠缠得很不舒服。太阳快要落山了,咋还这么热呢?他觉得老天爷一定是老糊涂了,就像村里活了90多岁的那个白发老太婆一样,耳聋眼花,弄不清是是非非了。

只锄了几垄地,他就受不住了,嗓子里冒了烟。他要回家去喝一大碗凉水,不,喝一大缸凉水,痛快痛快再说。当然啦,痛快之后,他还是要返回地里干活的。那片庄稼是他一家人全年的指望,敢不精心地侍弄着?

走近村子的时候,他看见村头那棵粗大的老槐树下懒洋洋地躺着一头猪,一头不算太大也不算太小的猪。那头猪浑身脏兮兮的,在绿荫里酣睡,呼噜打得很响。不知为什么,他对那头猪萌生了一股非常强烈的嫉妒。傻不拉叽的东西,你倒是会享个清福!他又愤愤地骂了一句,一口痰喷到猪身上,那头猪仍在呼噜呼噜地酣睡,根本没理会他的存在和他正在燃烧的愤怒。他狠狠地踢了猪一脚。猪醒了,哼哼着撑开眼皮,歪了他一眼,迅即又闭上眼睛。呼噜又起。

他愣了一瞬,一下子跌到树荫里,坐那头猪的身边。他卷起一支喇叭筒老旱烟,没滋没味地吸了起来。一缕缕蓝色的烟雾飘飘忽忽地萦绕在他的头顶,他的心思也随之摇摆了起来。

他叹了一口气:唉,这人哪,活得还不如一头猪哩。一头猪,一辈子不必为吃喝犯愁哇。饿了,渴了,嗷嗷吼几嗓子,就会有人屁颠屁颠地端来吃的喝的。人能行?不干活想吃饱肚子,哪儿找这样的好事呀!不如下辈子就托生一头猪吧,热天热地里躲到树底下睡大觉,真他妈的美气!

一支老旱烟抽完,他又卷了一支,满腹心思仍在继续摇摆着。

他想到了那头猪命运的最后时刻,心兀地颤了一下:尽管活得自在,还不是要被人杀掉吃肉吗?他扭头看了一眼那头还酣睡的猪,禁不住可怜了它一下。转念又一想:不对呀,人也是要死的,死了之后,埋在土里或是被人吃掉,有什么区别?只不过是,人的坟墓是一个土堆,而猪的坟墓是人的肚皮罢了。接着又想到了吃猪肉时的感觉,嘿,那滋味!他咧着嘴无声地笑了一下,嘴角湿漉漉的,淌着一些水样的玩意儿。猪有猪美气的时候,人也有人美气的时候哇。于是他郑重决定,下辈子不托生个猪了,至于托生个什么,他还没想好,以后再说吧。

这时候,他看见一个人向他走来。他像突然想起个什么事儿似的,问那个人:这是谁家的猪?

那人木着脸说:我家的,不知什么时候溜了出来。怎么了?

他嘿嘿着:没怎么。过年的时候杀猪吃肉吗?

那人说:当然杀猪吃肉!要不我费心巴力地养它作甚?

他点点头,说:好,好,到时候别忘了请我去吃肉。我家杀猪的时候,也请你去吃肉。行吗?

那人说:当然行,就这么定了吧。

他站起身子,拍拍沾在屁股蛋子上的土沫子,又瞅了瞅那头猪,心想:睡吧睡吧,再过几个月我就要去吃你的肉哩。

他精神抖擞地向村外走去。庄稼地里还有很多活儿等着他去干哪。

很显然,他完全忘记了回家喝凉水的事儿,那可是他当初回村子里来的唯一目的。

【解题笔记】

夏日的绿荫里躺着一头猪?对,没看错,就是一头猪,而且是躺在绿荫里的一头猪。新颖的标题本身就是一个大大的悬念,出人意料而又引人注意。夏日,綠荫下,躺着的一头猪,三个关键词组合出一幅极具画面感的场景,也将故事发生的环境进行了界定。按小说常见的构思方式推断,题为“猪”,实则很可能写人。这个标题所能引发的猜想之一,在于躺在绿荫下的“猪”和人到底有怎样的关联?猪的处境和人的言行之间有怎样的关系?是借猪写人,或是以猪喻人?如果能在标题的解读训练中形成一种问题意识,那将会大大提高文本解读的效率。就这篇而言,当我们将“猪”和“人”联系在一起来判断作者写作意图时,不难揣摩出些许讽刺和批判的意味。

[结构]

先看看故事内容:一个不得不依靠在地头辛苦劳作来谋生的村民,疲乏之时对一头绿荫下呼呼酣睡的猪产生了羡慕嫉妒恨,然后开始思考人生,思考人与猪的差别,思考生命的轮回转世,最后在吃猪肉的约定中,获得了一种心理的满足。看似有趣的故事,却又让人在笑过之后不禁要心生感慨:人是多么贪婪而又容易满足的动物啊!一个原本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农村生活片段,却借助主人公的一番思悟和言行,展示出了作者对于人性的挖掘和批判。这种以小见大的巧妙构思,充分展示出微型小说的独特魅力。

从结构上来看,小说题为“夏日的绿荫里躺着一头猪”,却未直接从猪写起,而是先从“火辣辣的热”起笔,自然地引出“夏日的绿荫”。“灌满”一词,用得形象而生动,热感仿佛扑面而来。环境描写之后,作者借助外貌和心理描写,刻画了一个在地头劳作、不太能吃苦耐劳、颇有些怨天尤人的村民,然后再由这个村民引出他所见到的绿荫下的一头猪。如果说天气的炎热是在为后文主人公喝水和歇息的情节作铺垫,那么,对他怒气冲冲抱怨老天爷的心理刻画,在表明其心理失衡的同时,也为后文他表现出羡慕猪的心理作出了铺垫。简洁的开场绝无闲笔,故事的叙述逐层展开又层层铺垫。

小说以时间为序,开端是难耐酷热的村民离开庄稼地,打算回家喝凉水,情节在遇到村头酣睡的猪这一小小的插曲中逐步展开,直至他想到有猪肉吃感到无比满足时达到高潮,最后以他忘了回家喝水而重回庄稼地干活为结局。情节发展过程中,主人公点烟时的举动和心思“摇摆”,巧妙地衔接串联起了他那些因猪而生的种种人生思考。需要注意的是,除了“呼噜呼噜地酣睡”,小说并未过多着墨于绿荫下的猪本身,它不过是引发主人公系列思考的一个道具,却有力地推动了情节的展开。而当我们将这头“懒洋洋”的猪,和这个懒散而容易满足的村民联系在一起来思考时,就不难发现小说的标题所具有的双关意味了。

[技巧]

从文学技巧的运用来看,本篇小说以心理描写见长。在鉴赏评论时,应该要学会识别和分析作品突出的特色所在。此外,心理刻画也是本篇展现主人公性格的主要手段。分析人物性格时,心理描写常常是重要突破口。

作为贯穿故事的线索,主人公的心理经历了从“怒”到“妒”,又从“慕”到“足”的过程。一开始是“愤愤地”骂天气热,浑身被油汗纠缠得“不舒服”,体现出其怨天尤人、心理失衡,吃不了苦的性格特点;想“痛快”,却又不得不劳动,表明其不思进取却又无奈于现实的心理。走近村头“老槐树”时,对天气炎热的愤怒变成了对享福之猪的强烈“嫉妒”,而猪“根本没理会”的反应则与其愤怒形成鲜明对比,让“他愣了一瞬,一下子跌到树荫里”。一“愣”一“跌”,还有随后对喇叭筒旱烟的一“卷”一“吸”,一连串的动作,传神地再现了树荫下又一头“猪”的诞生。烟雾萦绕下,他飘飘然自我陶醉,之前的嫉妒演变为对“一辈子不必为吃喝犯愁”的猪之命运的羡慕,突显出其懒散而不思进取却又耽于幻想、渴望不劳而获、极易满足的小农心理。“又卷了一支”,说明其对于自己幻想的意犹未尽。他甚至还想到了人与猪殊途同归的死亡命运,似乎颇有些深刻。然而,深刻也仅仅在于“心兀地颤了一下”,转念之后,他陷入了对猪肉“滋味”的想象中,从“无声地笑了一下”,到“嘴角湿漉漉的”,两处细节刻画,再次体现出他爱自我幻想、极易满足的小农思想,嘴角“淌着一些水样的玩意儿”,更是使得树下的另一个形象也是“猪”确凿无疑了。随后与猪主人关于吃猪肉的约定,更强化了该村民的“阿Q”形象—“睡吧睡吧,再过几个月我就要去吃你的肉哩”的这种报复式的心理,与一开始“非常强烈的嫉妒”心理形成鲜明对比,再次展现了“精神胜利法”的强大威力。

[语言]

语言总是要为人物形象塑造和主题表达服务。口语化与个性化是本篇语言的突出特征。贴近乡土和农人身份的语言,有力增强了故事的现场感和真实感。“这鬼天气”“咋还这么热呢”“傻不拉叽的东西”“嗷嗷吼幾嗓子”……通篇关于该村民的心理刻画,使用的多为此类粗鄙而充满怨气、极其口语化的语言,既显示出村民的身份特征,也展示出其急躁、缺乏耐性的性格特点。

此外,小说中大量叠词的运用也值得注意。赏析小说的语言要从细处着眼,尽可能识别出作者在语言运用方面的独特之处及其所能达到的效果。不论是“火辣辣”“懒洋洋”“脏兮兮”“黏叽叽”“湿漉漉”,又或是“呼噜呼噜”“屁颠屁颠”“飘飘忽忽”,这些通俗的语言,都极具口语色彩和乡土气息,生活化的口语表达与农村地头村口的场景相得益彰,也极大增强了故事的真实感与场景的画面感,让人仿佛亲临其境。

[主题]

小说通过塑造这样一个既安于现状、容易满足却又贪图享受、容易心理失衡的村民形象,再现了阿Q式的精神胜利法。作者借由小人物日常生活中某一瞬间的特定思考,十分写实地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相当一部分人懒散、贪图安逸而又无奈于现实、耽于幻想和自我满足的社会心理。

耐人回味的是,小说以形而下的一身油汗和炎热不适起笔,在形而上的人生思考中展开对人猪命运的比较,最后又以形而下的吃猪肉约定收尾。看似寻常的故事,却充满了哲理意味。生活不就是在形而下和形而上之间飘忽不定吗?故事以主人公要喝水为开端,却又以他最终忘了喝水为结尾,首尾的呼应,更是使小说充满了荒诞和讽刺意味,主题也正是在这一结局中得到了有力的呈现。

猜你喜欢

绿荫猪肉村民
猪肉将降到白菜价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近期猪肉价格上涨动力减弱
徽州绿荫
猪肉价格要回归正常了?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风景
猪肉卷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