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制抒情(下)

2018-09-17熊芳芳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文科班外国语抒情

熊芳芳

怎样才能做到有节制地抒情呢?来看看下面的例子。

1.用比喻“有艺术地说”

海与渔民(节选)

广州市外国语学校2013级高一(1)班 陈俪丹

海和渔民,就像作者和读者,渔民用岁月读海,用生计读海,用宿命读海。但他们什么也不说。

海的胸怀是渔民给的—海啸无常,数不尽的渔民葬身鱼腹,渔民却是没有怨的,从海里捞出来的生计,就是天大的恩赐。

渔民的沉默是海给的—在这个苦难深重的世界里,既没有什么奢望,也没有什么留恋,平静且自由地活着。最后也是魂归大海,骨灰在海里溶解,灵魂向无尽飞去,大海干干净净,永远休眠。

渔民与海是早已有了默契的,海笑,他们也笑;海哭,他们也哭。海既是他们的摇篮,也是他们的坟墓;既是朋友,也是敌人。但要是你让渔民到一个舒适的小农庄吃上几个烙白面饼,他是不大愿意的,他会不由自主地登上那里的小山坡,久久地眺望远处的地平线,直到那一条亮晶晶的蓝色带子,扩大到苍茫无岸。

但是,他们什么也不说……

“海和渔民,就像作者和读者”,真是奇妙无双的比喻!“渔民用岁月读海,用生计读海,用宿命读海”,更是从生命、生存、命运这三个角度,体现了作者温暖的人性关照。

“海的胸怀是渔民给的”这句话饱含苦涩,却不动声色—对于命运,渔民自己都没有抱怨,旁人有什么资格抱怨!某些时候,我们是否也应该向渔民学习这种对天命的顺应与感恩?

人本来是“生于尘土归于尘土”的,渔民的生与死,却都属于大海。所以他们也变得像海一样沉默,沉默的事物往往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譬如“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渔民与海相依相存,作者用比喻进行节制抒情:无论是摇篮还是坟墓,无论是朋友还是敌人,与其谈论幸与不幸,不如说这是宿命。宿命可以是痛苦也可以是幸福,全看人怎么看。别人的幸福在我看来也许是痛苦,别人看来的痛苦于我自己或许正是幸福。

所以,有什么好说呢?

各自过好自己的生活。珍惜属于自己的每一份苦与乐、痛与爱。

这样的文字,不动声色,却震撼人心。

节制的抒情,一点点就好。

2.用拟人“有情感地说”

无须着急(节选)

广州市外国语学校2013届文科班 徐嘉珞

无论走得多远,你都能听见花开的声音。

他们常常死于非命。离开陪伴自己生长的同伴,面对无心爱花的人,憧憬总比恐惧来得多,尽管他们知道离消失的日子并不远。

或许他们更想做根植于土壤的匆匆过客。在他们有限的生命里,移动不过是一种无奈。

那些此起彼伏的跫音才是令他们兴奋的乐章。或许那只是经过,或许也有流连,不过也是匆匆的片刻驻留,已经很久没有听到悠闲安适的脚步,看着人们拎着大包小包,飞奔似乎成了他们消磨时间的事情,似乎没有人留意过他们的呼喊。

垂首回眸间,到处都能听见花开的声音。

作文话题是2012年的“三八”妇女节时我放在讲台上的一束花。花是爱的礼物,但有谁真正爱过花,有谁认真留意过花的呼喊?徐嘉珞以一颗敏感的心听见花开的声音,听见花的心声。以爱之名,花理所当然地被牺牲,被移动,被忽视。人类的自我中心扼杀了花的自由与生命,却盗用了花的美丽与芬芳。有谁问过或者想过花儿们自己的意愿?文章妙用拟人,抒写花儿的心情。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轻轻地抒情,营造出一种盛大的轰鸣—那是生命的呼喊。

徐嘉珞的另一篇作品,也能带给读者类似的感动—

傘这一生(节选)

广州市外国语学校2013届文科班 徐嘉珞

伞这一生,不能太脆弱,也不能太坚固。

无论是抵挡强风而折断,还是伞边的线头脱落,曾经倍受宠爱的伞都会被毫不犹豫地丢进垃圾桶。

活得太坚固也不行。人们已经开始为换伞而找借口了,掉色的,残旧的,就扔掉吧。

伞本是用来保护主人免遭淋雨的,可是很多时候伞连自己也保护不了。

话题“伞”,和花儿一样,人们总认为它们是为人类所用的,它们似乎注定了要为人类的幸福而牺牲,这几乎是它们的宿命,没人去想它们自身的感受,或者说,人们认为它们根本没有感受。但徐嘉珞有别样柔软的情怀,在她的眼里,每种事物都有生命,都值得被我们注视和珍惜。“伞本是用来保护主人免遭淋雨的,可是很多时候伞连自己也保护不了”,也是妙用拟人,微微地抒情,却潜藏着一种对生命的大悲悯,带给读者大震撼。

有人说,生物学者把物分为生物与无生物,其实世间的一切都是活着的。泥土是活的,水也是活的,灯火也是活的,花瓶也是活的,都有着力,都有着生命。不过这力和生命,昏于心眼的人却是无从看见,无从理会。

由此我可以说,徐嘉珞是个心眼明亮的女孩。

3. 用对比“有选择地说”

何以长存(节选)

广州市外国语学校2013届理科(1)班 叶思齐

黑色的绅士帽,黑色宽大的西装—他准备登场。他没有选择始皇帝制长生不老药这种低劣的长存方法,也不愿学和珅穿金戴银如烟花般短暂的存在,然后陨落。他愿像葡萄那般,把自己变成酒所以长存。尽管时代没有给他如耶稣那样为信仰壮烈牺牲的机会,但是时代给了他在荧屏上逗大家开心的际遇。

虽然企鹅步、小胡须曾被同为默剧演员的同行不耻,但是,时间湮灭了那些渺小可悲的存在,证明了他如酒的香醇。如今的他—卓别林,接过上帝递来的酒杯与爱迪生、华盛顿谈笑着,在世人的掌声与称赞中,等待下一个长存。

这篇作文的话题是“在”。生命是一种存在。如何存在?意义何在?这似乎是人类的一个终极问题。最后考上了浙江传媒学院的叶思齐(现在在大学主持一个电视节目《大学,快跑》)告诉我们说:将生命的葡萄酿成香醇的美酒,你将拥有流芳百世的长存。物质生命如此短暂易逝,大多数的生命只能被动地任由时光腐蚀,最终变质,消逝。但智慧的人勇于选择与众不同的人生,他们将永远活在人们心中。梵高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画了一幅《盛开的桃花》,并题写诗句说:“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木心说:“一个人的艺术作品,留在世界上,实在是不死的。对于我,拜伦、普希金完全是活着的。” (《文学回忆录》)叶思齐的文字并没有过多的或者强烈的抒情,他只是“有选择地说”,在丰富的对比(皇帝、和珅、耶稣、默剧演员的同行)中,潜隐地表达了对一个将自己不起眼的“平凡”升华缔造成伟大和永恒的人的由衷钦佩与敬仰,在节制抒情的同时,他不吝赞美,以爱迪生、华盛顿来映衬主人公,在全文的结尾处制造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宏大的高潮。节制抒情营造强烈震撼,叶思齐是当行出色的。

4. 用排比“有层次地说”

慈·刺(节选)

广州市外国语学校2013届文科班 张嘉泳

孟母把织机上的布帛引刀刺断,手中的利刀蕴藉了“半途而废人无就”的用心良苦;岳母把“精忠报国”四字刺于儿背上,手中的刺针承载着“国兴靠贤士,家兴望子孙”的期盼;慈母将绣线密密缝在游子衣上,手中的绣花针流露出“儿行千里母担忧”的眷眷慈母情。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话题“刺”,有谁能想到这样的角度呢?张嘉泳是个特别的孩子。三个典型材料,三种深沉的母爱:盼儿成人,盼儿成才,盼儿平安。作者在简洁的叙事中引用了相关语句,编织得逻辑严谨而又层次丰富,就像慈母手中的针线活一般,密密的针脚,深沉的内涵。结末一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令人感慨万端,回味无穷。

还有一篇与这一篇有异曲同工之妙:

刺 绣(节选)

广州市外国语学校2013届文科班 吴梦洁

在字典里查“刺”的意思,都是锋利的、尖锐的。所组成的词语,也都是带有强烈的侵略性字眼。所以当我在一片杀伐之气的文字里看到“刺绣”这个温婉的词语时,蓦然感动起来。

橘黄色的温暖烛光下,是谁家女子细细刺绣的身影?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这是鬓微霜的母亲惆怅而欣慰地缝补着游子的大衣。

“一行书信千行泪,寒到君边衣到无?”韶华女子一边垂泪,一边将一缕青丝缝进绣着鸳鸯图案的香囊,随着御冬的棉衣一起寄给远在边疆的夫君。刺绣啊,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凝结着绵绵的情意。

和上一篇相比,主题略有差异,角色更为丰富:有母亲,有妻子。总之,古代女子的绵绵情意,以刺绣做了载体。原来,与“刺”有关的,竟然也可以与“刺”完全相反。木心说:“‘温柔敦厚,好!也别怕‘尖和‘薄,试看拈针绣花,针尖、缎薄,绣出好一派温柔敦厚。”(《琼美卡随想录》)“刺”,因为有了绵绵情意,同样可以演绎出一派温柔敦厚。委婉质朴的节制抒情,带给读者深深的震撼。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这样朴素的温暖已经从现代文明中消失?我们追求快,追求新,追求强烈的刺激,却早已不愿在一针一线的反反复复中编织平凡日子里最温暖的感动。

5.用对话“有场景地说”

在(节选)

广州市外国语学校2013届文科班 吴海滢

“哇!哇!”“乖,宝宝不哭,妈妈在呢。”这是母亲给予孩子一辈子的承诺。

“无论是顺境或逆境,富裕或贫穷,健康或疾病,快乐或忧愁,我都会不离不弃,在你身边。”这是伴侣们给予对方后半生的依靠。

“你在吗?”

“我一直都在呢。”

这难道不是比“我爱你”还要美好吗?

话题“在”,作者通篇运用对话,再现了人间的种种温情:亲情,爱情,友情。让读者似乎能够看到一个个温暖又美好的场景,一股暖意瞬间涌上心头。震撼不是刺激,刺激是浅层的生物反应,震撼是深层的灵魂波澜。

这样的文字让我想到海子的一首诗: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太阳强烈

水波温柔

一层层白云覆盖着

踩在青草上

感到自己是彻底干净的黑土块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泥土高溅

扑打面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人类和植物一样幸福

爱情和雨水一样幸福

6.用矛盾“有反差地说”

泡 沫(节选)

广州市外国语学校2013级高一(1)班 刘可欣

故事的最后,小美人鱼终究还是成了泡沫。

呐喊。嘶吼。肮脏。混乱。悲伤。平静。

始終不肯相信,童话的结尾是那么梦幻,所有的疼痛与无奈归于大海的蔚蓝。现实的波浪太灰暗,它打翻少女的幻想,生硬地拍在海滩上,终成泡沫。

又想到《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想到那再也不会绽放的白玫瑰。一个人的独角戏,演到最后有谁看。

只是在那一份如梦如幻的爱情面前,甘愿破灭罢了。

理想和现实往往有矛盾,美好的人物和糟糕的结局往往有反差。矛盾和反差越大,造成的情感上的冲击和震撼就越大。小美人鱼梦想得到爱情,得到和人类一样的灵魂,为此她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最终却还是成了泡沫。如此善良美好的一个人物形象,如此让人疼惜的一个女孩,最终竟是这样的结局!如此强烈的反差,名字叫作悲剧。悲剧比喜剧更能震撼人的心灵,使人受到灵魂的洗礼。这就是矛盾和反差的力量。有了矛盾和反差,不需要作者大声叫嚣,读者自然就会被震撼了。

下面一篇也是如此:

泡 沫(节选)

广州市外国语学校2013级高一(1)班 于 澜

泡沫是易碎的,却是最美好的。午后的阳光下一个个大小不一的泡泡变幻出无穷无尽的色彩,是那么炫丽斑斓,令人禁不住伸出手去触碰,想去感受那奇异的变幻的美好—可是就在手指尖即将要碰到那琉璃般的色彩时,它就“砰”的一下子碎掉了。碎得令人失望—就像你期待已久的生日派对被临时取消一样。

泡沫是美好的,它令人充满了想象和憧憬。泡沫却也是易碎的,碎得你所有的想象和憧憬在瞬间破灭,作者在此运用了一个极妙的比喻:“就像你期待已久的生日派对被临时取消一样。”这也是矛盾,也是反差,我们总想把美好的事物留住,然而我们不知道,美好的事物之所以美好,正是因为它的容易逝去。

7.用画面“有情境地说”

给未来老公的一封信(节选)

广州市外国语学校2013届文科班 易颜卿

我希望我们的未来是平淡而美好的。

一个不大却又充满温柔气息的小窝,一间简约的厨房,一张容得下一家三口的小餐桌,我们可以坐在阳台的双人藤椅上手牵着手望着窗外人来人往和渐行渐远的夕阳,晚饭后能在一条伴着蝉鸣的小道上散步,享受着清澈的月光与昏黄的灯光轻轻地洒在身上的感觉。

我们会有孩子,并且我希望是男孩子,我不愿看到自己的女儿被卷入女人之间的钩心斗角,那样活得太累,我偏爱男孩的直率和简单。

不需要拥有太多的金钱和权势,这两样东西是驱逐快乐的魔鬼,笑容和健康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我们会孝敬和爱护双方的父母,是因为他们我们才会相知相遇,并且幸福地生活着。抽出时间陪伴他们,给予他们家庭的温暖和爱,也能让他们知道当初他们的一句“祝福你们”,一个点头的示意是无悔的选择。

Listen(倾听),Obligate(感恩),Valued(尊重),Excuse(宽容),合在一起便是Love(爱)。正是这样平凡而简单的词汇,构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感情,平凡爱却需要用一生去灌溉。

话题“淡”,作者所向往的,正是平淡的幸福。读来感觉十分温馨,画面平凡而动人,没有强烈的抒情,只有暖暖的画面与淡淡的甜蜜。想到一段歌词:“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路上收藏点点滴滴的欢笑,留到以后坐着摇椅慢慢聊……”这样淡淡的抒情,能造成强烈的震撼,是在心海深处的一种摇撼。

猜你喜欢

文科班外国语抒情
浙江外国语学院
认错人
春 日
无敌文科班
那个文科班的女孩子
会抒情的灰绿
An Analysis on Holden’s Anti-hero Image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
简论抒情体
문학텍스트를 활용한 한국어교육―발음 ,어휘 교육을 중심으로
An Analysis on the Structure of “Yue Lai Yue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