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物是人非背后的人生况味

2018-09-17郑朝晖

语文世界(初中版) 2018年7期
关键词:晏殊伤感东篱

郑朝晖

物是人非常常是最让人感到寂寞与伤感的。因为自然的物候常常是可以轮回的,但是人生就像射出去的箭矢,是没有办法回转的。就如朱自清先生在他的散文《匆匆》里所说:“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大概也正是这样的境况总是惹着诗人词人的情绪,生发出不少伤感的叹息。不过感伤的表达有时也彼此不太一样。有人会比较激越,觉得这是天地间最大的不公,指天画地,椎心痛恨;也有人从中看出生命的悲剧本质,产生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悲凉;当然也有人,只是在人生某一个转角,停下来,轻轻叹口气又开始自己的漫行。但不管怎样,内在的寂寞其实是一样的。

就如晏殊的这首《破阵子》,应该就是那种人生转角处的一声轻叹。

“?忆得去年今日,黃花已满东篱。曾与玉人临小槛,共折香英泛酒卮。长条插鬓垂。

人貌不应迁换,珍丛又睹芳菲。重把一尊(樽)寻旧径,所惜光阴去似飞。风飘露冷时。”

这首词上片是对往昔的追怀。黄花郁郁开满东篱,和自己心爱的人一起把酒言欢,折下花瓣让它们飘摇在酒杯里,如果是枝条修长的,就把它插在爱人的鬓边。所有的美好都是因为东篱边绽放的黄花。“共折”二字,将两人浓情蜜意写透,而那个“泛”字,又那么富有情趣—两人有说不完的话,度不完的良辰,居然可以把心思都放在细细观赏花瓣在酒杯里飘荡的样子上。而“长条插鬓垂”,则让花与人两相辉映,自然妙不可言。但是,我们不要忽略了,整个上阕是由一个“忆得”统领之下的。为什么要“忆”?因为曾经的一切已经不在眼前。而时间的相似“今日”,则是勾起无限思念的触发点。诗词常常是这样,原本热热闹闹或者缠缠绵绵的景致,因为一个“忆”而虚化为现实的一个背景。人,真的是一种很奇怪的存在,现实多残酷,回忆就有多美好。所以,这个上片虽然处处写曾经,但时时在当下,是有伤感寂寞在其中。

下片开首两句,以虚词发力,词较之诗更委婉缠绵,常常是虚词的功劳—一个“应”,一个“又”,将这种物是人非的情怀宣泄出来。“应”字有两种用法:一种是情理上有,而事实上没有;一种是对不在眼前的事物的推测悬想。前一种更重事理上的推理,后一种更重内心情绪的传递。我想晏殊这里大概是后一种吧。

“不过一年光景,人的容貌应该不会有太多改变吧。”这样的叙述里面其实满怀着深情的思念,只是隐含在字句里面不事张扬而已。而后一句“珍丛又睹芳菲”中的“又”,则把物是人非的情绪几乎是恨恨地说了出来。这个“又”字里有着深深的埋怨,很像“偏偏”的意思,也就是“多情偏被无情恼”的感觉,但是没有这么直白,而只是用一个“又”字,似乎漫不经意地表露出来,如果是粗心的读者,或许还会轻轻地滑过去了呢。花的轮回,难道是为了提醒人生的一去不复返吗?这样的恨意,在唐诗宋词里面比比皆是。而“重把一尊寻旧径”,也是与上阕处处照应的句子。还记得去年那一杯漂着花瓣的酒吗?今年我又在这里饮酒,所以用一个“重”,但是此“一尊”已经不是彼“一尊”了,花还在,酒还在,但是人已经不在身边了。所以“寻旧径”。“旧径”是不需要寻的,这里追寻的实际上是曾经在这条小径上发生的那些场景。把往昔美好的情境一一回味,实在是一件苦涩的事情,因为要不是寂寞孤独,又有谁会热切地去品味那些曾经的美好呢?

这真的是人生的悖谬之处。当美好的情境唾手可得的时候,或者沉浸在当下的美好之中的时候,人们往往是没有回忆、没有瞻望的。他们的世界就只有眼前。而当一切美好已经成为过眼云烟的时候,这种曾经的美好却会异常真切地出现在我们的心底。比如有时候一个人感到寂寞的时候,才会去把曾经的种种情愫细细品咂,但这其实不过是饮鸩止渴,因为那时的美好不过是为了提醒自己当下的寂寞,如此而已。如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审美,其实就是寂寞啊。

当然,这样的感伤背后,人与人的生命态度是不同的,比如晏殊,只是用“所惜”两字将这样的寂寞轻轻地抹去,不再直抒胸臆,转而感叹“风飘露冷”了。我以为,中国诗歌最美妙的手段不过是“以景结情”。如果直接抒情,情感固然是明确了,却是被固化了。而作者借助于景物来传递情感,读者借助于景物来感受情感,这里面就有一个读者借助于自己的人生经验进行再创造的过程了。读者在这个过程中往往就把自己的人生经历带进去,丰富了作者原本的情感。这就是以景结情的妙处所在。但是读者也不是胡思乱想,因为读者的情绪走向,早就被前面的诗句所影响,所以是“大方向一致”前提下的再创造。这种有限制的自由,才显得更有韵味。

不指天画地,也不寻根究底,只是轻轻叹息之后就走开,这就是晏殊所展现的人生态度吧。

猜你喜欢

晏殊伤感东篱
李久香
深秋
晏殊的忘年知音
告别季
独自一个人赏月
晏殊《完溪沙》
问答录/快乐与伤感
伤感
世间每一朵菊花,都有东篱的香气
何不采菊东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