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拼多多背后的世界什么样?

2018-09-17

第一财经 2018年35期
关键词:档口危机感企业主

前段时间,拼多多占据舆论头条,也引发了“消费降级”的讨论。与此前流行的“消费升级”相对应,通过拼多多平台销售的产品,多以定价低作为优势吸引消费者,令公众认为此举诱发消费者购买低廉产品,从而放弃对高品质产品的诉求。

这个话题自然会成为编辑部选题会的讨论内容。这本已有10年历史的杂志,长期关注发生在中国消费领域的种种变化。我们的“金字招牌”进行到第10年,目前正在收集问卷的过程中。借助这个纯粹的消费者调查,我们的确了解到随着物质供应的不断丰富,人们对于产品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相对来说,人们对于价格不像10年前那么敏感了。这种现象,和拼多多平台上的销售盛况,的确是有些矛盾的。

一方面,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另一方面,他们对于高性价比的渴望从来没有消失过。不要说拼多多,曾经,每年的双11、6·18,哪个人造节日不是给予一定优惠,并以此获得更多销量呢?同时,一个关键点在于,中国市场很大,各地经济发展差别很大,所容纳的消费者种类可以说是千差万别。

无论以升级还是降级来定义整个中国市场,都有失偏颇。事实上,升级和降级同时存在,也许才更接近这个复杂市场的真相。

这场争论暴露了一个核心的问题:更擅长在网络上发表观点的,多是集中在一线或新一线城市的消费者,他们通常是根据自己熟悉的经验来作出判断,对于零售消费市场的复杂性,他们并不那么了解。

甚至于,我们这些商业报道的从业者,也不够了解真实的商业世界—当然,这也是督促我们不断加强调查报道的动力。拼多多引发的讨论,让我们想起2017年的一篇封面故事《中国式消费折叠》。当时,我们的记者发现在距离上海491.4公里的蚌埠,shopping mall里受欢迎的品牌与上海的全然不同。顺着消费折叠的现象,我们意识到,拼多多背后的商家及制造商,是不是也会面临制造折叠的局面?

就这样带着疑问,我们年轻的记者走访了广东的“档口”,那里杂乱却充满活力的氛围,不是我们这些长期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熟悉的场景,但也正是这些交易活跃的档口,诠释了概念中的“中国制造”。

令人惊喜的是,我们找到了几位年轻的企业主,他们此前从未出现在这本杂志上,更谈不上成为报道的主角。和很多一线城市的年轻人相比,他们普遍没有受过高等教育,而是直接通过社会历练获得成长。他们的产品活跃在电商平台上,他们的工厂则根植于珠三角制造业的土壤之中。

他们熟悉服装行业的每个细节,做起生意精打細算,但也有很强的危机感,他们知道价格低廉的产品终不具备长期的生命力。

不可否认,制造业升级仍是个迫切的问题。活力并不能消除这个根本的障碍。几乎每个企业主都想升级自己的品牌,而在现实中,他们往往受困于制造水平、研发能力与品牌意识的局限。这些能力的提升并非一日之功,同时也有赖于制造业生态系统的进一步升级。

不过,危机感也促使他们以行动去追寻更大的梦想:有朝一日能够凭借自己的力量创建一个有原创能力、有品质的本土品牌—这种梦想方是中国制造的希望所在。

猜你喜欢

档口危机感企业主
没有危机感就是最大的危机
印染企业主私设暗管超标排放水污染物移送行政拘留案
破机关化立群众性以危机感换进取心
破机关化立群众性 以危机感换进取心
十八大以来新生代民营企业主统战工作的思考
茶 味
私营企业主政治参与渠道的选择偏好及效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