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游离皮瓣移植术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效果

2018-09-17刘会林何中恒娄志鸿魏继兵

实用临床医学 2018年7期
关键词:颌面部移植术鳞状

刘会林,何中恒,李 志,娄志鸿,魏继兵,王 新

(开封市中心医院口腔科,河南 开封 475000)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患者通常接受肿瘤切除术治疗,但术后存在局部组织缺损,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临床对局部组织缺损常通过各种局部游离皮瓣修复术来治疗[2]。有研究[3]表明,游离组织瓣移植对口腔颌面组织缺损患者具有良好的修复效果,且患者预后良好。为此,本研究探讨游离皮瓣移植术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3年1—12月开封市中心医院收治的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患者(研究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30~71(51.5±4.5)岁,病程1~16(6.3±1.7)个月。原发部位:颊黏膜8例,下牙龈12例,舌21例,口底黏膜9例;高分化鳞状细胞癌23例,横纹肌瘤3例,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17例,舌根腺样囊性癌7例。选择同期本院收治的良性肿瘤患者(对照1组)50例,男25例,女25例,年龄32~76(52.3±4.9)岁,病程2~17(6.7±1.3)个月。原发部位:颊黏膜9例,下牙龈13例,舌20例,口底黏膜8例;高分化鳞状细胞癌24例,横纹肌瘤4例,中、低分化鳞状细胞癌16例,舌根腺样囊性癌6例。选择同期在本院门诊体检的健康体检者(对照2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31~74(52.6±4.2)岁。3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手术方法

手术入路位置根据患者肿瘤大小及部位决定,将肿块充分暴露后,沿肿块周围1 cm位置将病变组织切除,后病理检查切缘组织,如果为阴性则停止切除,采用蒸馏水对手术区域进行冲洗。

研究组采用游离皮瓣修复术。对患者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麻醉后,根据患者软组织缺损大小部位选择皮瓣,游离皮片或前臂皮瓣用来修复颌面部软组织、口腔内软组织以及舌软组织。胫骨皮瓣用来修复下颌部缺损,即自桡动脉线腕横纹处和肘前臂横纹下2~3 cm处取2点,两点连线,于线两侧对称设计皮瓣,即皮瓣面积略大于受损区域。然后,自皮瓣远心端进行皮瓣分离,结扎桡动脉。在皮瓣近中位顺肘窝由前自后纵切,依次纸杯血管蒂,并将皮瓣覆盖于受区。髂骨肌皮瓣用来修复口外缺损,即自髌骨外缘到髂前上棘连线,于线中点2~3 cm处内侧纵向切开9~10 cm,切至阔筋膜深面,外翻在内向外寻找隔皮穿支,选取直径≥0.5 mm且具明显搏动的血管,设计并制备血管蒂及皮瓣,即血管蒂及皮瓣稍大于受损区,覆盖于受损面部区域。皮瓣覆盖后,采用显微镜辅助将血管动静脉直接减张吻合,术毕。

1.2.2 术后处理

研究组术后采用常规对症治疗及抗炎感染治疗。1 d后,拨出插管;3 d后,解除头部固定制动、拔出颈部置负压引流管,并采用低分子右旋糖酐500 mL静脉滴注,1 次·d-1,连用7 d;采用0.2%H2O2150 mL和呋喃西林液250 mL口腔冲洗,2 次·d-1。根据患者情况在7~14 d内拆线。

1.2.3 标本采集与检测方法

标本采集:对研究组术前和术后1、14 d,对照1组、对照2组晨空腹抽取肘静脉血3 mL,1000 次·min-1离心5 min,取血清,放置-20 ℃冰箱保存,待测。

检测方法:使用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BS-220全自动生化仪及配套试剂、采用溴甲酚绿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的水平。使用全自动生化仪及配套试剂、采用间苯二酚显色法检测唾液酸(SA)的水平。具体操作根据试剂盒说明书及根据仪器标准化操作程序进行。

1.3 观察指标与修复成功、修复失败评定标准

观察研究组修复成功、修复失败和并发症的情况及随访4年的临床疗效。研究组术前、对照1组、对照2组及研究组术前和术后1、14 d时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唾液酸(SA)的水平。

修复成功、修复失败评定标准:修复成功,即皮瓣成功存活,且受损织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修复失败,即移植皮瓣未存活,受损处感觉及功能存在缺陷。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研究组的疗效及并发症的情况

研究组修复成功48例(96.00%),修复失败2例(4.00%)。并发症:血管危象4例(8.00%),远端皮瓣小面积淤血性坏死5例(10.00%),供区感染伴积液1例(2.00%),局部血肿4例(8.00%),均经相应处理后愈合。随访4年,原位复发7例(14.00%),转移1例(2.00%),颈部复发6例(12.00%)。生存39例(78.00%),死亡11例(22.00%)。

2.2 研究组术前及对照1组、对照2组血清IL-2、SA水平的比较

研究组术前血清IL-2水平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血清SA水平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对照1组血清IL-2、SA水平均高于对照2组(均P<0.05)。见表1。

表1 研究组术前及对照1组、对照2组血清IL-2、SA水平的比较 ±s

*P<0.05与对照1组、对照2组比较,#P<0.05与对照2组比较。

2.3 研究组手术前后血清IL-2和SA水平的比较

研究组术后1、14 d血清IL-2水平均高于术前、血清SA水平均低于术前,术后1 d血清IL-2、SA水平均低于术后14 d(均P<0.05)。见表2。

表2 研究组手术前后血清IL-2、SA水平的比较 ±s

*P<0.05与术前比较,#P<0.05与术后14 d比较。

3 讨论

口腔颌面部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临床中常采用手术治疗,但术后会出现局部组织缺损,并导致功能障碍[4]。有研究[5]表明,游离皮瓣移植术在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中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本研究中,研究组术后成功修复率为96.00%。随访4年,生存率为78.00%,其与郭家平等[6]研究的结果一致。

郭家平等[6]通过对恶性及良性口腔颌面部肿瘤患者及正常人血清SA及IL-2水平比较发现,正常人或良性肿瘤患者血清IL-2水平均显著低于恶性肿瘤患者,并且随着肿瘤程度的加重,血清IL-2水平随之降低,血清SA水平上升,因此血清IL-2、SA水平可以作为衡量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组织缺损修复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本研究中,研究组术前血清IL-2水平低于对照1组、对照2组,血清SA水平高于对照1组、对照2组(均P<0.05),其与邵侠等[7]研究的结果一致。此外,研究组术后1、14 d血清IL-2水平均高于术前,血清SA水平均低于术前;术后1 d血清IL-2、SA水平均低于术后14 d(均P<0.05),提示游离皮瓣移植术用于修复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的缺损组织,有利于受损组织的修复。

猜你喜欢

颌面部移植术鳞状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D-L1的表达与P16、HPV感染以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分析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心脏康复对预后的影响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FOXC2、E-cadherin和vimentin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
髓芯减压术自体髂骨移植术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术联合治疗战创伤致早期成人股骨头坏死
巨大角化棘皮瘤误诊为鳞状细胞癌1例
体外膜肺氧合在老年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应用研究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计算机辅助模拟技术在颌面部复杂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中的应用
精密吻合移植术在眉毛自体毛发移植中的应用
整形美容外科技术原则在口腔颌面部创伤治疗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