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文化转译的地图信息设计探索

2018-09-17李志榕姜紫微

图学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浙江信息设计

李志榕,姜紫微

基于文化转译的地图信息设计探索

李志榕,姜紫微

(中南大学,湖南 长沙 410083)

分析浙江文化,提出基于文化转译的浙江地图信息设计方法,用以保护和传承浙江地域文化,丰富浙江地区的地图信息种类。从器物层、组织层、精神层3个方面对浙江地域文化进行分析与归纳,甄选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作为设计目标,运用语言学“转译”的概念和方法,将浙江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地图信息设计语言,并将其运用于地图信息设计实践中,得出兼具准确性与文化性的浙江地图。设计中可依据信息的特点,将需要表达的地图信息分为基本信息、深层信息以及隐含信息,并采取直接转译法、延续性转译法和间接转译法将各类信息转化为设计语言进行综合运用,使地图设计成为兼具基本地理信息及历史人文特色的信息设计。

浙江;文化转译;地图设计;信息设计

信息设计是以信息为视点,以信息的量和传达为主导的新设计,需采用合理的方式分析并组织数据与信息,让其以合适的途径传播,使复杂难懂的数据易于理解。地图是信息设计的方式之一,是将复杂信息进行简洁概括的一种表现形式,是一种既具抽象指代又具视觉功能的创造[1]。随着科技的发展,地图信息的设计也在逐渐变化,现代测绘能力的提升使人们获得的地图数据越来越精准,但依据这种精准测绘所获得的地图,其功能往往仅停留在基础设施的定位之上,未能深入挖掘设计对象的文化内涵与特征,缺乏一定的“叙事性”和“人情味”[2]。由此,本文期望将传统文化语言与精准测绘下的地图数据相结合,使地图信息设计兼顾其文化性与准确性,通过对浙江地域文化的整理和分析,运用“转译”的概念和方法,将浙江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转化为地图信息设计语言,并提取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符号,运用于设计实践当中。

1 浙江地域文化元素的提取

浙江被称为“丝绸之府”、“鱼米之乡”,是吴越文化、江南文化的发源地。英国著名社会学家马林诺夫斯基曾把文化一分为三:器物层,即生产、生活工具层面;组织层,即社会、经济、政治组织等制度层面;精神层,即人的伦理、价值取向层面[3]。此次地图信息设计实践以浙江省为目标,分别从器物层、组织层与精神层对其地域文化特征进行分析与归纳,并提取其中较具代表性的文化元素作为设计表达目标。

(1) 器物层文化。浙江省是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其先民们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造就了浙江器物层文化的繁荣,一些生活用品、生产工具、文化遗址经过历史的沉淀留存下来,成为了现今丰富的文物藏品和众多的名胜古迹[4]。“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乌镇,文人墨客常去之处鲁迅故里(图1),还有普陀山、雁荡山、西溪湿地、千岛湖、嘉兴南湖等地远近闻名,成为浙江的一道靓丽风景线。由此,可从众多的景点中选取包括西湖、南湖、乌镇在内的12个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作为地图信息设计的主要表达对象,将器物层文化通过视觉语言进行描绘,增强地图的叙事性。同时挑选出浙江地域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4A级旅游景区以及省级度假区作为辅助信息,在地图中予以标识与注记。

(2) 组织层文化。浙江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以及自然条件,作为国内港口资源最丰富的省份之一,众多的沿海港口和海上航线成为了其又一特色(图2)。浙江现拥有宁波-舟山、温州、台州和嘉兴4个规模化港口,二类开放口岸12个,全省共有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118条[5]。这些港口和航线除了作为水陆交通枢纽,也连接了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的发展,影响着浙江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因此,在地图信息设计表达中,需着重对沿海港口以及独具特色的海上航线进行描绘,以反映浙江经济贸易的发展以及其丰富的物产,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浙江人民积极劳作的生活情境。

图1 西湖、乌镇、鲁迅故居

图2 浙江的沿海港口

(3) 精神层文化。地域的自然环境影响着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而这种方式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该地域的精神文化特质。浙江是传统的江南水乡,水即是其地域文化之源。《老子》曾说:“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浙江的“水性文化”滋养了浙江人刚柔并济、温润醇实的文化性格与经世致用、耿介刚强的文化精神[6]。浙江还具有浓郁的人文气息,近现代的文化名人徐志摩、戴望舒等人在其文学作品中将浙江温润飘逸、自由洒脱的气质表现得淋漓尽致。另外,一些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故事,如“白蛇传”的跨界之恋和“梁祝”的幻化成蝶,也传达出了浙江人民内心的美好情愫。由此,在地图信息设计中,可从浙江已有的文化印象着手,从“粉黛的砖墙”、“灰色的屋瓦”、“青石板的小路”中提取元素符号,营造浓郁的人文氛围,映衬浙江人民美丽的人生情怀,隐喻传达出该地域的文化特征。

2 文化转译方法导入地图信息设计

2.1 文化转译方法的概述

“转译”属于语言学范畴的词汇,是指将一种文字通过媒介语言翻译为另一种文字的特殊翻译行为。转译具有重大的方法论价值,在数学、生物化学甚至艺术评论等诸多语言学以外的领域都得到广泛应用,其概念内涵早已被引申为“一套表义系统以一定规律对另一套表义系统的生成产生影响的过程”[7]。而本文所界定的文化转译,指的是基于对文化信息全面、准确地解读,采用设计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将地图信息设计语言与文化信息相关联,在强调文化价值输出的基础上,将泛化的文化转化成为具有识别特征的设计符号,并能适用于地图信息设计之中[8]。

2.2 导入文化转译方法的必要性

地图的设计需要在准确传达数据与定位信息的基础上,深入挖掘设计目标的文化内涵与特色,使地图兼顾准确性与文化性。那么在设计过程中,对所在地域文化特征的提取和设计符号的转换就显得尤为重要。浙江作为吴越文化与江南文化的发源地,拥有丰富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遗产。对于器物层文化,可以通过现代设计语言进行归纳和演化,构成有形的视觉元素进行表达;而对于组织层和精神层文化这种无形又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就需要导入“文化转译”的方法,找到视觉形式与深层意义之间的联系,再将其用视觉图像的方式表达出来[9]。在文化转译过程中,设计符号充当着信息媒介,设计师将文化信息整合再造,转换成设计符号,再以产品的形式承载这些语言,最终传达给用户,从而唤起用户记忆,使其产生情感共鸣,最后达到良好的审美体验。

2.3 文化转译的应用方法

在本次地图信息设计中,文化转译的应用方法可以分为直接、延续性和间接转译法。直接转译法通过模拟对象外形,将地图中一些基本地理信息,如山脉、河流、湖泊、植被等有形的、可视的内容进行图形化处理;延续性转译法是延续使用直接转译得到的图形或与目标物具有一定关联性的图形,表达一些可视化程度不高、需要进行一定联想才能相互关联的信息,如自然地貌、民俗民情等;而间接转译法则是用来表达暗示性意味较强、完全不可视的信息,如浙江的人文精神、文化印象等,将不可视内容与视觉符号进行隐性关联,以客观事物为参照,从造物主的角度进行再创造,将文化融入到视觉图像之中[10]。浙江地域文化在地图信息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如图3所示。

图3 浙江地域文化在地图信息设计中的应用

3 文化转译在地图信息设计中的应用

为了保证地图基本功能的完整性和数据信息的可读性,在浙江地图设计前期,需要将管线与境界等地图基础要素依照现代测绘标准在幅面上进行划分与标注,并按照行政区域的层级关系,为省会、地级市、县级市等地设计相对应的图标进行注记,为后续历史文化专题的设计做铺垫。浙江地图的地标设计如图4所示。

图4 浙江地图的地标设计

3.1 基本信息的直接转译

在地图信息设计中,对于浙江地区的建筑器物、人物形象、物产风貌等有具体形态的对象可采用直接转译法,如对地貌、水系、植被以及各类风景名胜专题的表现。这些物体在用户脑海中已存在既定形象,所以在进行转译时,只需模仿和复制对象的原始造型,通过现代设计语言对其视觉特征进行归纳和演绎,重组其视觉符号,形成具有识别性的图像符号,再结合地图整体的设计风格对其颜色进行调整,达到画面的和谐统一。符号的接收者可以通过相同或类似的形象来识别这类符号的指代物,并再次构建符号所代表的内容,实现信息的有效传达。以普陀山景区为例,本文选取了景区中最具标识性的“普陀灵境”牌坊作为设计对象。通过收集图片资料找到牌坊的全貌,对该建筑物的视觉特征进行提炼后可得出以下几个关键词:对称的造型、峭立的屋檐、圆弧的拱门,再根据这些关键词对其视觉符号进行重组,采用线条简单勾勒,并将每个结构的形态用规则的扁平化几何图形替代。考虑到地图整体的背景色为较浅的素色,对于其中需要重点表现的对象,宜采用色块的形式构成,以形成对比,吸引注意力。同时,在选择建筑物填充色时,既需要考虑到物体本身的固有色,又需要与地图的整体色调相协调。因此可在满足建筑物固有色的前提下,适当降低色彩的饱和度,使其带有一定的颜色倾向性,达到整体风格的统一。浙江地图部分风景名胜区的直接转译设计如图5所示。

图5 风景名胜区的直接转译设计

地貌信息的设计较为复杂,由于山脉是沿一定方向延伸、包括若干条山岭和山谷组成的山体,所以在信息设计中,需要表现出山体绵延的趋势变化。设计时,可先绘制山体的基本图形,然后对图形的比例、尺度、曲率进行调整,使其组成一系列形态各异的山体,再将这组山体沿着山势走向在地图上有序地进行排列,时刻关注山体之间的前后关系与亲疏关系,并作出适当调整。利用格式塔心理学中接近性和连续性的原理,让人们在视觉感知时产生将单独山体连成一线的知觉倾向,从而形成对山脉连绵起伏的心理认知。山脉的直接转译设计如图6所示。

图6 山脉的直接转译设计

3.2 深层信息的延续性转译

“水性文化”滋养了浙江人民独特的性格与生活方式。在地图信息设计中,除了对具象事物的表达,还需要反映出人们的生活状态与情感等深层信息。需对浙江繁荣的沿海港口、丰富的物产、水产和独具特色的海上航线进行视觉描绘,以反映出其经济贸易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劳作的情景,使信息设计更为生动、完整(图7)。

图7 沿海港口的延续性转译设计

众多的沿海港口是浙江的一大特色,在设计时对港口的处理采取了局部放大的表现形式,通过细节描绘将港口货船装卸货物的操作方式表现出来,使其不再只是地图上的一个位置点,而让人们能够联想到港口中装运货物的繁忙景象。港口常有货船往来,货船上则满载着浙江的物产,如大米、茶叶、蚕丝,又或是柑桔、竹品和各种水产,对这些物产的外形元素进行简单提取便可将其转译为相应的图形,再以几何圆进行包裹,统一其外轮廓与大小,环绕在船只四周,代表着所承载的货物。满载的船只将要沿着海上航线驶离港口,航线在地图上以点划线的形式表现,线条灵活、跳跃,将港口与目的地联系起来,指示着货船前行的方向。地图通过对港口、货船、航线,以及与其相关联的叙事性元素的表达,构成了一幕生动的生活、生产场景,描绘出了浙江人民欣欣向荣的生活景象。驶离港口的货船满载着丰富物产、水产,也象征着浙江资产的富饶。

3.3 隐含信息的间接转译

通过对浙江地域文化的分析可知,浙江给人的印象往往是温润、亲和、柔美的,而这种印象是无形的,属于隐含信息部分,在地图设计中主要通过色彩进行表达。色彩是地图的视觉变量,可以增强其表现力、丰富画面效果及艺术性;不同的色彩也可以传递不同的情感,带给人们不一样的色彩印象。所以在选择浙江地图色彩基调时会趋向于轻柔、淡雅的颜色,以贴合浙江给人的文化印象。由于幅面的限制,地图中会有较大面积用来表现土地和海洋,而对这两者颜色的选择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图的色彩基调。在多数人的思维中,提起“土地”便联想到“黄色”,提起“海洋”便联想到“蓝色”,所以设计时会优先使用这两种颜色以符合人们的认知。此外,为了使地图的整体色彩协调美观,在使用这两种颜色进行视觉表达时,还会适当降低其明度与饱和度,以减小两者视觉冲突。饱和度的降低可使色调趋于柔和,让人有舒适、温和的感觉;明度的降低也可增加地图的复古感,表现出浙江古朴的人文气息,映衬出其深厚的文化底蕴。

浙江拥有浓郁的人文氛围,浙江的景也总给人置身水墨画的感觉,所以在地图设计时,需借鉴水墨画的艺术表现形式,采用白色做底,将山体颜色处理成渐变色,靠近天空的部分偏青兰,靠近土地的部分偏棕黄,形成渐消的感觉,融入水墨丹青的韵味,恰当地与地图整体风格相呼应。其他主体物的设计也采用相同的形式语言与表现方式,在满足物体固有色的前提下,加以色彩倾向,使物体在表达基本形态的同时也能叙事、抒情。完整的浙江地图信息设计如图8所示。

图8 浙江地图信息设计

在实际的地图信息设计过程中,由于地图信息的复杂性以及设计呈现的多样性,设计介入的方式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具有多重性,因此也需要对文化转译的方法进行综合运用。在设计同一对象时,既会使用到直接转译法表达其造型,又会使用到延续性转译法或间接转译法旨涉其文化内涵。文化转译方法是整体服务于设计对象的,设计者需要根据表达目标进行灵活运用。

4 结束语

地图是地域信息的绝佳载体形式,有其独特而清晰的信息叙述方式。在浙江地图信息设计实践中,本文分别从文化的器物层、组织层、精神层3个方面对该地区的地域文化进行分析与归纳,同时寻求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地域文化作为转译的目标,在既定的尺幅中(1068 mm×749 mm),通过直接转译法、延续性转译法与间接转译法,除表现出浙江的区域信息、地貌信息外,还表现出其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若干历史文化专题,使地图突破原有的限制,成为一个综合基本地理信息和历史人文特色的信息设计。

[1] 赵聪寐. 信息设计中符号学现象初探[D].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 2013.

[2] 欧阳梦圆, 萧沁, 高嘉诗. 信息可视化语境下的地图创意设计探析[J]. 包装工程, 2017, 38(24): 61-65.

[3] 李修建. 论马林诺夫斯基的文化观及艺术理论[J]. 江南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 10(4): 117-120, 130.

[4] 钱晓骏. 基于良渚文化的设计实践与应用研究[D]. 杭州: 浙江工业大学, 2011.

[5] 张志刚, 杨卓凡, 任淑华. 浙江港口产业发展力分析[J]. 中国水运(下半月), 2012, 12(4): 28-31.

[6] 罗昌智. 浙江文化的“水性”特征[J]. 浙江工商大学学报, 2007(2): 7-11.

[7] 卢鹏, 周若祁, 刘燕辉. 以“原型”从事“转译”——解析建筑节能技术影响建筑形态生成的机制[J]. 建筑学报, 2007(3): 72-74.

[8] 张灏. 文化转译在中国当代艺术语境中的应用[J]. 艺术教育, 2013(10): 28-29.

[9] 蒋海霞, 陈振益. 五邑侨乡地域文化符号在设计中的转换与呈现[J]. 包装工程, 2016, 37(6): 41-44, 86.

[10] 周立均. 转译·传播·跨界——基于岭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动漫角色设计[J]. 美术学报, 2013(4): 94-96.

The Exploration of Map Information Design Based on Cultural Translation

LI Zhirong, JIANG Ziwei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83, China)

The paper aims to analyze the culture of Zhejiang, and propose a method for Zhejiang map information design based on cultural translation, thus to protect and inherit the regional culture of Zhejiang, and enrich the map information types there. The regional culture of Zhejiang is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based on three layers, including implements layer, organization layer and spirit layer of culture, and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cultural elements are selected as the design goals which,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translation”, can be transformed into the map information design language and then applied to the map information design practice, thus a Zhejiang map with both accuracy and cultural contents can be obtained. In design, the map information can be classified into basic information, deep information and implicit inform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direct translation method, the continuous translation method or the indirect translation method are used to transform various information into design language, in order to make the map a comprehensive design with geographic information and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Zhejiang; culture translation; map design; information design

TP 391

10.11996/JG.j.2095-302X.2018040629

A

2095-302X(2018)04-0629-06

2018-04-08;

定稿日期:2018-06-11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BJL047)

李志榕(1975-),女,湖北仙桃人,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产品设计与战略研究等。E-mail:172677569@qq.com

猜你喜欢

浙江信息设计
扫一扫阅览浙江“助企八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订阅信息
有种设计叫而专
浙江“最多跑一次”倒逼“放管服”
浙江“双下沉、两提升”之路
展会信息
浙江医改三部曲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