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荔县2017~2018年度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

2018-09-17党宏义

现代农村科技 2018年9期
关键词:大荔县分蘖力西农

党宏义 兰 涛

(大荔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陕西 大荔 715100)

2017年秋,我们在大荔县韦林镇庆沣村刘武涛的责任田安排了以中麦895为对照的小麦新品种展示试验,在小麦的各个生育期进行调查、观察、记载,并在成熟期进行田间取样,室内考种。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参试的小麦品种及育种单位:科晨787(陕西振华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与陕西省大荔县小麦合作社联合育种);登峰168(杨凌登峰种业有限公司);农大1108(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与河北金诚种业有限责任公司联合育种);西农805(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西农20(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西农529(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西农822(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陕农33(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中麦895(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与棉花研究所合作选育)。

1.2 试验方法。试验共9个处理,3次重复,随机排列,小区面积13 m2(长4 m,宽3.25 m,如图1)。参试品种:1(科晨 787),2(登峰 168),3(农大 1108),4(西农 805),5(西农 20),6(西农 529),7(西农 822),8(陕农 33),9(中麦 895)。

2 试验地概况及田间管理

试验地平整,地力水平均匀,井水灌溉方便,土质河淤土,前茬玉米,播前深翻土地,亩施德农牌三元复合肥40 kg(N∶P∶K为20∶18∶7)。试验于2017年10月26日播种,亩播量14 kg。2018年4月1日春灌,5月3日浇灌浆水。结合灌水亩追施尿素8 kg。3月9日喷除草剂36%的奔腾(唑草酮·苯磺隆可湿性粉剂)和更吉(炔草脂)1次,防治田间杂草。4月18日、4月30日连续2次进行“一喷三防”,用高效氯氟氰菊酯20 ml、43%的戊唑醇5 ml悬浮剂制成混合液,兑水30 kg,喷雾防治小麦赤霉病、白粉病、条锈病和小麦吸浆虫、蚜虫,并喷施600倍棵乐牌有机腐殖酸叶面肥防干热风。5月16日,田间测定亩穗数和穗粒数,6月1日取样,进行室内考种,晒干脱粒称千粒重,6月3日收获。

图1 试验区各品种安排

3 结果与分析

3.1 产量结果。西农822平均亩产量622.4 kg,居首位,较对照中麦895亩增产75.3 kg,增产13.8%;西农805平均亩产552.6 kg,居第2位;科晨787平均亩产548.9 kg,居第3位;对照中麦895平均亩产547.1 kg,居第4位;登峰168平均亩产533.0 kg,居第5位,较对照亩减产14.1 kg,减产2.6%;农大1108平均亩产527.1 kg,居第6位,较对照亩减产20 kg,减产3.7%;西农529平均亩产513.4 kg,居第7位,较对照亩减产33.7 kg,减产6.2%;西农20平均亩产483.6 kg,居第8位,较对照亩减产63.9 kg,减产11.8%;陕农33平均亩产478.4 kg,居第9位,较对照亩减产68.7 kg,减产12.6%。

3.2 方差分析及多重比较结果。通过方差分析得知:区组间无差异,各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F区=2.602<F区0.05=3.634,F处0.05=2.591<F处=2.665<F处0.01=3.890)。多重比较结果表明:西农822与西农20、陕农33产量相比较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与登峰168、农大1108、西农529产量相比较达显著水平;与西农805、科晨787、中麦895产量相比较无显著差异。西农805、科晨787、中麦895、登峰168、农大1108、西农529、西农20、陕农33产量相比较无显著差异。

4 品种评价

4.1 科晨787。该品种第1年参试,属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分蘖力强,旗叶宽大、叶片青绿色,受春季低温影响较小;株型紧凑,株高62.1 cm,穗排列松散,穗长7.4 cm,呈纺锤形,短芒,中早熟;抗病性一般,抗逆性较好。2017~2018年区试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亩穗数44.4万,穗粒数28.8粒,千粒重50.5 g。

4.2 登峰168。该品种已连续多年参试,属弱冬性,苗期半直立,分蘖力强,成穗率较高,长势旺,叶片上倾,受春季低温影响较大,株型紧凑,株高67.1cm,穗呈纺锤形,穗长6.5 cm,小穗排列紧密,成穗率高,长芒、白壳、白粒、结实性好,成熟稍迟,抗干热风,落黄较好。2017~2018年区试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亩穗数46万,穗粒数32粒,千粒重42.6 g。。d+.d+ 4.3 农大1108。该品种第3年参试,属半冬性,幼苗半匍匐,苗期叶稍长,旗叶上冲,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成穗率低;株型偏松散,株高64.3 cm,长方形大穗,穗长8.04 cm,籽粒大,椭圆形,角质,结实性好,中熟,耐后期高温,成熟落黄好。抗病、抗逆性较好。2017~2018年区试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亩穗数39.8万,穗粒数31.8粒,千粒重49 g。

4.4 西农805。该品种第1年参试,属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抗寒性较好,抽穗略迟,株型适中偏松,旗叶深绿、上挺,株高66 cm,穗长8.06 cm,穗层整齐,穗纺锤形,长芒、白壳、白粒,籽粒大、饱满,结实性好,中熟,抗病、抗逆性好。2017~2018年区试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亩穗数2.9万,穗粒数29.6粒,千粒重51.2 g。

4.5 西农20。该品种已连续多年参试,属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株型紧凑,抗寒、抗倒能力较强;成穗率高,株高62.9 cm,穗长7.22 cm,穗长方形,长芒、白壳、结实性好,籽粒卵圆形,中早熟。2017~2018年区试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亩穗数44.1万,穗粒数30.5粒,千粒重42.3 g。。d+.d+ 4.6 西农529。该品种第1年参试,幼苗半匍匐,叶片宽长,叶色黄绿,分蘖力较强,耐倒春寒能力一般。旗叶宽长、平展,穗层厚,落黄较好。株高67.7cm,株型紧凑,秆质弹性好,较抗倒伏。穗长6.26 cm,穗纺锤形,白壳、短芒、白粒,饱满度中等,中熟。抗病性一般,抗逆性较好。2017~2018年区试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亩穗数44.4万,穗粒数30.3粒,千粒重44.9 g。

4.7 西农822。该品种第3年参试,属半冬性,幼苗半匍匐,抗寒性较好;叶色中绿,叶长叶宽中等;分蘖力较强,成穗率高。株型半紧凑,株高67 cm,穗下节间较长,旗叶斜挺,落黄较好。穗长7.92 cm,穗纺锤形,微卷,短芒、白壳、白粒。抗病性、抗逆性好。2017~2018年区试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亩穗数49.2万,穗粒数33粒,千粒重45.1 g。

4.8 陕农33。该品种属半冬性,幼苗半匍匐,叶色深绿,分蘖力强,成穗率较好;株型半紧凑,株高68.4 cm,旗叶上冲,旗叶干尖稍重;穗长7.72 cm,穗纺锤形,小穗排列紧密,白粒,长芒,后期落黄好,早熟。抗病性较好、抗逆性一般。2017~2018年区试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亩穗数45.8万,穗粒数29.9粒,千粒重41.1 g。

4.9 中麦895。该品种为对照,在大荔县大面积种植多年,连续多年稳产,且抗病、抗逆性好。该品种半冬性,幼苗半匍匐,长势壮,叶宽直挺,叶色黄绿,分蘖力强,成穗率中等。株高63.4 cm,株型紧凑,旗叶较宽,上冲。叶功能期长,耐后期高温能力好,成熟落黄好,中晚熟。穗层较整齐,穗长7.14 cm,穗纺锤型,长芒,白壳,白粒,粒大,饱满度好。2017~2018年区试产量构成三要素:平均亩穗数42万,穗粒数29.7粒,千粒重51.6 g。

表1 小麦新品种试验各品种生育期有关性状调查表

表2 小麦新品种试验各品种生育期有关性状调查表

表3 小麦新品种试验产量及数理分析表

5 结论

在2017年秋播偏晚以及4月初的低温霜冻特殊气候条件下,对试验中播期敏感和春季抗逆性较差的品种又是一次很好的检验。通过试验,西农822、西农805、科晨787居前3位,平均亩产分别为622.4kg、552.6 kg和548.9 kg;其中西农822较对照亩增产75.3 kg,增产13.8%。西农822连续3年在大荔县试验种植,产量均排前列,丰产性好,建议大面积示范推广。西农805和科晨787在大荔县第1年参试种植,亩产较对照略增,表现很好,建议下年度继续试验。中麦895连续在大荔县多年大面积种植,稳产性好,是大荔县近几年小麦主推品种之一。登峰168已连续多年在大荔县大面积种植,稳产性较好,2018年参试产量较对照略减。农大1108连续3年在大荔县试验种植,稳产性较好,建议示范种植。西农529第1年参试种植,产量表现一般,建议下年度继续试验。西农20和陕农33已连续几年参试种植,产量表现一般,建议不宜在大荔县推广。

猜你喜欢

大荔县分蘖力西农
2021~2022年度南阳市小麦新品种展示总结报告
宝鸡市2020-2021年水地小麦新品种产量性状调查分析
覆膜穴播条件下种植密度对不同分蘖力糜子品种产量的影响
黄河流域需要更多“冬枣式”农业——关于大荔县特色农业发展的思考
西农系列小麦品种在连云港地区种植筛选试验
陕西省大荔县:推进数字化乡村建设 打造乡村便捷新生活
陕西历代小麦品种籽粒硬度演变规律研究
陕西大荔县饶益寺历史初探
安麦1350 在不同地区的分蘖力和产量表现及其相关性分析
国审高产多抗广适小麦新品种—西农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