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图片材料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2018-09-16卢香翠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应用课堂教学

卢香翠

摘要:历史图片材料作为历史课堂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突破了时间和空间、微观和宏观、历史与现实的限制,既是文字信息的重要补充和高度浓缩,又展现了历史学科的丰富多彩和具体形象,使学生在学习和解题中可以更好地体会历史的特殊意境。

关键词:图片材料;课堂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4-0110

作为新高考(选考加试)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教版选修6《世界文化遗产荟萃》,我们是既熟悉又陌生:对于其中的许多内容如我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雅典卫城等举世闻名的古迹,学生对此都有所了解;但若问起它们具有哪些价值,为什么要大力加以保护和如何保护时,往往又懵懵懂懂,而这恰恰又是我们的教学重点。笔者在备课和授课中深深地感受到利用图片材料进行课堂教学往往可以事半功倍。现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各位同仁共同探讨。

一、运用图片材料,有助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

现代素质教育的历史教学质量观要求:不仅要看学生所掌握的历史基础知识的水平,更要看学生对历史,对人类、对未来、对现实社会的理解感悟和关心程度;看学生是否能从前人的功过得失、经验教训中汲取到智慧和力量,从中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创造。因而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一些直观、形象、生动和具体的图片材料不仅可以作为调节学生精神疲惫的有效资源,而且可以作为搭建学生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桥梁;不仅可以在视觉上给学生以强有力的冲击,更能给学生的心理带来真实可感的震撼,进而吸引学生去关注图片隐含的历史信息。

例如:在讲授《世界建筑的奇迹万里长城》时,笔者并不急于知识内容的呈现,而是先让学生观看一组“万里长城的四季风景图”,那朴实浑厚、粗犷奔放、气势磅礴的万里长城在蓝天白云的掩映下显得异常雄伟壮观、宛若天成,犹如一条东方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巅,如此盛景引得学生阵阵赞叹。就这样随着长城图片的一张张呈现,教师适时地点拨和质疑问难有效地推动师生互动、生生活动合作探究的开展,不仅使学生理解掌握了长城“独特的建筑风格”“复杂完备的防御体系”和“丰富的文化内涵”,更使学生认识到长城那外观的雄伟、布局的巧妙、结构的合理、雕饰的精美,以及建筑上的就地取材、因地制宜、用险制塞的原则,充分说明了长城是中华民族勤劳和智慧的结晶。由此,学生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也使他们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使爱国主义教育落到实处。

二、运用图片材料,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历史图片材料具有直观、形象、生动和具体等特点,不仅能弥补和补充教材的不足,还可以帮助历史教师营造和渲染历史场景,创设历史情境,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灵感,进而有助于培养和增强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学会从图片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整理信息,归纳概括、提炼观点,最终增进学生的历史智慧和创新能力。那么,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运用图片材料来提升学生的哪些历史学习能力呢?

1. 比较分析的能力

在历史教学中逐步培养提升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教学大纲》的规定。通过对两三幅相似图片材料的对比分析,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观察辨别能力,而且能使学生准确地抓住共性掌握个性,更深刻地认识历史的发展趋势,这对于学生分析把握各世界文化遗产的建筑艺术特色时尤为重要。

例如:仔细观察下面三幅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分别写出图1、图2、图3所示建筑的名称,并简要概括它们所代表的文化遗产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主要理由。

(2)图3所示建筑和图1、图2所示建筑相比,从外观上看有何联系与区别,这说明了什么?

像上述这类图片材料的试题在高考中会经常出现,目的在于考察学生的辨别分析比较和综合运用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多多予以训练。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列图对比分析,既调动了学生学习探究的积极性,又有助于培养仔细观察事物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激发学生思维,提升比较分析的能力。

2. 归纳概括的能力

历史图片材料包含了许多显性的和隐性的知识,通过引导学生对历史图片的有效解读,使学生学会从图片材料中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整理信息,进而归纳概括、提炼观点,这就既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感性认识以加强记忆和理解,又可以开拓思路、刺激思维、启迪智慧,以逐步培养学生的历史解图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例如,在讲到《古色古香的平遥古城》时,学生对于“平遥古城的文化内涵”很是难于理解,这时笔者就推出“平遥古城的平面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平遥古城是模仿灵龟形状而建,你们仔细看看是不是很像啊?”笔者话音刚落,学生的兴趣就被激起,趁此机会,笔者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平面示意图,并归纳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学生讨论后很快就得出了答案,在得到教师及时肯定、正确评价学生很是开心之际,笔者又发出了第二问:平遥古城的建筑布局体现了怎样的文化内涵?为什么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再一次触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在教师的积极引导、不断鼓励和推动下,学生由表及里、步步深入,逐层挖掘历史图片所隐含的历史知识。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在于学生主体的调动,在于教师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实现与学生的良好互动,而在应用上具有很大优势和发展空间的历史图片材料应该可以成为师生沟通共进的有效载体。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有效挖掘、合理利用历史图片材料,充分利用历史图片材料直观、生动和形象的特点,激发兴趣、拓展视野,培养能力,使历史分析、评述更全面、客观、公正,使我们的历史教学事半功倍!

(作者单位:浙江省磐安縣第二中学 322300)

猜你喜欢

应用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