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新课标下馆校结合的科学课中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实现

2018-09-14叶建强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8年16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新课标

叶建强

摘要:面对新的课标、新的要求,如何紧跟时代需求,充分发挥馆校结合的力量,促进学校科学教育的大力发展势在必行。该文对小学新课标下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在馆校结合的校本课程中如何设计体现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加强馆校合作,促进学校科学教育的丰富开展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新课标;情感态度价值观;馆校结合;校本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8)16-0128-02

201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将引领小学科学科学教育发展进入一个跃升发展的全新阶段。新课标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视是其中一大特色,也对科学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技馆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在设计校本课程中,如何更好地体现情感态度价值观也是值得不断探索研究的一个重点。本文以STEM教育模式为范例,探讨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实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

1 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教育理论“三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中的一项重要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所含知识比较抽象,也比较宽泛,细化的描述可以是:情感不仅指理智感、道德感审美感,也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以及对真理的坚持。价值观不仅强调个人的价值,更强调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科学的价值,更强调科学的价值和人文价值的统一;不仅强调人类价值,更强调人类价值和自然价值的统一,从而使学生内心确立起对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正因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重要性,以及这些内隐性、体验性和主观性的特点,使它不像显性知识可以界定,量化、传授、操作和训练,只能潜移默化的融入我们教育课程中,由老师有目的、有技巧的贯穿在课堂上、生活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培养和树立学生们的正确价值取向。

2 新课标的推行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

2017年2月,教育部颁布了《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标志着《义务教育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稿”)在一线实施16年后的正式实行,这是我国科学教育发展中的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

与实验稿不同,新课标的课程目标分别从“科学知识”“科学探究”“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等四个方面进行阐述,这四个方面可以说就是对应“三维目标”教学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要求而设定的,其中“科学知识”对应“知识与技能”“科学探究”对应“过程与方法”,而“科学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则对应“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具体要求。

“科学态度”和“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两个具体课程目标用来指导新课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实施,可见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重视,凸显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重要性。因此,在新课标的教学过程中,对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学习要求将作为三维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整个课程,融入每一个教学环节。

科技馆作为“非正式”教育,一直以来都是学校“正式教育”的有力补充。新课标的颁布,是小学科学课又一次全力发展的好时机,更需要大力推进馆校结合,充分发挥科技馆的优势资源,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3 小学教育中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孩子们天真、可爱、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开始能够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自我意识的社会化程度也有了较大的提高,但是仍然不够客观、全面,带有明显的主观色彩。因此,小学阶段正是每一个孩子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关键时期,对其一生的影响都极其重要。

科技馆的科学教育形式丰富,包括科学秀、科技课、科普剧等等,形式灵活多样,气氛活跃热烈,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探究式教学中让学生们获得知识、感受情绪、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因此,充分发挥馆校结合的优势,在馆校结合的科学课堂中,更加科学有效地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其中,是非常重要而且必要的。

4 如何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好的融入馆校结合的校本课程

4.1 选择STEM教育模式作为校本课程研究的原因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其中科学在于认识世界、解释自然界的客观规律;技术和工程则是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上改造世界、实现对自然界的控制和利用、解决社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数学则作为技术与工程学科的基础工具。STEM教育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其形式灵活,内容新颖,教学方法多样化,能够将独立的学科知识有机的融合在一起,在学习者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增强学习者对技术、工程的体验,达到学以致用,提高学习者综合素养的目的。

STEM教育在中国已经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在教育实践、理论研究和教育政策方面取得了明显进展,但是也存在严峻的挑战。此次新课标中将工程与技术领域知识内容的纳入,就是希望在小学科学课中倡导跨学科学习方式,建议教师可以在教学实践中尝试STEM教育。

因此,本文采用STEM教育—5E教学模式为框架,探讨如何更好地将情感态度价值观融入馆校结合的校本課程中,以期达到一定的参考借鉴价值。

4.2 如何在馆校结合的校本课程中融入情感态度价值观

STEM教育—5E教学模式由马里兰州教育部公布,将教学探究过程分为五个阶段:参与、探究、解释、迁移、评估。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更好地融入这五个阶段。

4.2.1 在参与阶段,结合展品、精选情景、激发兴趣

在参与阶段,教师要将项目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真实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其中,激发兴趣,吸引注意,寻找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核心概念、跨学科概念。因此,在这一阶段,案例设计中,教师要有目的、有意义的选择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情境,设置可以引起学生身心经历共鸣的场景,这个场景可以通过播放视频、讲故事、情景剧、实验演示等方式再现,而与馆校结合的校本课程则可以充分利用科技馆的展教资源,如展品、科普活动等方式,让学生更容易被吸引,被感染。

4.2.2 在探索阶段,设置目标、问题引导、知识架构

在探索阶段,学习者通过教师提供的项目、教学目标及任务,寻找合适的材料、科学方法和技术手段对研究内容进行思考、分析、实验、搜集信息等实践活动。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可以通过探究构建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学科之间的关系,而情感态度观的设计就需要包含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了解事物之间千丝万缕的关系,理解科技在改善生活、保护环境、构建和谐社会方面的重要性。

4.2.3 在解释阶段,分工合作、互动交流、总结分析

在解释阶段,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实践过程、搜集到的证据和结果,进行交流,运用恰当的技术手段和数学方法进行分析和总结。在此阶段,一般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探究活动,每个小组将成员搜集的信息进行分析总结,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和数学方式,通过反复试验,验证本小组的目标或是答案。而这阶段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可以体现在团队成员的合作意识、互动交流的社交能力,以及在目标任务的设计中是否更多地融入人文关怀,体现社会责任感等。

4.2.4 在迁移阶段,清晰阐述、课外延伸、成果转化

在迁移阶段,学习者要扩大和完善他们对概念的理解,建立相应的科学模型,并学习在新的情境下应用、验证、实践和巩固探究到的知识的技能。这个阶段是一个更加侧重课堂联系生活的阶段;是考验一个学生如何将知识转化为工具,运用到生活中的能力;是让学生“体验科技对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影响”,“体会到‘做的成功和乐趣,养成通过‘动手做解决问题的习惯”的重要阶段,这也就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最好体现。那么,老师在课堂延伸时的目标设置就需要精心设计,它既要能很好地运用到课堂所学知识,又能吸引学生有主动学习未知知识,改造现实生活的兴趣与动力。

4.2.5 评估阶段,勤于总结、善于反思、师生互评

評估阶段是一个贯穿整个课程的活动,包括学习者自身的评价和反思,学习者之间的评价,教师对学习者的评价,有利于提高学习者的积极性和学习效率。而对于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估体现方式可以通过现场观察、撰写总结、交流互动、问卷调查、试卷考察等多种方式体现,在此过程中,还可树立典型,表扬优秀,让表现突出的学生在班级中树立榜样,起到带头作用,从而影响整个班风、学风。

参考文献:

[1] 张霞.浅谈科学教育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J].新课程学习,2014(5).

[2] 张彩霞.STEM教育核心理念与科技馆教育活动的结合和启示[J].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2017(1).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新课标
欢迎订阅4-6年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欢迎订阅4-6级《新课标 分级阅读》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新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