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人文关怀的路径及价值讨论
2018-09-14王甜甜曹鹏
王甜甜 曹鹏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当代大学生作为我国青年团体的佼佼者,在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人文关怀,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面对严峻挑战而改变的客观需要,也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中人本主义思想的继承与发展。在当前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人文关怀,应着力于发挥人本思想的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注重对他们进行心理的疏导,从而促使他们在德智体美方面全方位地发展。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融入路径;价值讨论
所谓的人文关怀,就是指对个人生存状态和发展状态的关心和爱护,从而提升其生活质量。当前,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全球信息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信息技术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以广泛应用,特别是在资讯传播方面,当代大学生每日受到海量信息资讯的轰炸,其中就有很多负能量的信息,导致很多学生的思维变得发散,自由主义、享乐主义与个人意识也在不断地抬头。因此,高校的思政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所以,必须从人文关怀的视角出发,对当代大学生群体进行管理与教育工作。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人文关怀的路径
(一)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其出发点是激发并调动当代大学生的积极性与自觉性,从而培养和发展他们创新能力与创造意识,并進一步提升他们的思想意识与道德修养。而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思政教育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促使他们能够充分地提高自的我认知、自我的管理以及自我的激励,达到提升思想意识与道德修养的目的。
(二)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当前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大学生群体因其个体发育的差异性,都各自具备不同的兴趣以及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而且在信息时代,大学生群体印绶网络上海量思潮的影响,更加追求独特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开展思政教育工作时,教师必须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而不是实施所谓的“一刀切”,一味的纠正学生的差异化发展。所以,教师必须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并根据学生不同的个性及心理特征展开具有针对性的素质教育方案,以激发大学生积极性与自觉性,从而提升他们的思想意识与道德修养。
(三)创新思政教育的方法
由于当代大学生追求独特的个性化发展,因此,在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教师必须不断创新教育的方法,打破传统说教式的教学模式,在符合教学大纲与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加强各学科之间的联系和融合,在培养和发展学生学科核心素养的同时,对他们渗透思政的教育,以满足大学生群体对多层次及多元化精神文化的需求。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合人文关怀的重要意义
(一)实现“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合人文关怀,是实现十八大提出的“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重要途径。在思政教育中提倡“人文关怀”,关心大学生群体的精神生活,关怀他们的生活质量,可以有效拉近师生间的关系,走到学生的心灵深处,达到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以理教人、以理服人的教育目的,从而健全学生的人格,实现高校“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目标,促进高校思政教育任务的完成。
(二)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在当前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合人文关怀是依据当代大学生实际的需要、结合他们身心发展的状况与规律提出的。当代大学生是我国青年群体的佼佼者与代表者,也是十分独特的群体,他们一直处于象牙塔内,虽然生理发展日趋成熟,但他们的心理发育尚不完善,当他们面临人际交往、学习以及就业等问题时,一旦遇到挫折,就很容易引发心理疾病。所以,在对他们进行思政教育中融合人文关怀,能及时解决他们面临的困惑,满足他们全面发展的需求。
(三)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
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要求。而建设和谐校园,则是推动我国高校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重要保障。广大的在校大学生作为学校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校园的主导力量,对于推进高校教育改革以及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高校必须在当代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中融合人文关怀,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三、总结
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正面临着信息时代的冲击与挑战。因此,在新时代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政教育,必须融入人文关怀,这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必然要求,能满足大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立德树人”教育任务的重要途径。为此,我们必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创新思政教育的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之与建设者和接班人,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庄奕,银波.人文关怀视野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讨论[J].才智,2017(24):125.
[2]陈思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人文关怀的价值内涵[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1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