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旅游绅士化及其空间响应机制研究

2018-09-14郭吉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12期
关键词:机制

郭吉

摘要:地方政府协同资本下乡参与乡村建设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并在乡村地区掀起了绅士化浪潮。以乡村旅游绅士化与乡村空间重构关系互动为核心研究议题,基于村域尺度,以旺山村为例,对乡村旅游绅士化进程及空间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依据旅游建设历程及绅士化机制,可将旺山村乡村旅游绅士化分为政府主导的准备期、政府主导+资本参与的发展期以及文化导向+社会互动的成熟期三个阶段,不同阶段空间重构呈现不同特征。

关键词:乡村旅游绅士化;空间响应;机制;旺山村

中图分类号:TU982.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8)12-0120-06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12.031

Abstract: It has been a normal phenomenon that local government and capital to the countryside take deeply part in rural construction. And set off a wave of gentrification in the countryside.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rural tourism gentrification and spatial reconstruction. It bases on village scale and study from a case of Suzhou Wangshan Village,and it makes an in-depth analysis on the mechanism of spatial reconstruction of Tourism Village. It is found that,according to the tourism construction process and the gentrification mechanism,the rural tourism gentrific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The preparation period of government-led,the development period of government-led + capital participation and the mature stage of the cultural orientation+social interaction. At different stages,there are different features in space.

Key words: rural tourism gentrification; spatial response; mechanism; Wangshan village

英国社会学家Ruth Glass最先提出绅士化(Gentrification)这一概念,用来描述中产阶级居住区对工人等低收入阶级居住区的替代过程[1]。随着概念的不断延伸,绅士化泛指高收入群体的侵入,引起某一特定地区的社会结构、物质景观不断提升的过程[2]。随着中国消费水平和结构的变化,乡村作为一种独特的消费体验对象,吸引了大量外来资本和游客。近年来,伴随“美丽乡村”“特色小镇”建设,乡村旅游绅士化愈演愈烈。现有对旅游绅士化的研究基本将城市与乡村二者模糊涵盖在一起,亦或明确直指城市地区,对乡村旅游绅士化缺少明确的界定。何深静等[3]将乡村绅士化理解为市民对乡村文化和自然景观体验与消费的过程。Gotham[4]将旅游绅士化定义为通过休闲娱乐和旅游业的发展,使得中产阶级居住的邻里地区转化成为一个相对富裕和专有区域的过程。本研究结合乡村绅士化和旅游绅士化既有研究以及实证分析,将乡村旅游绅士化定义为乡村通过旅游开发,吸引资本、绅士阶层、消费等要素下乡,推动乡村社会经济结构重构、物质景观变迁及文化氛围重塑的过程。

目前,中国学者关于乡村绅士化、乡村空间重构有了一定的研究,但对二者之间的互动关联尚未引起普遍关注,如何深静等[3]以广州小洲村为例,对乡村绅士化的时空特征及其演变过程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探讨了中西方乡村绅士化存在差异;张娟等[5]以北京爨底下村为例,研究乡村绅士化进程中旅游型村落生活空间重塑特征;郑皓文等[6]认为乡村绅士化路径有利于保护传统村落物质空间,旅游开发公司及游客是旅游型乡村绅士化的绅士主体。面对各式乡村复兴的情境,乡村绅士化需立足中国乡村实际进行研究,而作为乡村绅士化的一种特殊类型,乡村旅游绅士化的特征、机制等也亟需探讨。

乡村旅游绅士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空间演化过程。空间转型根植于特定的地方化社会情境,如不对空间活动赖以运行并受其改变的地方化社会场景给予应有的关注,就无法对空间形成及其演化给予充分的理解[7]。鉴于此,本研究以苏州旺山村为例,基于村庄尺度,剖析乡村旅游绅士化与乡村空间重构机理。

1 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旺山村位于苏州市区西南8 km处,隶属于吴中区越溪街道,村域面积6.1 km2,常住人口2 500余人,属于典型的城郊乡村。旺山村是一个传统单一的农业经济型乡村。1980年,伴随苏南地区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旺山村也逐步走上了乡村工业化的道路。2004年旺山村积极响应吴中区“退二进三”政策,经济发展开始转向旅游服务业,打造精品乡村旅游,吸引了众多企业前来投资,各类绅士阶层開始进入乡村。在政府、企业、游客等多方作用下,旺山村空间结构开始出现显著变化。经过10多年的发展,旺山村已成为一个全国著名的5A级旅游景点,大批外来投资、从业人员和每年多达百万的游客使得旺山村的绅士化现象愈加明显。

1.2 研究数据

本研究数据主要基于对旺山村的实地调研和资料收集,方式有参与式观察、半结构式访谈以及问卷调查。调研分为两个阶段:①于2016年7月针对旺山村村民、外来人员以及游客进行随机问卷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收回有效问卷98份,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社会、经济、居住特征等。②从2016年3月至2016年5月,阶段性对32名受访者进行了半结构式访谈,受访者主要包括游客、投资者(包括外来投资者和本地投资的居民)、旅游企业职员、村民以及村委会工作人员。调研目的是了解当地旅游发展历程、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外来阶层的构成、空间的转型、居民对绅士化影响的态度等。此外还进行了资料收集,来源于越溪镇政府相关文件、旺山村志、旅游规划等。

研究数据显示,外来人员与当地居民在社会经济特征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在职业构成上,外来人员一般从事专业服务类、管理类、投资类等,相较于本地居民从事的农业或低端服务业,外来人员的职业构成与中产阶级更为相近;在受教育程度方面,外来人员一般接受过高中及以上教育(94%),而原住民则相对较低(36%);在收入方面,个体工商户25万元以上的年收入及企业员工10万元上下的年收入要远超本地居民31 800元的人均收入水平。游客的属性更为复杂,但基本为城市中产阶层,且自驾游居多。以游客、个体工商户及旅游企业工作人员为代表的中产阶层的进入成为旺山村旅游绅士化的重要表征。

2 乡村旅游绅士化与空间重构

乡村旅游绅士化是乡村绅士化的一种特殊类型,强调乡村旅游发展对绅士化的作用及重要性,主要描述乡村旅游绅士化所导致的乡村社会经济结构改变,伴随阶级结构转变、文化氛围变迁及物质空间重构等全方位乡村变化的社会现象。虽然在这个进程中,绅士群体具有较强的流动性,未出现大规模与西方乡村绅士化相同的“人口替换”特征,但阶级结构、住房结构、乡村文化、景观空间等方面的变化基本符合Darling[8]所认为的乡村绅士化应具有的四个条件。乡村旅游绅士化一般通过两种途径来实现:一是以旅游企业工作人员、个体工商户等为代表的外来中产阶层融入到原住民中;二是以游客為主的中产阶级通过旅游消费带动整体经济发展,实现对该片区的绅士化作用。在整个过程中,政府、企业、游客以及当地居民是推动乡村旅游绅士化的主要因素(图1)。

乡村空间重构是乡村聚落功能改变的外在表现[9],是乡村内生发展需求和外源驱动力综合作用下导致的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结构重新塑造,乡村空间不断优化调整乃至根本性变革的过程[10]。乡村旅游绅士化通过重塑旺山村的社会经济结构,对其空间产生深远影响。乡村旅游绅士化是一个过程,由于内生作用和外力作用会发生变化,不同阶段其机制及空间特征也不尽相同。何深静等[3]以不同的绅士主体将小洲村绅士化过程划分为艺术家绅士化和学生化两个阶段。赵玉宗等[11]依据人口结构、土地价值变化特征及周边区域商业业态的演化,提出旅游绅士化萌芽期、发展期、稳定期和转变期四个阶段。冯淑华等[12]认为度假区前期的开发建设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引发绅士化运动;度假区建成后,中高收入阶层的游客加大了旅游绅士化影响的程度和范围。本研究基于对旺山村实地调研及旅游建设资料的分析,试图将旺山村乡村旅游绅士化划分为若干发展阶段,对每个阶段的空间特征和机制进行解析。

乡村旅游开发与建设是旺山村乡村旅游绅士化最核心的动力,故从旺山村旅游建设的历程来窥视其乡村旅游绅士化的发展脉络。1999-2004年,当地政府意识到旺山村的旅游开发潜力,多次考察作出决策,并于2004年编制相关规划。2005年,相关规划通过评审,当地政府开始旅游开发建设,包括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环境整治等,至2008年初,旺山村六大旅游景区全部建设完成并对外开放,至此入驻旅游型企业4家(目前共5家),个体工商户20余家。从2008年开始,乡村旅游绅士化主要表现为游客带动的消费性经济对当地社区的绅士化作用,进一步推动绅士化的进程和影响力。这里需要说明的是,2008年之前也存在游客消费现象,但考虑到机制的主从关系、游客量、消费水平等因素(如2007年旅游收入200万元,而2008年初全面开放后收入达到3 000万元),故将旅游者于乡村旅游绅士化的作用在成熟期进行解释。目前旺山村还未出现新的空间形态或绅士主体。结合旺山村旅游发展历程、机制及绅士主体等因素,将旺山村旅游绅士化划分为3个阶段:1999年至2004年的准备期、2005-2008年初的发展期以及2008-2017年的成熟期(表1)。

2.1 乡村旅游绅士化准备期

1999年旺山村在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时就将旅游业考虑在内。2002年苏州市实施“乡村游”发展战略,旺山村成为重点培育对象。2004年旺山村会同越溪街道、吴中区政府作出把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旅游相结合,开发旅游休闲项目并建设生态自然型新农村的决策,并委托吴中区规划局编制了《旺山新农村建设规划》《旺山生态农庄建设规划》。这一阶段,旺山村社会经济结构及其空间结构并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但以政府为主导的决策及规划为乡村旅游绅士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乡村旅游绅士化发展期

2005年开始,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推动下,旺山村乡村旅游绅士化进入快速发展期。这一阶段,以旅游型企业工作人员及个体工商户为代表的中产阶层借助旅游开发的契机进入旺山村,而部分居民通过参与旅游服务业从而实现自身“身份”的转变,旺山村的社会阶层开始呈现多样化发展,经济结构主要表现在产业结构的转型。建设用地的扩张以及土地功能的转变是该时期空间重构最直接的体现。

2.2.1 政府主导,资本参与

1)地方政府主导乡村旅游开发。西方学者普遍认为,1990年至今,公司开发者是绅士化的主要发起者和推动者,政府则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绅士化的发展[13]。立足中国绅士化发展实际,无论在城市还是乡村,政府主导绅士化最为明显[14]。在旺山村旅游绅士化发展期,政府主导特征最为突出。2005-2008年期间,在地方政府大力扶持下,旺山村以土地综合整治、“三集中”等为名,先后申请到了从国家及省市的多项支农惠农资金,并获得了大量建设用地指标用于旅游项目建设。为吸引更多资本下乡,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钱家坞的民房外观、内环境的综合整治等。2005年12月,越溪街道集体资产经营公司和旺山村村民委员会共同出资成立旺山生态农庄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为旺山生态农庄的经营管理主体。2006年11月,旺山生态农庄一期工程完成,整个开发过程形成了政府主导、村镇联动、市场运作、村民为主、社会参与的建设模式,至2008年初,六大景区全部建设完成。政府主导为资本和绅士主体的进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而乡村空间结构也得到深刻重构。

2)资本投资。资本下乡是资本寻求增值的一种方式。在城市空间资源日趋紧张的背景下,资本选择流向盈利更大或更快捷的区域——具有特殊价值的乡村地区。旺山村拥有天然的山水资源、佛教资源,区位优势以及周边地区巨大的消费群体,导致地租差额成为了吸引资本流入的最主要因素。2005年,旺山村旅游项目开始建设,钱家坞被规划为农家乐集聚区,业态主要为餐饮及民宿,其模式为政府开发,私人经营,吸引了许多外来个体工商户投资经营。2006年,江苏吴中集团投资建设环秀晓筑养生度假村(图2),占地面积逾3万m2,是集度假酒店、高尔夫俱乐部、温泉等于一体的高端休闲场所。同年,占地6 hm2的耕岛度假酒店入驻,耕岛内有度假别墅、餐饮服务、农事体验等。除此之外还有新旺度假酒店、聚福苑酒楼等众多企业(表2)。在外来资本投资改变了乡村产业结构的同时,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促进各类人才向旺山村流动,重塑了旺山村的社会经济结构。

2.2.2 乡村空间的扩张与转型 在呈现绅士化的空间特征之前,旺山村的建设空间主要为居住以及少量的工业生产空间(图3)。2005年,旺山村申请并获批了大量的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基础设施、投资企业以及各景点的建设。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旺山村先后投资完成生态大道、各景区的游览次干道、步行道等,形成总长度超过8 km的三级游览道路系统,完成旺山村内道路硬质化后,又新建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公厕等基础工程。除此之外,钱家坞、耕岛、叆叇岭等景点的建设以及商业性设施的增加都体现了建设空间的扩张(图4)。

空间的生产主要是为空间的消费服务,空间性质因此发生转变。在旅游开发进程中,乡村功能不断重组,旺山村传统的空间格局被打破,众多旅游服务类空间主体通过旺山生态旅游公司的建设运作而嵌入到传统乡村空间之中。2005年后,旺山村的土地利用从原先的“农业+工业+居住”功能三位一体逐渐过渡到以旅游服务功能为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农户和集体手中的土地、房屋的經营权出租给企业、个人,由其进行经营;二是主要农作物从大田作物转向经济作物、景观生态作物[15],农耕价值再现。旺山村充分整合资源,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布局,结合农业旅游,建设生态型特色农副产品旅游带。在旅游发展中旺山村逐渐形成了六位一体的乡村空间格局(图5)。旺山村的空间经历了从以“农业+工业+居住”三位一体的生产生活空间转变为以休闲旅游服务为主的商业型消费空间的全面转型。

2.3 乡村旅游绅士化成熟期

2008年初,景区开放迎客,大量中产阶层游客作为休闲旅游型绅士化的主要群体开始进入旺山村,促成了成熟期阶段的乡村旅游绅士化。传统乡村文化和现代商业文化的结合,是吸引游客的主动力,政府、商家、居民形成的社会网络也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乡村旅游绅士化进程。乡村空间在功能转型的基础上,居住空间、公共空间等持续完善。

2.3.1 文化与社会的交织影响

1)文化导向下的消费下乡。绅士化是一种消费文化运动[16],文化对于乡村旅游绅士化的影响正是通过游客体现出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社会消费文化的兴起,人们的消费倾向发生重大转变,旅游性消费一定程度上被人们视作文化品位的象征;二是乡村独有的人文景观和质朴的生活方式构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氛围,乡村文化与消费文化结合对长期生活在城市的居民产生吸引力。这种对乡村文化的追求使得越来越多的城市中产阶层进入乡村,体验乡村生活。

游客虽然只是短时间停留,没有对原有阶层造成替换,但其带来的资本力量成为旺山村社会经济、物质文化变迁的重要动力。2008年旺山景区接待游客51万人次,收入逾3 000万元;2012年接待游客超过150万人次,总收入超过3亿元;至2016年游客量已达到180余万,旅游收入近4亿元,大量的消费资本加速推动旺山村社会经济重构。

2)社会网络的互动影响。居民、商家和政府组成了影响旺山村旅游绅士化的社会网络,他们既是乡村旅游绅士化的受益者,也是推动者。转业居民和商家,在利益的驱动下,从自身经济收入、营造消费空间和吸引消费群体方面推进乡村旅游绅士化。居民自发性地参与其中,通过出租房屋、流转土地、转变就业模式等方式,提升经济水平。随着社会的进步,游客自身存在中产阶层化现象,并且呈现出特殊的消费需求、旅游偏好和空间指向[11],高收入和高消费人群促进旺山村商业业态呈专业化、高档化趋向。政府在此阶段主要扮演着管理者的角色,2010年,旺山村成功创建4A级景区,2013年,与苏州太湖国际旅游度假区捆绑创建国家5A级景区并通过验收。两度创建期间,政府充分发挥自身职能,提升景区品质。景区知名度提高也吸引了更多的游客,旺山村乡村旅游绅士化的范围和影响进一步扩大。

2.3.2 乡村空间品质的提升与完善 2008年后,旺山村的发展格局基本稳定,随着游客数量的增多和消费需求的变化,空间上呈现新的特征,主要表现为商家迎合市场需求,自主改善消费空间;政府为促进旅游发展提升乡村公共空间和景观环境。

游客的激增和中产阶层化易导致消费层次提升,伴随的还有商业竞争,商家在利益的驱动下,以市场需求为准则,不断提升自身档次,消费空间趋向高端化。以钱家坞为核心的农家乐区域,则呈现出小桥流水人家的苏南水乡特征,甚至开始出现苏式园林建筑。地方文化融入到消费空间中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空间形态(图6)。

乡村公共空间和景观环境在这一阶段也不断完善。2009年,旺山社区服务中心开始建设,其中包含村委会、卫生服务中心、警务室等。至2013年底,村文体设施一应俱全:图书室、健身室、老人活动室、健身公园(图7、图8)。此外,旺山村政府先后完成环境综合治理、绿化提升、建筑外立面改造等工程,优化了乡村的景观环境。

3 结论与讨论

3.1 结论

1)本研究以苏州市旺山村为例,结合既有研究提出乡村旅游绅士化这一概念,并探讨乡村旅游绅士化过程、机制以及空间重构特征,认为其是乡村绅士化的一种特殊类型,是以旅游开发为媒介,吸引资本、绅士群体等要素下乡,引起乡村社会结构转变、经济结构调整、社会文化变迁、乡村空间重构等全方位乡村变化的社会现象,在机制和空间重构上呈现出阶段性特征。

2)从旅游建设历程、动力机制及绅士群体三方面考虑,将旺山村乡村旅游绅士化划分为政府主导的准备期,政府主导、资本参与的发展期和文化与社会交织影响的成熟期。准备期主要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规划,空间上无明显变化。在政府的主导下,企业进驻旺山村,以外来就业、从商人员为绅士群体的发展期空间上表现为建设用地的扩张以及土地功能的转变。在成熟期阶段,追求乡村文化的游客成为主要的绅士群体,乡村空间在转型的基础上持续完善。

3.2 讨论

1)由于在社会发展进程、土地制度、乡村生活习性等方面与西方国家存在差异,中国乡村绅士化具有自身独特的表现,在对乡村旅游绅士化的实证及乡村绅士化相关研究中也证實了这一观点。因此,对于中国乡村绅士化的研究,如果采取拿来主义的态度,则无法立足乡村发展实际来深入探讨其特征、机制与影响。

2)在对旺山村的调研中发现,乡村旅游绅士化强化了资本在乡村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导致邻里利益矛盾、社会阶层分化等一系列社会问题。但乡村旅游绅士化有效促进了城乡间要素流通,乡村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居民的生活品质显著提高。因此,如何确保多方利益平衡,减少甚至避免绅士化过程中的负面影响,成为下一步的研究重点。

参考文献:

[1] GLASS R. Introduction//Centre for Urban Studies.London:Aspects of Change[M].London:MacGibbon & Kee,1964.

[2] 宋伟轩.西方城市绅士化理论纷争及启示[J].人文地理,2013(1):32-35.

[3] 何深静,钱俊希,徐雨璇,等.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乡村绅士化的时空演变特征[J].地理学报,2012,67(8):1044-1056.

[4] GOTHAM K. Tourism gentrification:The case of new Orleans Vieux Carre(French Quarter)[J]. UrbanStudies,2005a,42(7):1099-1121.

[5] 张 娟,王茂军.乡村绅士化进程中旅游型村落生活空间重塑特征研究——以北京爨底下村为例[J].人文地理,2017,32(2):137-144.

[6] 郑皓文,朱 霞.传统村落保护利用的乡村绅士化发展路径研究[A].新常态:传承与变革——2015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4乡村规划)[C].中国城市规划学会,贵阳市人民政府,2015.

[7] 李广斌,王 勇,袁中金.中国城市群空间演化的制度分析框架

——基于法团主义的视角[J].城市规划,2013,37(10):9-13.

[8] DARLING E. The city in the country:Wilderness gentrification and the rent gap[J].Environment & Planning A,2005,37(6):1015-1032.

[9] 王 勇,李广斌.苏南乡村聚落功能三次转型及其空间形态重构——以苏州为例[J].城市规划,2011(7):54-60.

[10] 龙花楼.论土地整治与乡村空间重构[J].地理学报,2013(8):1019-1028.

[11] 赵玉宗,顾朝林,李东和,等.旅游绅士化:概念、类型与机制[J].旅游学刊,2006(11):70-74.

[12] 冯淑华,沙 润.我国自驾车旅游与旅游绅士化研究[J].人文地理,2009(3):61-65.

[13] 赵玉宗,寇 敏,卢 松,等.城市旅游绅士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以南京“总统府”周边地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9(8):1391-1396.

[14] HE S J. State-sponsored gentrification under market transition:The case of Shanghai[J].Urban Affairs Review,2007,43(2):171-198.

[15] 张京祥,申明锐,赵 晨.超越线性转型的乡村复兴——基于南京市高淳区两个典型村庄的比较[J].经济地理,2015(3):1-8.

[16] LEY D. Gentrification and the politics of the new middle class[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D,1994,12(1):53-74.

猜你喜欢

机制
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机制的思考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建立激励相容机制保护数据安全
保留和突破:TPP协定ISDS机制中的平衡
定向培养 还需完善安置机制
破除旧机制要分步推进
氢气对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的可能机制
注重机制的相互配合
打基础 抓机制 显成效
建机制 抓落实 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