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目标+评价”育人模式,培养学生核心素养
2018-09-14陶立新
陶立新
核心素养主要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如何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笔者依据学校的办学理念,结合多年班主任工作实践,总结出“目标+评价”育人模式。
一、“目标+评价”育人模式
“目标+评价”的模式,总体解释就是用“目标”引领,帮助学生明确未来的方向,积极主动发展自己的核心素养;用“评价”促进学生立足当下,向着目标不断努力,成为一个全面发展、适应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目标”包含三个方面:长远目标、阶段目标、近期目标。
“长远目标”指的是学生的人生理想,即学生依据自身志向、兴趣爱好、家庭期望等内容确立的宏观的努力方向,是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动机。
“阶段目标”是指经过初中四年学习后选择的目标,重在解决“初中后上什么学,做什么事”的问题,帮助不同程度的学生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近期目标”是学年或学期目标,具体分为三个维度:即品行目标、学业目标和特长目标。其中品行目标从德育的角度切入,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引导学生“健康生活”;培养积极阳光的心态,提升学生“责任担当”等意识。学业目标从学科知识、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角度切入,解决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及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文化基础,让学生“学会学习”,增强“人文底蕴”,培养“科学精神”。特长目标从艺体活动的角度切入,解决学生的“艺术、体育特长”问题,帮助学生挖掘特长潜质,让学生的特长进一步提升和发展。
在各个目标界定的基础上制订管理体系和评价内容,形成从教师到学生,从家长到学生,从学生到学生,人人参评的评价体系。评价具有开放性、发展性、形成性,以六大素养为主线,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为标准,形成具有可行性的评价内容。
二、目标的确立与实施策略
目标的确立到实施要循序渐进,下面以班级管理为例说明。
1.强化目标意识。
强化学生的目标意识,让学生懂得他们眼前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培养“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充分利用班级文化布置,借助环境宣传“目标+评价”育人模式内涵,要求学生懂得“预则立”的道理。
利用家长会及家访向家长宣传“目标+评价”育人模式的重要意义,获得家长的支持和积极配合。
开展系列体验活动,如 “十年后,我是……”“假如我是……”等内容,引导学生对目标中的长远目标、阶段目标、近期目标形成全新的认识。
通过班会、手抄报、板报等方式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加深学生对评价内容的认识。组织开展理想汇报会、目标达成汇报会活动,让育人模式深入人心。
通过以上系列活动,学生、家长和教师形成了合力,学生提高了自我认识,激发了主动设计阶梯式目标的迫切愿望,初步实现了促进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的。
2.“目标”的设计与引导。
帮助学生自主设计“目标”,引导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行为和学习,认识和发现自我价值。结合学生实际,首先确定长远目标,然后明确阶段目标,再帮助学生细致科学地制订近期目标,即“品行目标”“学业目标”和“专长目标”。
“品行目标”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基础上,结合班级的实际情况民主讨论制订。如 “升降国旗唱国歌时要肃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言行一致,知错就改”“尊敬父母师长”“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等,引导学生“健康生活”,有“责任和担当”。
“学业目标”包括学科知识、学习方法、学习常规的落实。融合课程三维目标,教师可以设置学业目标菜单供学生选择。例如:“整理课堂学习笔记”“错题本的形成与运用”“实验仪器的选择与使用”“思维导图的运用”等,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培养“人文底蕴”和“科学精神”。
“特长目标”依据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针对不同学生的不同智力特点,主要从身体运动智力、音乐智力切入,培养学生的特长发展。教师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优势智力,认可自己的价值,自行完成目标的制订。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各种各样的展现才能的平台,让他们在不同领域里展现精彩的人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目标菜单制订要非常具体,落实到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学生自主选择目标,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维护了学生的尊严和价值,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同时基本都落实到提高学生六大核心素养的着力点上,评价时也有据可循。
3.强化环境烘托。
具体做了五件事:第一是理解“目标”的内容,组织学生开展“规范”“守则”知识竞赛,让内容内化于心,进而外化于行。第二是实行每日、每周、每月的计划,促使学生在品行、学业和专长方面日趋完善。第三是设立班级图书角,定期开展读书汇报会,用阅读扩大学生的视野。第四是创建高品位的“课桌文化”,让学生将自己的目标、座右铭详细地写到自制的目标评价卡上,便于自我监督和管理,把握自己的人生发展方向。第五是课前一支歌,按每个月设置主题建立歌词本,用歌声的力量增强班级凝聚力。
三、促进有效评价的操作办法
评价促进反思和发展,只有对近期目标有效评价、及时跟踪,才能保证目标的达成,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目的才会落地。
1.评价内容针对近期目标,让评价成为教育教学的一面镜子。
近期目标评价主要是由教师、家长和学生评价出每月的目标达成情况。基本运行程序是月初制订目标,月末进行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和小组评价,每个学生都要结合这三方面的评价写一份反思来肯定进步、找出不足,字数多少不限,只要能够分析出原因并寻找到改进方法就可以,同时为下个月的目标制订提供思路。
品行目标评价方法:设计品行目标评价表,采用自评、组评和师评的评价方式,根据评价结果让学生结合品行目标进行反思、制订、改进,以確保品行目标的达成;结合学校“星级评比”“文明行动”等相关活动,评出星级学生、文明学生,促进学生品行目标的达成。
学业目标评价方法:科任教师与学生协商建立学业目标评价卡,实行定期评价反馈。评价环节是自评—组评—师评,教师运用语言评价给学生以激励,帮助学生制订、改进计划,培养学生养成对自己的学习状态和能力进行总结和反思的习惯,以促进学生学业目标的达成。
专长目标评价方法: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关注他们在社团中取得的成绩并及时给予评价,促进学生特长目标的达成。
2.评价方式多样化,让评价成为教育教学的催化剂。
采用组员之间相互制约的评比方式,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种评价方式主要从日常纪律表现;集体活动、小组学习活动的参与度;两操、升旗等方面的表现加以评比。在评比的过程中让学生意识到一个人的所作所为既可以为集体增光,也可以影响集体荣誉,让学生懂得敢于担当的重要性,强化“责任担当”意识。
组建由学生、科任教师、家长组成的评价小组,构成多元评价维度,扩大评价主体范围,从不同角度对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全方位的、更加客观、更加合理的评价。学生由原来的被评价对象变成了评价主体,在评价的过程中处于主动的、积极参与的状态,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育评价活动中的地位,使评价更公平、更公正,也使学生更全面、更准确地认识自己,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学习和终身发展。
建立成长记录册。以近期目标的评价内容为核心材料,学生自主设计成长册,教师指导学生自我积累、自我反思、自我总结,记录成长历程,将“以评价促进学生自主发展”这一理念落到实处。
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体现在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途径多种多样。“目标+评价”育人模式是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实现了“心中有人”的教育,注重对核心素养的培养,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落实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其意义不仅仅在于让每一个学生为如期实现目标而努力,更在于给了每一个学生获得积极主动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为目标而奋斗的过程中体会到了生活的意义,感受到了成长的快乐,培养了积极向上的心态,真正意义上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