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组织行为学视角下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探究

2018-09-14陈建明

决策探索 2018年16期
关键词:支委学生党员支部

陈建明

近年来,在各级党组织的帮助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随着社会与学校环境形势的发展变化,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党支部制度建设得不到落实,工作抓手老旧单一,党员干部起不到先锋模范作用等成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新问题直接影响着高校学生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影响着党组织在青年学生中的吸引力、号召力。因此,运用组织行为学理论探究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对解决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忽视学生党支部的制度建设

学生党支部的制度建设主要指支部制定制度、执行制度并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制度的一个动态过程,是学生党支部开展工作的基础。新时期,学生党支部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的首要原因是对学生党支部制度建设的忽视,致使各项制度在学生党支部中形同虚设。

(二)学生党支部活动内容和形式单一

富有内涵、形式多样的支部活动是凝聚基层党组织力量的重要抓手。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活动主要采用举办学习会、座谈会的形式,内容枯燥、形式呆板,没有新意,多数情况下仅是支部书记一言堂,形式大于内容,严重脱离工作和生活实际。

(三)学生党员缺乏榜样作用

党员作为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的关键因素,提高党员的榜样作用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重点。当前高校学生党员缺乏榜样作用主要是由学生党员思想意识出现偏差、工作能力不足等因素引起的反面效应。思想意识偏差一方面表现为入党动机不纯,另一方面表现为党性观念淡薄。另外,在考虑大学生入党时,对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很高的要求,对于工作能力等其他方面的要求却相对较低,这导致很多党员干部的工作能力不足。综合多方面因素造成了党员干部榜样效应的缺失。

二、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原因探析

(一)缺乏完善的指导、监督、考核机制

当前高校学生支部所开展的工作都离不开上级党组织的层层指导与监督,然而上级党组织因其他工作任务或工作重心偏移,对学生党建工作在思想上的重视程度、工作上的指导与监督都有所欠缺。第一,在党员培养的整个过程中缺乏必要的制度,使各项工作的开展杂乱无章;第二,在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中急功近利,往往存在重义务、轻权利,重服从、轻平等,重统一意志、轻主动精神的倾向;第三,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采取传统灌输式的课堂教授方式,形式古板单一,缺乏参与实践体验的认知;第四,在指导和监督学生党建工作时,敷衍了事、得过且过,缺乏“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做事态度,指导与监督不到位;第五,在学生党建工作的考核方面,由于思想上不够重视,上级党组织更多的是参考支部材料、结论性评价,缺乏全面系统性的量化考核方式。这种“重发展、轻指导”的工作方式使学生党支部缺乏先进性,同时使学生党员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喪失了应有的先进性、榜样性。

(二)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主动意识教育引导不到位

高校学生党员的身份具有双重性,既是普通学生又是党组织中的一员,但他们往往学生角色意识更重,从而忽略了党员角色。当前高校党员发展资源主要来源于学生干部队伍,辅导员作为学生党支部书记,在发展党员问题上具有决定性作用。辅导员在考虑发展对象时关注更多的是其在学生工作中的表现,而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教育,对党的政治理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以及为人民服务信念的引导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学生党员在工作中缺少主动精神与创新能力,多数党员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与此同时,学生党员由于忙于学习和学生工作,没有空闲时间学习党的最新理论、方针和政策,最终致使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不到发扬,削弱了党在学生中的政治影响力。

(三)缺少合理的学生党支部组织架构

高校学生党支部在组织架构上存在不合理性。究其原因有两方面,其一,学生党支部在配备党支部书记时一般由各年级辅导员兼任,没有配备专职党建工作人员。但在高校中辅导员大都忙于大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无法真正意义上对学生党支部建设提供必要的助力,而更多的是通过开会对学生党员进行管理,手段单一。其二,学生党支部更多地设置在高年级,导致低年级几乎没有学生党员,在成为党员后,很多高年级学生往往以专业学习任务、就业压力、个人社交等借口,缺席支部活动。支部活动的开展在时间上无法得到应有的保障,以至于很多支部活动不能得以有效开展。

三、组织行为学视角下对当前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

(一)加强与改进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严把入党动机

在组织行为学中,个体的单独行为与个性心理对整体组织的形象有着重要影响,要想一个组织能够健康稳健地向前发展,必须强调组织中的个体在动机、价值观和行为上与组织的宗旨相一致。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过程中,要严格把好培养对象的教育关,重质量不求数量,重点考核其思想政治素养中的入党动机,对入党动机比较复杂的培养对象,支部主要党员干部要带头学习党的理论,用实际行动感染他,使他在政治上坚定、思想上清醒、行动上自觉,形成崇高的理想信念、坚定的意志品质和正确的奋斗目标。在考察学生的入党动机时,不能只听他们怎么说,关键要看他们怎么做,“听其言,观其行”。要看学生是否刻苦学习,努力钻研,并积极履行义务,主动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能否为班集体和其他同学服务,帮助后进同学,能否以自身的榜样力量去影响周围的同学,关心弱势群体,能否在宿舍、网络等隐蔽空间与在公开场合表现相一致,保持积极健康的生活状态。

(二)配齐与配强学生党支部书记与支委,完善党支部组织架构

在组织行为学中,领导权力主要包含资源控制权、奖惩权和专长权。当前高校学生党支部作为一个组织,其支部书记与支委的领导权力对组织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配齐与配强支部书记与支委,是提高当前学生党支部队伍整体能力的重要抓手。学生党支部书记与支委的选择应从高年级中政治素养高、党性强、能力突出、群众基础好的正式党员中选取。这部分支部书记与支委不论是党务专业知识、政治理论水平还是党性原则和责任意识都要比兼职的支部书记或是支委有优势。这些成熟的党员在行使资源控制权、奖惩权上都更具有原则性,真正意义上做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使得整个学生党员干部队伍的威信得到质的提高。同时,坚决回避党员干部身兼多职的现象,一人一岗,做到术业有专攻,确保每个人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形成“书记领头、支委协作、党员参与”的党建工作新格局,保障支部党建工作的有效贯彻落实,促进支部组织形成合力,增强支部凝聚力和战斗力。在党员人才培养方面,从低年级开始,注意有针对性地对政治素质高、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优秀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让其系统学习党务专业知识,亲自参与学生党建工作,在实践锻炼中提高党性修养,组织、协调和决策能力。这种梯队式培养方式,使党支部的组织架构有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注入。

(三)延伸与拓展学生党支部组织空间,实现党建全覆盖

组织的活动空间是组织生命存在与发展的基础条件,学生党支部要随着环境与形势的变化,在学生群体中延伸与拓展其新的组织形式与空间,以扩大学生党支部的影响力。要将学生党建工作从院(系)、专业、年级进一步延伸到班级、社区、宿舍、网络,树立学生成长的地方就是党支部活动舞台的观念,建立全覆盖、无缝隙管理的党支部新模式。除将支部建在年级、班上外,更多要关注学生社团、学生社区、网络空间等目前学生党员较活跃的基层空间,即根据实际需要设置党支部,如宿舍党支部、社团党支部、网络党支部。特别是要将党建工作延伸到目前青年学生主要交流活动的网络空间,顺应新媒体发展,占领网络阵地,不断增强党在学生中的号召力。

(四)丰富与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主题,凸显党建元素

组织必须以活动为载体来凝聚力量,吸引人心,组织活动是组织的生命力。学生党支部活动不等于一般学生社团组织活动,不仅要有多样的形式,丰富的内容,更要具有党的元素,突出党的教育意义;要坚决避免党建活动文艺化倾向,只圖一时之热闹。为监督与保障支部活动的效果,可以借鉴科研项目立项的形式,开展党支部立项活动,围绕一个主题,制定在一定时间内开展若干与主题相关活动的方案,做到活动有计划、过程可控制、经费有保障、成果可显现,上级党组织要加强立项指导、过程监督和成果提炼。支部活动要常做常新,要贴合学生实际,结合时代需求,有创造性地开展活动,鼓励支部活动走出校园,下农村、下社区、下企业,开展与党建思想教育有关的主题社会实践活动。

(五)建立与健全学生党支部规章制度,体现制度建党

制度是组织的根本,制度建设是组织管理的重要手段。学生党支部工作提升需要一整套完善的学习制度、工作制度、管理制度和激励考核制度,并严格将其覆盖到学生党建工作的每个环节,真正做到“制度建党、制度管党”,杜绝过去党建工作中一切随意性和不规范行为。当前基层党组织建立的“三会一课”学习制度、党员发展工作制度,大都得到落实,然而监督、奖惩等考核制度在基层党支部仍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与深入贯彻落实。监督是基层党支部健康运转的重要保障,学生党支部要结合学生党员的发展特点和环境载体的形势变化,制定与落实好党员的目标管理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思想汇报制度、党员述职报告制度、党员谈心谈话制度、发展党员公示制度等。奖惩机制是基层党组织创造活力的基本手段,学生党支部要建立长效的创先争优制度,优秀党员、先进党支部评比制度,同时也要建立党员退出制度和违规惩罚措施,表彰优秀,鞭策落后,保持基层党组织前进的动力。

猜你喜欢

支委学生党员支部
基层党组织“支委+团队”工作法的实践与思考
支部联建润“甘泉”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支委+”党建管理模式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高校优秀学生党员评选体系的构建——基于AHP法的运用分析
高师院校发挥学生党员作用模式初探
浅谈做好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几点认识
支部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