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方古镜记

2018-09-14编辑李奕辰

艺术品鉴 2018年8期
关键词:铜镜镜子

编辑◆李奕辰

“在人们从镜子中照见自己之前,镜子毫无意义,因此,镜子的历史其实就是映照人类的历史。”

——【美】马克·彭德格拉斯特《镜子的历史》

唐 四鸾衔绶金银平脱镜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铜镜之史

铜镜的兴衰似乎也正反映了古代各个封建王朝的荣枯兴废。

早期铜镜无论在制形还是纹样上都较为粗糙朴素,使用范围也局限于王公贵族。此后,中国铜镜又经历了流行(春秋战国)、鼎盛(两汉)、中衰(三国两晋南北朝)、全盛(隋唐)、衰落(唐以后)五个阶段,直到清代中晚期后,才逐步为玻璃镜所取代,退出了人们的生活。在这长达3800的时间里,铜镜可以说是中国古代诸种金属器物之中沿用时间最长、使用范围最广、与人们生活最息息相关的古器物。

最早的镜子被认为是打磨光滑、具有映像功能的石镜。民间传说,女娲补天时曾采集到一种黑曜石,打磨出石镜,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庐江水》也有记述:“山东有石镜,照水之所出。有一圆石,悬崖明浄,照见人形,晨光初散,则延曜入石,豪细必察,故名石镜焉。”

但这只是神话,我们一般认为,镜子诞生于青铜时代,青铜镜是真正意义的镜子。考古发现证明,在距今4000年前的青海省贵南县的齐家文化时期,人们就开始使用青铜镜,经历商周两朝,在战国时期开始广泛流传。

春秋铜镜继承了西周铜镜的传统,仍以素镜为主,但也已经开始出现相对复杂的纹饰。如螭虎纹镜、蟠虺纹镜、弦纹镜、透雕龙纹镜。并且此时期还出现了方形镜。战国时期的铜镜,一扫前期铜镜幼稚朴拙的风格,展现了铜镜工艺的新面貌。其轻薄灵巧、新颖华丽。

两汉时期铜镜的铸制业获得重大发展,出现了新高潮。由于两汉时期铜镜的合金比例已趋于稳定,并且提高了锡的比例,再加上一定量的铅,就使得汉镜的光亮度与平整度都得到了保证。

在汉代更是出现了一种被称为“幻镜”的透光镜,其外形与普通铜镜无异,但只要有光照射而来,镜背花纹的影像就可以映照在墙上。隋唐时期的志怪小说《古镜记》就对此镜有所记载。另外,汉代铜镜上的铭文也常为人们津津乐道,铭文大多是吉语或“爱情宣言”,许多出土的汉代铜镜上都有着“长乐未央,长毋相忘”、“见日之光,长毋相忘”、“愿长相思,久毋见忘”等铭文。这些相思铭文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环境有关,西汉初建到昭宣中兴这短短百年间,多有战乱,差役、徭役难免严重,正如汉乐府诗所作:“十五从军征,八十始得归。”多少青年男子不得不撇下妻子儿女,随军从征。那种离愁别怨也就自然灌注在留守于家中的女性们常用的铜镜之上。

铜镜尽情演绎封建王朝兴废。两汉之后,铜镜经历了一段时期的沉寂,于隋唐时期走入了巅峰,达到了全盛。过去的几千年里,铜镜都为圆形或方形制式,而唐代则出现了菱花形、葵花形、方亚字形及有柄形等新的镜式,并且镜子背后的纹饰也愈发丰富多彩——花草、瑞兽、神仙故事等呈现于镜背。铸造上更是出现螺钿、宝装、宝钿、金银平脱、金背、银背等镶嵌等“特种工艺”。

古镜传说

镜子将人类世界进行了完全逼真而又左右颠倒地复现,表现出一种超自然力的诡谲。镜子的实用价值和神秘的特质使得它广泛出现在各种神话传说与奇闻异事之中。

战国 夔龙纹铜镜

西汉 日光透光镜 上海博物馆藏

“秦镜高悬”

相传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知道心的邪正。据《西京杂记》载,汉高祖刘邦带着大军率先进入秦朝的国都咸阳之后,在巡视各库府实,发现了大量的金银珠玉和奇珍异宝,尤其让人感到惊叹不已的是一面宝镜。镜身呈方形,宽四尺,高五尺九寸,通体明亮晶莹,正反两面都能照人。当人站立着面对着镜子时,镜中的人像却是倒立的。人将自己的心脏处对着镜子,就可以清楚地看到自己的五脏六腑。如果有人患有疾病,那么对镜相照就能找出病根之所在。这面镜子还能看出那些心术不正的人,据说秦始皇常用这面宝镜来察验宫中的妃嫔、侍女和宦官,如果其中有人怀有异心邪念,镜中则会照见这人的胆和心的异常张动。当然,这种人立刻会被杀掉。刘邦下令封闭了全部宫室府库,等待项羽来后再商议如何处理。项羽后来领兵屠烧咸阳秦宫室,这面宝镜也被他掠至东方的彭城,此后再没有宝镜的下落。基于秦镜这样一种洞悉真相的特点,人们常用“秦镜高悬”或“明镜高悬”来比喻为官之人公正严明。

唐 青铜双凤双兽花草菱花镜

清康熙 御制铜胎掐丝珐琅仿古缠枝莲纹大铜镜

《古镜记》

隋末唐初,一位叫王度的官员所写的小说《古镜记》成为唐初四传奇之一。王度在小说中以第一人称的口吻讲述了自己的古镜奇缘:大业七年,他从朋友侯生那里得到一面古镜,可以镇妖辟邪,王度带着这面镜子外出,先后照出老狐与大蛇所化之精怪,并消除了疫病。后其弟王绩出外游历山水,借用古镜随身携带,一路上又消除了许多妖怪。有一天,王绩做梦,梦到古镜催他早回长安,要和他哥哥道别。于是王绩回到长安,将古镜还给王度。大业十三年古镜在匣中发出悲鸣之后,突然失踪。

从这两则简单的古镜传说可以看出,铜镜作为中国人文化思维中的特定意象,成为连通人与神、人与人、以及人与时空的媒介。镜子是我们日常生活的必用品,它不仅渗透我们的生活,其本身具有的神圣和隐喻也不可避免地被宗教、艺术、哲学等领域吸收。铜镜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与各种青铜“大器”不同,小小的铜镜在其方寸间带我们领略了历代王朝的盛衰与面貌,也映照出历代人相通而又不同的生命体验,具有很高的艺术和文化价值。时间与空间交错于铜镜之内,在其中,我们不仅能认识自己,更能洞察古人,洞察他们的生活与思想。

猜你喜欢

铜镜镜子
神奇的镜子
空镜子
新乡市博物馆藏铜镜
论上海博物馆收藏的两面珍贵铜镜
建平博物馆藏辽宋铜镜简述
“三面镜子”照亮初心使命
镜子中的我
他者的镜子
铜镜
辽宋金铜镜辨识举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