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纸胜丹青:长宁区非遗保护项目之撕纸艺术与技法
2018-09-14羽佳
文、图|羽佳
华兴富是上海市长宁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撕纸艺术的传承人。与剪纸相比,撕纸画属于一种新兴的民间艺术形式,其发展、创新与剪纸、刻纸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而其形式与风格,与汉画像石、民间年画、木刻版画、皮影等传统民间艺术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撕纸画画面粗犷,风格古朴,在创作过程中,其边缘所呈现的自然毛边,既具写意性,又具装饰性,充分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质朴的美感。
华老师从童年起就热爱撕纸,至今已逾四十春秋。其撕纸技艺的特点是信手将原纸张上的色彩与作品糅合,巧妙设计,即兴发挥,徒手运用撕、挖、抠、摘、镂、剜、折、叠、拼、贴等手法创作出花鸟、树木、人物、生肖、窗花、文字、历史典故和吉祥神袛等作品。
据华老师介绍,撕纸艺术从产生至今,已经有1500多年的历史。撕纸这门技艺,不仅仅是艺术创作,更重要的是对中
华老师资料整理本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他承蒙恩师中国民间工艺美术家、撕纸艺术家胡立德先生的指点,“做人要有人品”,要撕出自己的“面孔”(风格)。谨记恩师教诲,他以此为准则做人行事,撕纸技艺有了长足的进步。在上海世博会上,华老师为中外观众现场手撕人像成为排队中的“亮点”,受到称赞。
纸屑满地、陶然忘我,华兴富就是这样如痴如醉地追求着他喜欢了一辈子的撕纸。本身就是从印刷厂退休的,又痴爱撕纸,让华老师对纸有一种别样的深情。乍看起来没用的各色广告纸、画报、包装纸,都让他思如泉涌,像觅到宝贝一样把它们搜罗出来,往家里“搬”。由此他得到了“纸痴”的雅号。
从2004年开始,华兴富应上海市北新泾第二小学之邀,走进校园向孩子们传授撕纸这一技艺,每个学期要上18堂课,当年教的第一批孩子现在都已大学毕业了。他还坚持给东展小学、绿苑小学、适存小学、新剑桥幼儿园和虹桥中学的孩子们上课,传授撕纸技艺,受到了孩子们和家长、老师的欢迎。
华老师把他对人生的理解,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悉数传授给了孩子们。他说:“承蒙师恩,学习撕纸的过程让我学会做人,淡泊名利、谦虚好学、专心专意,这些都是我做人的信条。”
华兴富不会用电脑,不会上网搜资料,40多年过去了,他养成了临摹写生的习惯,随身带着速写本,记录搜集资料和图案,日积月累,速写本竟达一人多高。为了尽力把孩子们教好,华老师总是十分认真地准备,一堂“撕生肖”的课,他都要制作300多个课件。每到春节,他还会组织孩子们撕生肖,并在文化中心举行展览,让孩子们有了展示自己学习成果的平 台。
华老师展示课件
他还走进军营,义务为子弟兵教授撕纸。不仅如此,他在长宁区市民学习中心、长宁民俗文化中心、城市少年宫、街道居委等也开展撕纸技艺课程。
华老师说:“通过撕纸,孩子们在亲自动手的创作中,还能启发智能,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时让孩子们深刻了解民族文化。”
华老师现已是古稀之年,充满了紧迫感,他不仅把孙女培养成了第四代传承人,更要让撕纸走进市民的家庭生活,就像他的恩师胡立德先生所讲的那样:“撕纸艺术来自我们的民族和人民,我只是想把这种艺术返还于人民,回报于人民。”他把传承、传授、普及撕纸艺术当作自己的社会责任。
为了更好地传承这门古来的传统技艺,华兴富用5年时间精心准备,编写了《撕纸艺术与技法》一书,是一部系统的中国民间撕纸技法教程,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撕纸技艺的普及和推动中,做出了他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