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路上不能让一个人掉队
2018-09-14
玄增福,1996年中专毕业,看到当时贫困落后的农村面貌,放弃外出创业的理想,毅然决定返回自己的家乡,用所学的知识为家乡的经济发展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他自费订阅了《<山东科技报》《农村大众》《农业知识》等报刊,勤奋学习,并做到了学习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逐步成为科学种田的行家里手。2015年8月玄增福报名参加了山东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程经营管理培训。通过培训,他进一步更新了观念,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技能,增强了创业信念。
1999玄增福被推选为村委会主任,他决心把带领群众致富作为对群众的信任和回报。2000年秋在进行市场考察论证的基础上,果断新上种植蒜黄加工项目,率先投资建棚搞试验,经过一年多的努力,蒜黄栽培技术获得成功,并带动部分村民建起了蒜黄种植拱棚,解决了农副产品销售难和农民致富难的问题。
一人富不算富,共同发家才算富。在尝试蒜黄生产加工成功之后,一个更大的理想和愿望在玄增福的脑海中萌发,致富路上不能让一个人掉队,必须抱团携手奔富路。当时,部分群众缺少资金、项目和技术致富无门,也有一部分农户因人手不足管不好自己的责任田,为解决这一问题,他决心借鉴外地经验组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挥土地、技术、资金、人力潜能,做到优势互补,各展其能,走联合发展之路。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协助下,于2012年5月成立莱芜市隆运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羊里、寨里、杨庄、大王庄、口镇、方下等周边乡镇131户社员参与,入股土地27.3公顷,注册资金610多万元,建成绿色蔬菜加工车间、蒜黄批发交易市场6000多平方米,并带动非社员户800多户,安排剩余劳动力1200多人,初步搭建了跨越式发展的创业平台。
创业的成功和乡亲们的信任,成为玄增福创新发展的不竭动力,他以“先富不忘众乡亲,致富路上共同奔”为座右铭,把做大做强蒜黄产业作为主攻目标,在创业创新中报答党的恩情、群众的信任和支持。2015年通过参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了解了更多的国家对农业的扶持政策,并有了新的发展思路:当今社会人们在追求物质利益的同时,更加关注食品卫生和身体健康,为适应大众需求,合作社决定建设蔬菜种植示范基地,生产出让百姓吃着放心的健康蔬菜,打造出自己的优势品牌。蔬菜种植示范基地以发展蒜黄为主,蒜黄生产过程中,全部采用无土栽培,确保无土壤污染,在20天左右生长期内采用拱棚塑料布避光遮挡,不添加任何肥料和农药,仅用地下水浇灌,无空气污染,无病虫害侵蚀,深受消费者青睐,并在2014年注册“隆运”牌商标,陆续开发了黄秋葵、莴苣、西葫芦、马铃薯、豆角、大葱、有机花菜、青蒜苗的多个蔬菜品种,2015年有5个品种获得绿色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合作社获省级示范合作社荣誉。
为规范发展,合作社成立了党支部以及种植技术协会,增强了社员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了获取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合作社坚持做到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联合销售,按照“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形成市场引导合作社,合作社带动基地,基地联合农户的有效运行机制。为扩大种植规模,动员更多农户参与种植合作,今年在示范基地中规划3.3公顷蒜黄种植示范棚,采用合伙经营、自主经营、托管经营的模式,与种植户签订协议,参与分红,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积极性。产品销往河南、安徽、江苏、河北、山西等多个省份及省内各大中型蔬菜批发市场,《大众日报》以“隆冬蒜黄‘捞’金忙”为主题进行报道,《莱芜日报》称“小蒜头经过大棚栽培后,变成一根根金蒜黄,效益倍增远销省内外蔬菜市场”。2014年召开首届盈余分配大会,根据社员们在交易市场的供销份额,有80多名社员在分红的基础上,还另外获得了电视机、微波炉等各式奖励。2016年整个合作社蒜黄销售总量500多万千克,销售收入4000万元,利润1300多万元。
为实现贫困户脱贫致富,合作社积极申请,凭借成熟的运营模式、领先的技术优势、广阔的营销市场和稳定的经营效益成为莱芜市羊里镇精准扶贫的帮扶主体,担负起羊里镇1186名贫困户的脱贫重任,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