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培养中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体智能课程研究
2018-09-14黄锦权
黄锦权
(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秀全中学,广东 广州 510800)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中小学体育课实践的重要起点和导向,为学校体育教育的未来指出了方向,但在实践中如何把握才能满足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还充满着挑战。因此,很有必要开发出一套适合培养中小学生体育科学核心素养的体育课程。体智能(Kinesthetic intelligence,以下简称KI)的相关理论是从国外引进的,出自美国学者爱德华.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目前国外对于幼儿KI研究颇多,KI在国内的研究起步较晚,实践也不够成熟,而对于中小学生KI的研究就更少。但可以明确的是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依然需要体智能课程可以提高学科核心素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研究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始点,同时也作为终点,开发出适合中小学生的KI课程,期望对中小学生的个人身心发展和社会发展提供策略,为中小学KI课程的发展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1 中小学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
国外对核心素养的研究较为成熟,核心素养的概念是英国最早提出。欧盟将核心素养发展为“终身学习核心素养”,并认为:终身核心素养是能以实现自我发展、融入社会和胜任工作为目的,具备多种技能、知识和态度的必备素养。国内对核心素养的研究较晚,对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定义为: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有专家将核心素养定义为:学生在教育和教育过程中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用以促进个体生命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
学科之间既有共同的核心素养,也有各学科自身的核心素养。2014年,国家成立专门研究小组,对于中小学每个学科的核心素养进行研究得出,每个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一个整体。对于体育学科的核心素养,国内学者认为,是学生全面接受体育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等方面的综合素养。
国内学者认为,中国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是一种综合能力或综合素养,包含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个维度组成。其中,每个维度分别具体划分要素,运动能力包含体能、技能和运动认知能力;健康行为包含健康知识和健康运动行为;体育品德包含体育品格、体育精神和体育道德。而对于每个二级指标也有一定的说明,都无外乎体育知识(健康行为)、体育技能(运动能力)和体育态度(体育品德)3方面,这与核心素养的3大内容相吻合,详见表1。
2 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小学生体智能课程的解读
中小学KI课程有其自身的特点。首先,对象不同。中小学生所处的年龄段为6~18岁,这个年龄段身体发育变化快,思想活跃,是长身体和长知识的关键阶段。因此,在这个阶段体智能课程要因人而异,合理开发能够适合青少年的课程体系。其次,地位不同。体智能课程作为学校教育中体育的一部分,是体育课程的补充。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是实现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 而体智能课程是体育与健康课程的一个分支,是培养中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手段,更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开发课程时,注重强调课程的整体性,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融合。最后,目标不同。中小学生体智能课程是基于发展学生体育核心素养,在学校体育大力提倡体育大课间、体能大课间的时期提出来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解决学校体育存在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KI课程不仅仅是单一方向,其实质是双向互相影响,但最终目的一致,即用KI课程在体育和智育之间的桥梁作用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表1 中小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指标体系
中小学KI课程,既是以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作为基础,同时又是为达成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服务的,即中小学KI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体育学科素养而诞生的,是体育课程的一部分,也是学校实现体育教学的一项策略。针对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各个指标,中小学KI课程应该一一对应,即在一定程度上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指标可以和中小学KI课程形成映射。如果把体智能课程依然分为3大领域,那么它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3个一级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应的。
2.1 体育与运动能力素养
体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指范围非常广泛,在这里我们主要是指中学体育课程。中学体育课程中的运动能力素养包括体能、技能和运动能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运动能力。具体来讲,包括身体素质、运动技能、运动竞技、锻炼能力等。中小学KI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作为手段进行的课程,课程会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去,不仅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也提高学生相关智能。
2.2 智育与健康行为素养
智育其实是一个相当广泛的话题,许多时候体现在激发潜能和灵活思维2个方面,具体到体育领域,体育与健康知识、体育意识、体育态度、体育创造力以及体育活动中神经支配肌肉活动的灵敏性和反应能力等,都蕴含着智育部分。简而言之,所有的体育活动都离不开大脑的支配,每次的身体活动锻炼体能的同时也在发展智能,也就必然与智能相关,因此,体育与智育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2.3 德育与体育品德素养
德育是教育的根本,是教育的灵魂。体育品德素养归属于德育,也是学生作为人所表现出来的区别于动物的重要体现。体育精神、体育品格和体育道德这些都是体育品德指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领域,同时也是体智能课程的重要领域。图1为体智能课程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3 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小学体智能课程的设置
3.1 设计理念
中小学KI课程是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一种学校体育课程。中小学KI课程以动作为元素,以形式为主线,以生理和心理发展理论为基础,从体育、智育、德育3大领域干预,打造3个特征的课程,从而实现运动能力、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3方面指标的综合提高。它更加重视学生间、师生等不同形式的合作,更注重实效性,同时又通过趣味性提高体育意识、增强参与动机、形成习惯等。比如,当前开展广泛的体能课,如果用传统的训练课模式,学生仅仅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进行单一或组合动作练习来达到训练效果。但是,在体智能课程下的体能课就会融入趣味性的智力挑战游戏,让学生练习过程中不是枯燥乏味的重复练习,更多是主动参与,注重的是效果的提高。
图1 体智能课程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
3.2 课程内容
中小学KI课程的体育、智育、德育3大领域相互联系、不可分割,以内容的形式体现出来,这些内容分别体现一部分能力的培养。综合起来,涵盖了3大领域的内容,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因此,基于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中小学KI课程的内容应包括知识类和动作类内容,以动作类内容为主,以知识类内容为辅。一方面,动作类内容以动作作为最基本的单元,根据难度和复杂程度,将其分为4个水平内容:动作元素、动作技能、运动技能和应用技能。这些内容可以在创设快乐情境的前提下传授。动作元素是中小学生KI课程中最基本的内容元素,是最基本的动作,可以是走、跑、跳、投、攀、钻、爬等基本动作;可以是俯卧撑、仰卧起坐、肩肘倒立、侧手翻等体操动作;可以是拉弹力绳、双脚撑瑜伽球等借助器械的动作;亦可以是篮球运球、肩上投篮、足球脚背内侧踢球、羽毛球击高远球等技术动作;更可以是足球比赛中运球过人、运球射门等技战术动作。根据不同的维度,可以将动作分为许多种不同的种类,这样就丰富了中小学KI课程的动作类内容体系。另一方面,知识类内容涉及3个层面:生命健康的知识、体育与健康科学知识、认知策略的知识。以理论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原因有三:(1)通过生命健康教育的知识,激发学生的体育意识,如进行生命教育,引起学生对生命健康的重视,明确身体锻炼的重要性,从而让学生产生想运动的动机。当条件达到时,动机转化为行为,就成功地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2)传授体育与健康的知识,让学生学会锻炼,学会调控自己的锻炼时间、强度、方法、内容等,这种传授就会避免授之以鱼的被动消极效果,达到授之以渔的积极效果,学生会有更多的自我发挥和发展空间,培养学生体育与健康知识;(3)在课程中对学生进行认知策略的传授,提高学生的运动认知能力。
3.3 评价反馈
中小学KI课程的评价主要是从学生个体的角度来评判,即学生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三维指标如何。关于运动能力指标可以采用测试,用数据进行量性评价,关于健康行为和体育品德指标,可以通过量表进行量性评价和通过观察法质性评价两种评价方法综合来评。同时可以制作出三维指标趋向性图形,用来直观明了地展示某个学生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3个维度的表现(图2),这样就可以更好地看出来学生的核心素养总表现和短板在哪里,从而引起学生、家长和老师的重视,进行针对性地练习,努力趋向平衡和更好。以图2为例,包括对每个指标的评价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总体评价2方面:每条线代表一项指标,离原点远,说明在指标上表现越好,得分越高,这是对于每个指标的评价;由条线围城的三角形代表整体的评价,三角形的面积越大,越趋向于优秀,说明被测试者的体育学科核心素养越好。
3.4 课程建议
图2 体育学科核心素养3个维度
首先,中小学KI课程要合理安排运动负荷的安排应该根据人体生理机能活动能力变化的规律和人体机能适应性规律,循序渐进,逐渐加大运动负荷。体育教学中安排适宜的运动负荷是锻炼身体和掌握运动技能的需求,也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因此,对于生长发育期的中小学生,合理安排有效的运动负荷是体育教学中必须解决的主要问题,也是体智能课程所必须重视的问题。其次,中小学KI课程内容选取重视个体差异。不同年龄阶段人体机能有差别,6~18岁的学生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骨骼硬度小、韧性大、心肺功能尚未完善,但智力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提升。因此, 在进行体智能课程选择时要充分结合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重视个体差异选取合适的体智能课程。最后,寓教于乐,教学过程中注重趣味性。体智能教育模式应该坚持比较轻松的、活跃的、愉快的趣味性原则。要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在实践时有意识地强化和指导,充分挖掘出学生的体育潜能。可将体智能课程融入体育课进行改良,在激发运动兴趣的基础上,以参与适宜水平运动内容为手段,通过获取积极运动体验,提升学生潜在的能力和灵活的思维模式,更加重视学生运动意识、习惯和行为培养的教育模式,通过设置有趣的、协作式的内容,达到运动的实效性,让学生主动喜欢上体育,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
4 结 语
中小学KI课程是体育课课程的补充,为中小学生体育核心素养的培养提供策略,为丰富中小学体智能课程理论奠定基础。体智能理念在中小学课程刚刚开展,理念新、研究少,正因如此笔者也期望在今后的实践和研究中继续努力,也希望广大同仁对体智能课程深入研究,共同完善和提升体智能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