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中的研究
2018-09-13黄正喜
黄正喜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8)05-018-03
摘要 合作学习又称为协作学习。它是以观代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认知心理学为基础,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育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创造融洽、和谐、愉快的课堂气氛,通过师生、生生交往的学习形式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种教学理论于20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90年代末应用于体育教育。经过近十年的探讨和发展,实践证明:体育合作学习不但打破了传统教学观念中教师独自教、学生被迫接受的教育模式,而且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从而促进学生认知、情感、合作意识、进取精神的培养,有力地提高了教育质量。
关键词 体育教学 合作学习 分析研究
一、前言
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是20世纪70年代率先兴起于美国,并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取得实质性进展的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小组合作学习属于合作教学的一种。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出现小组合作学习的试验与研究。从研究的现状来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能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各方面能力的一种有效学习方法,也是发挥学生主体地位作用的一种的有效方式,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优越性,有利于教学中的多边互动,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小组合作学习的优点在于集中团队的力量达到仅凭个人的智力、精力无法实现的目标。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
就基础上,让他们的潜能达到最大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说,个体表现出来的差异往往是潜能开发程度不同所表现出来的差异。因此,我们一方面要承认差异的存在,另一方面更要重视潜能的开发。
本研究主要探索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实现师生角色的转变,同时研究小组合作学习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协调师生关系,以便让学生能够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会合作、交流、表达、参与、评价。第二,研究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学习,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对于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所体现的积极性作用。
二体育合作小组划分因素分析
教师需要对活动小组划分进行周密考虑和安排。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一般可以依据学生的成绩、性别、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技能等,多采取异质划分或同质划分等划分原则。从体育合作学习的功能来看,比较理想的是“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划分方式,这样划分最大优势在于它能有利于发挥每个组员的特长,实行优势互补,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帮助,共同提高,最大程度地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而“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的划分方式,可以将发展水平不同的学生区分开来,在同一节课上学习相同的运动项目而练习不同技术水平的技术动作,即分层教学。
将“学生的体育能力水平”作为合作学习小组划分的首要考虑因素。把体育能力水平高的学生和体育能力低的同学平均分配到同一小组内,能力高的同学可以带动和帮助能力低的同学,提高了学习效率,最终实现共同进步。
(一)体育合作学习小组的划分与小组人數分析
关于体育合作学习小组应该划分成多少最合适,小组内的人数到底是多少最合理,目前还没有明确、统一的认识。在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类型的合作学习对于小组人数的多少,其要求是不一样的,只是大概的、建议性的提出小组较为合适的人数范围。我国的合作学习研究者在这方面也进行了积极地探索。这主要是因为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上课学生人数、男女生比例、教学内容,学生现有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合作小组数、组内人数划分的不确定性。如果小组划分太多,不利于体育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的错误动作小组划分太少,势必会造成小组内人数的增加,学生参与讨论的机会减少,活动锻炼的时间也相应减少,容易使某个或某些学生隐藏在集体内而被忽略,有悖于体育教学的指导思想。
就具体的体育合作教学实践而言,教师需要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条件等来确定合作小组的规模。如:当需要的条件越多时,小组就越大;当小组成员的合作技能越差,组员就应该越多;当占用的时间越短,组员应该越少;任务越难,组员就应该越多。根据本论文研究观察的体育合作学习教学实践课的实际情况,体育教师一般将小组成员划分为2~6人时,学生能够有充分的参与讨论的机会,能够有足够的活动时间,合作效果也比较理想。
(二)体育合作小组内任务分工分析
促成小组合作的核心是合作精神和合作技巧。但合作精神和合作技巧不是凭空而来的,是需要培养的,一些来自外部的促进手段可以加速它们的形成。一个有机的、分工合理的合作小组有两方面的功能:一方面可以使这个小组内所有的成员和谐相处,整个合作小组可以有序、高效的运作下去;另一方面,在面对一个个具体的任务时,合作小组内部可以调动具有不同能力、特长的小组成员承担起各自的责任,彼此相互配合,为合作小组内每一个成员的成功而努力。因此,合作小组要想顺利地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达到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目的,需要给小组成员分配相应的任务,使小组内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而且小组的成功都依赖组内的每一个学生。
在现实中的体育合作教学课中,体育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内容和学生特点等因素来确定小组任务分工:(1)体育教师:在确定体育教学目标任务的基础上,设计或者帮助小组设计教学情境,进行学习指导,参与小组讨论,指导小组开展活动,要求小组长反馈情况,指导、鼓励体育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对课堂上所有的活动进行全面组织协调,做好组织者、帮助者、监控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及时给予学生科学的评估,使他们体验到成功与快乐。(2)小组长:按要求组织本组的讨论和学习活动,检查学习情况,向教师反馈本组完成学习任务的情况,帮助体育能力水平低的同学。(3)小组成员:相互合作,互相帮助,为本组出谋划策,讨论问题,完成任务。
(三)体育合作小组内角色轮换分析
小组内每一项任务对小组成员既提出要求,又提出挑战。要求小组成员必须承担相应的责任,激发学生挑战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学生既要认真完成自己现任角色的工作,又要轮流担当各种角色,使自己适应不同的工作,使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发展。
(四)体育教学内容和合作学习方法的选择与安排的分析
根据体育教学设计的原理,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方式。教学目标决定教学组织方式,合作学习方法不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唯一适用的方法。但当合作、交流技能作为一种重要的教育目标提出来的时候,合作学习作为对众多社会技能的综合应用,必然成为教授社会技能所使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因此,选择合作学习的教学方式和注重合作、交流技能的教学目标是相互选择的结果。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方式是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决定是否采用合作学习以及采用什么样的合作学习;另一方面,当教师因教学目标,尤其是合作、交流目标的需要而决定采用合作学习方式时,他必须对教学内容、进度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合作的教学组织形式。
在体育合作教学课上,体育教师可以考虑给予学生更多的合作学习时间,是合作学习方法深入到课堂更多的学习环节。国外研究者通过大量课堂实践后,更倾向于将所有课程的50%左右的时间用于合作学习,而不是将合作学习作为课堂的调剂品。当教师把合作学习作为常规教学重要的一部分时,对合作学习的设计会更深入、系统,合作学习将日益显出更卓越的效果。当课堂教学计划紧凑、教学内容复杂、冗繁的时候,可以将合作学习中一些不那么重要的环节安排在课下进行,不占用课堂时间。
(五)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与技巧分析
合作学习的组织策略与技巧有很多种,没有固定的模式,但合作学习的核心要素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积极互赖的过程。在体育合作教学实践中,积极互赖的精神是通过体育合作目标、体育器材共享、体育活动任务依赖、体育小组竞争互赖和奖励依赖等具体的方式来实现的,保证小组合作关系的建立和稳定。
体育合作目标是小组合作互赖的指导基础和核心内容,是小组合作任务完成后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小组自评的依据和标准。体育教师在实施合作目标时,首先应该给各小组布置明确的、相对简单的学习任务,待学生掌握了基本的技术动作后,体育教师再提高难度,布置难度较高的任务。
体育活动任务依赖就是合作小组内各成员完成的任务、所做的工作相互关联、彼此依赖。国内有学者指出:实现体育活动任务依赖最好的办法,就是给每个学生分派具有特异性的任务。特异性的任务使得每个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都不可替代,必须彼此相互配合,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但要实现体育活动任务互赖取得好的效果,教师还要给学生解释他们应该完成的任务要求,使他们自己清楚围绕合作目标需要做什么。此外,教师还应在合作学习正式开始前对学习内容作基本介绍,使成员先掌握一定背景知识。只有每个人都掌握了完成任务的基本技能,合作学习才能一步一步地进行下去。
(六)体育教师指导与监控的分析
所谓监控是指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或学生自己监控学生的合作学习过程。体育教师的指导与监控是对学生的合作行为进行监督、协调的过程,是为了帮助学生调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技能,帮助学生总结自己通过合作学习完成体育运动技能目标的情况。
在对体育合作教学实践课的观察中发现,几乎所有的体育教师都是在学生分组练习的过程中,对每一个合作小组逐个进行技术动作指导,及时的介入学生的练习中,纠正学生练习过程中的错误动作。同时体育教师还十分重视鼓励体育能力水平较低的学生,增强学生练习的自信心使其能够顺利完成技術动作。
如果在小组数目较多的班级中,教师就不能同时兼顾多个小组,个别小组的合作情况没有得到及时的观察和指导。因此,为更好的解决这一监控缺失,体育教师可以通过给每个小组分配一名小组长负责监控,不仅可以让小组长随时对组员做得好或不好的行为进行反馈,及时提醒体育教师纠正错误动作,而且小组长还可以通过观察其他同学的动作形态,反思自己的技术动作,使好的行为得到强化。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体育合作教学实践课的观察、分析和归纳总结的基础上,得出了如下结论。
第一,体育合作学习的教学目标是小组合作学习的出发点,也是体育合作学习选择教学策略、进行学习效果评价的依据。因此,需要体育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了解学生现有的合作技能水平,制定出有针对性、适合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教学目标。虽然我们强调体育技能目标和合作交流目标都是合作学习的目标,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现有发展水平、性别、体育教学内容特点和学习的不同进度而有所侧重。
第二,在体育合作学习中,体育教师需要对活动小组划分进行周密考虑和安排,一般可以依据学生的成绩、性别、学习能力、知识水平和技能等,依据异质划分或同质划分等多种划分原则进行划分。比较常用的体育合作学习分组方法主要有:固定分组法和混合分组法等。
第三,实现体育小组合作的关键是培养合作精神和加强合作技巧。因此,需要给小组成员分配相应的任务,使小组内每一个成员都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而且小组的成功都依赖组内的每一个学生。学生在进行小组分工前,体育老师应给予适当的指导,使学生真正理解小组合作的意图和目的。小组内的成员既要认真完成自己现任角色的工作,又要轮流担当各种角色,使自己各方面的能力都得到发展。同时,小组内角色的轮换不能太过于频繁,所以参与合作学习的学生需要在小组内进行角色轮换,这样既可以熟悉一项任务的工作流程,又可以尝试不同的任务。
第四,小组合作学习活动是体育合作学习的中心环节,需要体育教师认真、仔细的做好教学设计。教师应该根据教学目标来选择适当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方法,然而在体育合作教学观察中,体育教师要对于体育合作学习时间的把握,有清楚的认识。在体育合作教学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要有明确的时间限制。
第五,小组成果汇报、展示,是检验合作学习效果的最直观的手段之一。一方面,体育教师可以通过汇报展示了解学生学习动作技能的熟练情况;另一方面,在组际间的交流中,经过各组间的讨论、创编和评价,可以开阔学生的眼界,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进一步拓展,从而获得更加丰富、完善的认知与理解。
第六,体育合作学习的教学评价是依据教学目标,通过小组比赛、展示等手段获得结果,在此基础上进行的分析和解释。借助合作学习评价,体育教师可以知道学生的需求、教学的效果,小组任务成败的原因,是否需要改进。学生能明白自己掌握的体育技能水平以及还需要在哪些方面不断完善。通过观察分析,我们认为:体育合作学习方法作为一种进入体育教学活动中的组织策略与学习方式,需要更为灵活、多样评价方式,不以学生个体动作、技术的是否标准作为学习评价的唯一依据。体育合作学习不仅要重视学生体育技术、技能的训练,同时还要重视学生解决问题和相互交流合作的能力培养,全面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