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烟威大学群

2018-09-13许诺

齐鲁周刊 2018年26期
关键词:莱阳威海烟台

许诺

普遍的观点认为:在社会经济转型期的当前,一座城市拥有大学的数量和质量,往往直接关乎其科研创新力、社会影响力以及城市活力等等,而这几股力量的交织,最终又会决定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事关城市发展未来,近几年,青岛、烟台、威海等地落户高校不断增加,大学集聚效应初显。

青岛:打造“大学之城”

我们先来说一段不算久远的往事。

成立于1951年的莱阳农学院原名莱阳农业学校,是新中国最早成立的一批农业类院校。当时莱阳的行政区划还是“专区”,为烟台市管辖是十年后的事。

莱阳农学院“偏安一隅”,但在作物育种领域、生物农药领域、动物繁育领域等多领域多有成就。这里曾连续首创全国北方小麦、夏玉米、旱地小麦大面积亩产超千斤栽培理论与技术,中国第一头可成活克隆牛也由莱阳农学院董雅娟博士及其课题组培育。

1999年,莱农面临扩展需要,寻找新校区成当务之急。新校址找得并不顺利。有人说所在城市在土地分配上多有反复,提出条件颇苛刻;也有人说当时全国都在大力發展城郊工业园,工业产值“打败”教育资源;总之,2001年,扎根莱阳五十年的莱阳农学院迁址青岛。第二年,莱农克隆项目带头人在学校所在地意外遇袭身亡,此事加速了莱阳农学院的搬离。2007年,莱阳农学院更名为青岛农业大学,办学地点也由莱阳变更为青岛市城阳区,正式成为青岛的高校。

迁移青岛之后,莱农每年获得青岛市政府1个亿的财政拨款,在青岛市政府的支持下,青岛农业大学顺利入选了山东省重点大学名单,并入围山东特色名校工程。得益地利之便,目前青岛农业大学每年的录取分数线远超传统强校山东农业大学(位于山东泰安),2017年录取分数线超过了山东农大50分。且与18个国家和地区的76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学术交流和合作关系,双方互派访问学者和交流学生,开展合作研究,学校的影响力得以明显扩大。目前,青岛农大拥有城阳、莱阳、平度和蓝谷4个校区和胶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这是青岛第一次引进外地高校并完成“青岛化”。此后,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等相继“青岛化”。及至2016年山大青岛校区正式启用,山东省内三所211高校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和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齐聚青岛。随之,青岛的公办综合本科院校也由4所增加到8所。

2012年起,青岛发力引进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同时配套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超前布局、主动谋划,努力营造“大学城”的氛围。

根据青岛市教育局发布的数据显示,目前青岛引进高等教育机构达到30所,其中已引进并运行的高校(机构)有13所,已签署合作协议并正推进的国内外高校(机构)17所,绝大多数是“211”或者“985”高校,甚至有国外知名高校,如2017年初,英国剑桥大学、山东大学和青岛市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三方将共建创新转化学院和国际创新转化实践基地;当年底,青岛蓝谷管理局局长和即墨区区长会见了哈佛大学Forsyth研究院院长,双方均表现出开展合作的意愿。另外,排名英国前十的兰卡斯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等也有望在青岛设立教育机构。

按照规划,到2020年,青岛高等教育机构(含军事院校)总数增加至50所以上,使青岛成为充满活力的创新高地和人才高地。为了打造大学之城,青岛从资金、用地、配套、一事一议四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加快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此外,青岛在引进并已经运行的高校体制和合作方式方面也有诸多探索。比如在办学体制上探索部省市共建模式,探索实施大学理事会制度,吸纳社会力量参与办学;在管理和培养体制等多方面都有诸多实践。

据记者梳理发现,青岛在高校引进方面主要有四种模式,即校区、研究生院、研究院、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等。根据苏州等地引进高校的经验,青岛在引进高校资源时也常以园区为主体,推动项目快速落地。

在可预见的未来,一座现代化大学之城已浮现在我们面前。

山东半岛的高校吸附力

普遍的观点认为,在社会经济转型期的当前,一座城市拥有大学的数量和质量,往往直接关乎其科研创新力、社会影响力以及城市活力等等,而这几股力量的交织,最终又会决定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

唯因如此,自1990年代东部沿海城市如苏州、宁波等便已积极引进高等教育资源。以苏州为例,2002年,苏州工业园区在独墅湖畔规划10平方公里土地,引进高校资源,这片区域最初叫“苏州研究生城”,后来改为“独墅湖高等教育区”,如今定名“独墅湖科教创新区”。三易其名,体现其发展定位从单纯人才培养向科技新城的转变,也描摹出城市与高校之间的互动联系。

如今,依托于苏州等地的经验,山东青烟威地区正在以高等教育的集群力量重新描写高校版图。从1990年代开始,山东沿海地区即打出“宜居”城市品牌。直到今天,烟威地区仍以优良空气著称;有一位在古文献方面颇有建树的学者,几经辗转落户烟台,最主要的理由是其收藏典籍只有在烟台不生蠹虫。此外,前几年烟威房价一直处于稳定上扬的态势,投资自住性价比都颇高。这也是吸引高校和人才入驻的原因之一。

山东最早尝试引进高校资源的市(区)是威海。1984年11月,山东大学与威海市政府签署《关于建立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协议书》,创建山东大学威海分校。山大威海分校是国内第一所由高校与地方政府联合共建的综合性大学。

翌年,哈工大与威海市政府签订合作建设威海分校的协议;此后,哈尔滨理工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以及省内高校山东交通学院等纷纷入驻威海。目前,威海共有山东大学(威海)、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校区、山东交通学院威海校区、威海职业学院、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山东外事翻译职业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威海)、山东铝业职业学院威海校区、威海海洋职业学院、威海技师学院等11所高校。

同为沿海城市的烟台、日照、潍坊对高校的吸附能力也很强。各地均出钱出地出力,争先引进高校教育资源。

烟台原有鲁东大学、烟台大学、山东工商学院和莱阳农学院等院校。近年来烟台更加注重高校资源对城市的影响,先后引进滨州医学院、中国农大等高校建立分校区。以农大为例,早在1993年中国农大依托山东省烟台农业学校创办了烟台教学基地,2003年中国农业大学将该基地提升为中国农业大学烟台校区。

据烟台教育部门公开渠道信息表明,其正在加快推进烟台格罗宁根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烟台)研究生院和上海交通大学烟台信息技术研究院等高等教育机构的落地。

日照在2001年开始建设大学科技园(即日照大学城),山东体育学院、曲阜师范大学、济宁医学院等高校相继入驻。潍坊也与数十所国内外知名高校进行对接,并与其中部分高校達成合作意向,其中包括教育部直属的211重点大学——中央财经大学。

校城互融的地域格局

记者梳理发现,目前山东引进的高等院校,可以分为分校、校区、研究生院、研究院、独立(二级)学院、国际化人才基地、科研成果转化中心等独立法人或非独立法人性质机构。在办学机制方面,则分为公办、民办、国有民办、混合制等多种所有制形式。

在机构性质方面,以山大为例,济南是山大本部所在,而青岛、威海则分别为“校区”和“分校”。青岛校区在2016年正式启用后,生命科学院等六大学科均迁址青岛,毕业证书与济南本部相同。但山大(威海)在教育部备案中依然是分校性质,其学生毕业证上有明显标记。再者,威海分校与济南校区有重叠专业,也有不同的行政班子。据知情人透露,威海分校的研究生教育稍有不足,在申请省级、国家级科研项目时济南和威海的校区甚至是竞争关系。当然,随着“一校三城”的进一步推进,济南、威海、青岛的专业也在逐步改变,各有侧重。

另一方面,各高校与地方政府共建研究院的模式比较普遍,清华大学便在深圳、无锡等城市均建有研究院。在山东,青岛是各高校研究院比较青睐的城市。如复旦大学青岛研究院是复旦在上海地区之外首个研究型教育园区;“211”高校武汉理工大学青岛研究院致力于围绕新材料、军民融合、海洋装备、汽车和先进制造等领域开展科技合作、成果转化、高新技术孵化和研究生培养等工作。

这些研究院基本上实施理事会制度,地方、学校和企业联合参与,重大事项理事会决策,院长负责执行。在运行上,研究院也是实行双主体。比如说,天津大学青岛研究院既是事业单位法人,也是企业单位法人,这样可以更好地与市场对接,实现产业转化。

同时,烟威地区不乏各高校设置的独立(二级)学院,如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烟台大学文经学院、青岛农业大学海都学院、济南大学泉城学院等。这些独立学院大多是高校和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合作,学费是公立大学的三到四倍,目前正向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方向转型。

值得注意的是,烟威各地在发展高校时,除了当地政府出台各种扶持政策外,也会根据当地地缘优势和产业基础,进行双向选择。

如山东交通学院在威海设立校区,专业设置一方面以临港、涉海、海洋产业为重点,另一方面又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相对接。潍坊除了重点引进“985”“211”大学以及未列入“985”“211”的部属高校,还注重加强与省内办学历史长、特色鲜明的理工科院校联系,优先引进与潍坊机械制造、电子信息、海洋化工、现代农业等重点发展产业关联度高、拥有国家骨干专业和重点学科的高等教育机构。

另一方面,大学之于城市不仅仅体现在智力人才的输送、科研资源的聚集、创新能力的培养,更在于它能够厚植文化底蕴、培育城市精神、传承精神文明、迸发创新活力。

以“青科大模式”为例,通过科研成果转化或提供核心技术支撑,依托青科大的上市公司已达到七个,包括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赛轮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金王集团、青岛海力威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旭域土工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青岛高校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落户荣成的哈尔滨理工大学,和20多家企业联合建起产学研董事会。由企业、高校一起研发的新能源电机,在国内十几家新能源汽车企业的整车上得到试用。

猜你喜欢

莱阳威海烟台
莱阳茌梨老梨园吊拉枝技术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烟台果树》征稿简章
烟台 身在蓬莱就是仙
威海达明新材料科技有限
鲜美烟台 四月芳菲
适时采收对莱阳梨品质的影响
威海五百年“云光都”
初探莱阳城的发展轨迹与文化遗产
忆威海南大桥敌穴拔钉